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骨关节临床研究领域的主题包括肌力、新型改善病情药物、关节置换术失败的危险因素。使用PUBMED从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这些遴选的文献,代表着主题作者最近骨关节临床研究的最大的亮点。

  • 标签: 骨性关节炎流行病学 肥胖 关节置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关节综合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451例骨关节不同康复护理措施的疗效。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结果配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治疗组,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P<0.01,理疗,P<0.O5。结论综合的康复护理措施理疗和功能锻炼配合药物治疗是骨关节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综合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骨关节亦称退行关节病,是一个以关节软骨退行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其它结构的慢性炎症,是一种无菌,慢性进行性侵犯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疾病,藏医采用口服药、药浴、局部敷药、穴位火灸、局部火疗、牛角罐治疗膝关节关节,方法多样,疗效显著。藏医学"以平黄水,消炎止痛"缓解关节疼痛,膝关节腔内乳化液平衡,消除骨刺。

  • 标签: 中藏医,骨性关节炎,药浴,穴位火灸
  • 简介:早期发现,并能合理正确的治疗膝骨关节是非手术疗法的必然方法。本文从尽量避免手术,保护膝关节功能,维持生活质量的视角,结合临床治愈病例,对膝骨关节的保守治疗,功能康复,予以分析,阐述。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早期治疗
  • 简介:类风湿关节(rheumatoidarthritis)简称类风湿,是以慢性、对称、多滑膜关节关节外病变(皮下结节、心包、胸膜炎、肺炎、周围神经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因未明的,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对称的多发性小关节,以手、腕、足等关节最常受累;早期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关节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腱),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炎症性疾病。所以,病人除了有以上关节的表现外,还可有其他全身表现,如发热、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皮下结节、心包、胸膜炎、周围神经病变、眼病变、动脉等。由此可知,所谓的类风湿关节并非只是关节发生了炎症病变,而是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外病变 特异性诊断指标 骨骼肌萎缩 炎症性疾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风关节的MRI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及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就24例痛风关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对痛风关节的MRI表现进行总结。结果本次研究中的24例通风关节患者中,共有19例为单关节受累,5例为2个以上关节受累,共累及关节30个;19个关节表现出关节周围偏侧软组织肿胀,7个关节出现了广泛软组织肿胀;23个关节滑膜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增厚;18个伴有关节腔及滑膜囊积液;24个关节软骨及临近骨质出现不同程度的侵蚀与破坏,临近骨髓水肿;15个关节滑膜或关节腔内显示结节、条块状痛风结节。上述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结论痛风关节影像学表现多样,MRI有利于显示痛风结节、早期软组织及软骨、骨质改变。对痛风关节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从而为临床后期的治疗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 标签: MRI 痛风性关节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痛风病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患者患肢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结果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取得疗效。结论在痛风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对其康复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痛风 护理 饮食 起居 体会
  • 简介:腹腔注射灵芝1g/kg,可使佐剂关节(adjuvantarthrits,AA)大鼠急性炎症和继发性炎症明显减轻,IL-2和IL-1的产生有一定恢复,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低下状态有一定改善。

  • 标签: 灵芝 佐剂性关节炎 淋巴细胞转化 IL-1 IL-2 A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采用肽聚糖(PGN)刺激变态反应哮喘产妇新生儿脐带血中嗜碱性粒细胞,测定其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及白细胞介素(IL)-4的分泌,探讨PGN对变态反应哮喘产妇新生儿脐带血中嗜碱性粒细胞的作用。方法自2008年3月1日至2009年3月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分娩的12例变态反应哮喘产妇(哮喘组)和16例健康产妇(对照组)的新生儿脐带血中提纯嗜碱性粒细胞,采用PGN刺激,经TLR2荧光抗体标记后,通过流式细胞术从抗体水平测定脐带血中嗜碱性粒细胞的TLR2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从核酸水平观察TLR2mRNA表达;采用EuSA法检测培养的上清液中IL-4含量(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孕龄及脐带血采集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及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采取PGN刺激后,哮喘组新生儿脐带血中嗜碱性粒细胞TLR2蛋白表达及核酸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清液中IL-4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TLR2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通过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介质而导致变态反应炎症发生。细菌成分可通过TLR2受体激活嗜碱性粒细胞(尤其有变态反应性疾病遗传史时)释放介质,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增加的原因。

  • 标签: 变态反应性哮喘 嗜碱性粒细胞 TOLL样受体2 肽聚糖 白细胞介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