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使用奥美拉唑后发生不良反应的516例报表进行归类分组,分为合并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并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与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良反应以胃肠系统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最多。奥美拉唑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合并用药有较大影响,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 标签: 奥美拉唑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当前广告在女性形象塑造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影响社会对现代女性的认识、评价和尊重以及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无论是女性还是整个社会群体都呼唤更和谐、平等的广告女性形象。本文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的相关资料,介绍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定义,归纳出消费者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的三种反应以及三个制约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量。

  • 标签: 广告 女性形象 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集并上报的20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ADR中,老年人发生ADR的几率较高;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途径较其他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胃肠道反应。结论应继续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方法利用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检索2000-2010年7月收载的中文医药期刊,以银杏达莫,不良反应或过敏为检索词,从中筛选出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的报道,通过阅读全文,剔除综述性报道、重复病例等报告后,对报道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冠心病、血栓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身上。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疗效确切,临床使用安全,但需在用药过程中进行监测。

  • 标签: 银杏达莫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众所周知,阿片类药物是疼痛治疗的基础用药,但它犹如一把双刃剑。临床工作中,对阿片类镇痛药物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过度恐惧是干扰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主要障碍,相反对阿片类镇痛药不良反应不预防不处理是疼痛减轻时患者生活质量没有相应改善的主要原因[1,2]。阿

  • 标签: 肿瘤 疼痛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饮片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我国中药用药安全管理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的192例患者中药饮片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饮片导致的不良反应所涉及的临床症状较多,且对患者的危害很大。结论应从中药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科学管理,确保中药的用药安全,减少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在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中加入基于纤维模型编制的THUFIBER程序和三维实体单元模型分别模拟钢筋混凝土桥墩和桥梁上部结构,建立了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汶川地震记录,针对四川境内某一实际桥梁,分析了行波效应对其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波速较小时,行波效应对墩顶的位移有利。墩底是地震分析时的危险截面,行波效应对结构反应较为复杂,在某些截面上可能加大,也可能降低,在抗震设计时,应考虑行波效应的影响。

  • 标签: 高墩 纤维模型 地震反应 行波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188份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以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8例ADR中,主要与患者性别与年龄因素、静脉给药方式、抗感染药物使用等有关。结论应提高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统计分析
  • 简介:献血不良反应是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由各种原因引发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献血反应的发生不仅会导致献血者身体不适而采血中断,影响血液质量,还易导致其他献血者产生恐惧心理,引起献血者之间的“连锁反应”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包括献血者本身的因素及献血环境因素等。

  • 标签: 献血不良反应 苏州地区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献血者 献血过程 身体不适
  • 简介:摘要左氧氟沙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细胞内渗透性好、给药方便等优点,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但随着临床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与其相关的不良反应报道相应增多。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公布了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以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其中过敏反应问题较为典型。为了避免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发生,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分析了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发现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方式、药物剂量以及患者的过敏史有相关性。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气道炎性反应、网状基底膜厚度以及气道高反应性之间关系的影响。方法28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吸入布地奈德200μg,2次,d,持续12个月。治疗前后均行肺功能检查及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取肺泡灌洗液及支气管黏膜行病理检查,并与10例非哮喘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哮喘组治疗前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上皮细胞、肥大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哮喘组:(1.60±0.11)%、(2.50±0.29)%、(0.1100±0.0100)%,对照组:(0.50±0.02)%、(1.20±0.08)%、(0.0200±0.0001)%,P〈0.01],支气管黏膜活检组织示网状基底膜厚度、平滑肌厚度较对照组增厚[哮喘组:(14.25±2.15)、(0.36±0.01)μm,对照组:(4.45±1.22)、(0.20±0.01)μm,P〈0.01]。哮喘组治疗后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上皮细胞、肥大细胞比例[(0.80±0.04渤、(1.60±0.07)%、(O.0500±0.0020)%]较治疗前下降(P〈0.01),网状基底膜厚度、平滑肌厚度[(6.18±1.30)、(0.26±0.02)μm]也较治疗前改善(P〈0.01)。哮喘组治疗后气道高反应性下降(P〈0.01)。网状基底膜厚度与支气管激发试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下降20%所需乙酰甲胆碱激发剂量呈负相关(r=-0.672,P〈0.01)。结论哮喘患者气道炎性反应、网状基底膜厚度、气道高反应性之间相互关联,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气道炎性反应,降低网状基底膜厚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 标签: 哮喘 基底膜 支气管高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分布特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60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是,中成药、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较大,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大。结论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老年人用药水平。

  • 标签: 老年患者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关注婴幼儿用药安全,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方法分析婴幼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其药品种类。结果婴幼儿由于其发育尚不健全,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各种药物均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但以抗菌药物居多。结论临床用药应重视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婴幼儿 药品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防治
  • 简介:摘要随着卡马西平临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合并用药的增多使其药品的不良反应呈增多的趋势。本文通过研究总结对卡马西平临床合并用药的合理性及其疗效作用进一步分析,同时如果合并用药不当,将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要重视药物的相互作用,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卡马西平 临床合并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上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原因,对中药注射剂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反应监测信息的方式,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现状及发生原因进行探寻。结果找到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料药质量、用法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确保安全用药。结论采用改进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和注意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加强不反应监测,可以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品不良反应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