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液细胞形态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血液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2年3月27日至2014年3月27日期间,所有患者均采取血液细胞形态检查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并分别作为细胞形态组和血分析仪组,血常规检验结束后,对比分析其检出符合率。结果细胞形态组共发现78例血液异常患者,检出符合率为97.50%,血分析仪组共发现70例血液异常患者,检出符合率为87.50%,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血液细胞形态检查在血常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情况的重要手段,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血液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冷凝集素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热、肺吸虫病、静点头孢哌酮钠饮酒后类白反应及疟疾等疾病血液细胞形态误诊、漏诊分析,从而提高医学检验工作者对血液细胞形态在临床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不抗凝外周血做血涂片,用瑞一姬染色,通过具有细胞形态丰富工作经验的检验人员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形态、数量及血液寄生虫。并进行相关的血液实验及生化检查。结果通过对细胞形态认真观察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在形态检查方而只能是一种过筛手段,在可疑情况,尤其在病理条件下必须进显微镜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便减少血液细胞形态误诊与漏诊,从而能对疑难血液病做出明确诊断。

  • 标签: 血液细胞形态学 误诊 漏诊 预防
  • 简介:摘要为了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8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对比。结果显示各类恶性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高粘滞综合症。这提示血液流变检测可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改变在心绞痛患者发病及诊治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92例心绞痛患者作为实验组和50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又根据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分别监测各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容。结果实验组患者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红细胞比容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监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改变对病情的评估和药物疗效的判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心绞痛 血液流变学 全血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陕西某市公安干警连续三年不同年龄段全血粘度异常率的变化情况,提醒这一特定职业人群对自身的健康引起足够重视。方法采用北京众驰伟业ZL9100型全自动血流变测试分析仪测定陕西某市公安局数百名干警血液粘度,每年测定一次,连续测定三年,对不同年龄段的全血粘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公安局干警自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全血粘度异常率逐年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年龄段和第二年龄段全血粘度异常率连续三年逐年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三年龄段和第四年龄段全血粘度异常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这一特定职业人群全血粘度异常率逐年升高呈现年轻化趋势,这就需要他们注意膳食结构调整,加强体育锻炼,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不断改善和提高干警整体健康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全血粘度 异常率
  • 简介:急性脑梗塞光量子综合治疗血液流变观察(濉溪县中医院235100)袁鹤寿,袁砚秋对63例急性脑梗塞病人,接受血稀光量子、脉络宁、针灸、按摩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观察,发现治疗前后在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栓长度、湿...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光量子综合治疗 血液流变学 中医疗法
  •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医疗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慢性肾衰竭透析人群的快速增加,血液净化的医疗市场日益扩大,如何规范管理这项技术在临床的使用,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是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其中,血液净化工程领域涉及各类血液透析设备,作为生命支持类和高风险的医疗设备,其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尤为重要。

  • 标签: 血液净化工程学 血液净化设备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检测结果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总结高血压与血液流变指标之间存在的联系。方法针对从2012年1月至6月我院收诊的101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取1016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检测,将检测结果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红细胞压积都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与此相反,红细胞变形指数却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与健康者相比会明显升高,因此在临床上要重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检测,这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以及采取合适的临床治疗手段。

  • 标签: 高血压 血液流变学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用LowShear-30流变测定仪观察了川芎嗪注射液对正常家兔红细胞压积、高、低切变率下血液表观粘度、血液粘弹性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嗪能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不同切变率下血液表观粘度,特别是低切变率下血液表观粘度,降低血液复粘度的粘性分量、弹性分量和储存模量

  • 标签: 川芎嗪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细胞形态检查在儿科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125例接受血常规检查患儿,收治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2月,125例患儿均接受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检验结果出现异常,对125例患儿展开血液细胞形态检查,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 125例患儿中有97例患儿的检验结果出现异常,占比为77.60%,分析其异常情况发现有35例为红细胞形态异常,有32例为白细胞形态异常,有30例为血小板计数异常;97例患儿的疾病诊断结果为有6例为血液系统疾病,有17例为传染系统疾病,有25例为消化系统疾病,有45例为呼吸系统疾病,有4例为其他疾病;17例传染系统疾病中有3例为手足口病,有4例为肺炎,有3例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7例为流行性感冒。 结论 在儿科诊断中应用血液细胞形态检查能够显著提升诊断效果,准确鉴别患儿疾病类型,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细胞形态学 儿科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酸检测(NAT)与血清检测联合使用在血液中心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4月-2021年4月我院血液中心检测的血液样本23000份,所有血液样本均经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包括血液样本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与此同时增加NAT联合检测手段,检测包括:HBV-DNA、HCV-RNA。对比两种血液样本检查后的检测结果。结果:23000分血液样本中,CLIA检测共计验出不合格样本81份(0.35%),其中双试剂反应性55份(0.23%)、单试剂反应性26份(0.11%);NAT检测共计验出反应性样本4份(0.01%),均是HBV-DNA反应性。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时,采取血府逐瘀汤的价值。方法:择100例患者,分对照组,行基础治疗,观察组,行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98.00%∶84.00%,X2=4.396,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指标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指标于对照组,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血府逐瘀汤治疗,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及凝血指标。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血府逐瘀汤 血液流变学指标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老年人群体检中应用血液流变检查的意义。方法:择取 200例老年体检者作为研究组,并择取 200例中青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以血液流变检查,对照分析两组检测结果,分析在老年人群体检中应用血流变检查的意义。结果:两组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黏度水平对比无统计差异, P>0.05;研究组血沉水平、全血黏度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均比对照组高, 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比对照组低, P<0.05;从全血黏度水平来看,两组男性均比女性高, P<0.05。研究组 84例全血粘度增高、 92例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 84例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对照组 32例全血粘度增高、 46例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 42例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研究组血液流变指标异常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相比于中青年体检者,老年体检者血液流变检查结果的异常率高,血液流变检查可以作为老年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血液流变学检查 老年人群 体检意义
  • 简介:摘要:患儿血液细胞形态和数量的改变均可提示不同疾病。 对复检标本进行认真的显微镜形态检查,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漏诊、误诊的几率,在儿科疾病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 值,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儿科疾病 诊断 血液细胞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时血液流变改变的特点。方法对本院的156例高血压患者和1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检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血液流变学 血液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细胞参数在贫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8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诊断结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MCVFI、MCHpg、MCHCg/l、RDW进行分析,研究组的MCVFI、MCHpg、MCHCg/l指标高于对照组,RDW低于对照组,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贫血患者的诊断中血液细胞参数是重要指标,结合具体诊断注意事项,需要明确参数实际标准,根据细胞参数变化和血液诊断的流程等,提供必要的参考标准,明确诊疗方向,实现整体进步。

  • 标签: 血液细胞学参数 贫血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流变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0例对照组和3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黏度。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变化显著(p<0.05)。结论血液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相关,对疾病的疗效观察有参考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经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脑梗塞,观察治疗前后全部病人的血液流变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结果:所有病人血液粘度指标均有下降或恢复到接近正常(P<0.05或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下降(由治疗前的21.25±1.14降至12.85±1.06P<0.01),说明蝮蛇抗栓酶具有良好的抗凝、解聚、去纤和降粘的作用。

  • 标签: 脑梗塞 纤溶疗法 精制蝮蛇抗栓酶 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