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对2009年至2012年我院的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脑血管痉挛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等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结果TCD诊断、脑血管造影、Fisher分型I型患者最易发生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严重程度与出血次数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或者手术治疗1w是临床观察的重要阶段,经过积极护理干预,患者均出现明显好转,好转率为100%。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症状会让患者处于危险境地,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控制并发症发生率,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获得较好的恢复效果。

  • 标签: 蛛网膜 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应用血管性介入治疗2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重度产后出血患者,获得成功止血,避免了以往最终要切除子宫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护理上,由于在抢救时争分夺秒,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纠正休克,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术后除了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外,则注重观察栓塞动脉供血区脏器及肢体的功能反应,并作出相应的护理,保证了治疗的效果,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重度产后出血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在我院接收的患有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中随机选择300例,并且对其实施研究分析。把这些病人分成两组。一组病人为对照组,对其采取普通的护理干预模式;二组病人为实验组,对其采取有效的专业护理干预模式,试着对比这两组病人的伴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人对本院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对实验组病人采取有效的专业护理干预模式后,发现其伴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效果显著,经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病人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效果显著,经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针对年老的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对其采取有效的专业护理干预模式后,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增强,病人的伴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小,病人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增强。

  • 标签: 专业护理干预模式 心脑血管疾病 伴随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诱发因素,为今后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来院就诊的20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详细记录其病史、病程以及诱发病因,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中起病时有可见或可分析的诱因者有168例,突发性者有32例,但是对于突发性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与其日常生活情况以及发病前情绪变化有极大的相关性。此外,在此次研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诱因者74.1%,显著性高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因过度疲劳、长期或突发的情绪波动、咳嗽或排便用力过度、过量饮酒等生活客观原因也是造成的急性脑血管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中,以情绪因素比例最高,达35.2%,其次是过度的行走活动或过度劳累,此外天气原因也与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所有比较原因中,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P<0.05)差异。结论多数脑血管发病患者均有一定的诱因,其中客观因素中,以情绪波动、过度劳累以及过量运动为主要原因,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应注意对患者的客观因素进行调节与教育,特别是具有原发脑血管病因的患者,控制其相关诱因的发生,可以极大地减小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提高患者愈后的恢复效果与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 脑血管病 发病诱因 临床特点
  • 简介:《心脑血管病防冶》杂志主要报道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和科研成果,以及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并有专栏报道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健康指导经验等。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与讲座、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诊治分析、社区人群防治、综述、经验交流、护理园地等,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等多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奉行严格的同行审稿制度。所有稿件均执行编辑部、对口专家和执行总编三审制,再由定稿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刊用。

  • 标签: 社区人群防治 心脑血管病 稿约 诊治经验 临床研究 科技论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脑血管存在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心脑血管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在本院诊治的心脑血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危险因素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和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患者血压和生活方式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和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基础。大量研究表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通路中的一些关键因子或受体,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目前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 标签: 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心理护理的效果和方法。方法根据我院的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进行心理护理效果研究。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心理护理有助于其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理学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内科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本市某基层医院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4例,均给予对症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2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行综合护理,再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内科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其也值得在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优先考虑使用。

  • 标签: 基层内科 心脑血管疾病 护理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自诉2个月前染发后,右侧额部开始出现片状水肿性红斑,无自觉症状。1个月后,红斑面积逐渐扩大,无渗出,偶有瘙痒,同时双眼部出现轻度水肿,遂到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染发皮炎',给予抗过敏治疗,无明显好转。红斑进一步蔓延至头部,仍无自觉症状。于2013年1月到我院住院治疗。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无特殊。皮肤科检查:头部、耳后可见境界清楚暗红色或紫红色浸

  • 标签: 血管肉瘤 头面部 老年人
  • 简介:摘要在我国大多数输血相容性实验室尚未开展室内质控工作,因此输血科急需建立全面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目前临床输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科学合理有效安全用血是确保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输血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论文试探讨输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感染情况及加强临床输血安全的管理,现分析如下。

  • 标签: 医院 输血 管理 安全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用于诊断糖尿病下肢外周血管病变(PAD)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美国Vista超声血管诊断仪,测定糖尿病患者的双侧踝部、足背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采用3个比值中数据最低者为ABI值。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测定后,观察糖尿病与ABI的关系。以ABI<0.9或大于1.30为异常。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约75%踝肱指数(ABI)在异常范围之内。Vista超声血管诊断仪是检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手段,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踝肱指数 下肢血管病变 Vista超声血管诊断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饮食干预对淋巴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0例淋巴患者,按照住院号尾数奇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饮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化疗后的营养状态(包括营养状况及总淋巴细胞和血清白蛋白计数情况)。结果对比观察化疗后的两个周期,治疗组营养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淋巴细胞计数情况对比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干预对淋巴患者营养状态有积极疗效,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饮食干预 淋巴瘤 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胸主动脉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4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胸主动脉瘤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纤维患者3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的几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5例发生护理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为33.33%;观察组患者没有发生护理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为0%,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3.78±3.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的方式能够让患者更加配合相关医疗人员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巩固治疗的效果。另外,综合护理方式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手术 乳腺纤维瘤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总结介入栓塞治疗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精神症状,进行常规指标的检查及心理辅导,尽早手术,降低风险。术后仔细进行身体器官及穿刺部位等护理评估,做好常见护理问题及术后并发症护理工作。结果有效及时的护理使患者尽快进行手术,降低风险,利于患者的康复。结论科学、专业、亲情化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恐慌疑虑,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3例垂体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对各种并发症的行之有效的护理,确保患者顺利康复。结果垂体术后易出现尿崩症、意识障碍、低钠血症、盐耗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监测尿量、尿比重及血钠,记录24h出入量,发现并发症迹象,及时处理,以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垂体瘤 术后观察及护理
  • 简介:脑胶质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关于神经胶质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首先是脑肿瘤干细胞的发现,其次是开展了肿瘤全基因组测序,这对于发现新的分子标记物是非常有用的,这些标记物(如IDH1基因突变)的发现甚至导致了基于分化和间质转化状况对神经胶质的重新分类。此外,利用1p/19q标记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是否被甲基化能为胶质患者选择疗法和进行个性化药物治疗提供有意义的指导。作为治疗策略,替莫唑胺几年前已被确定为治疗脑胶质的标准药物。最近在临床上贝伐单抗已开始用于脑胶质的治疗。其他一些疗法目前还处于临床前开发和临床试验阶段,比如癌症疫苗、溶腺病毒的研究等,这些潜在的疗法将来有可能成为胶质治疗的手段或辅助手段。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神经胶质的细胞起源,也为胶质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和参考。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分子标记物 肿瘤干细胞 甲基化 生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