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呼吸科常用药配伍禁忌。方法根据我院2014年呼吸科药物DDDs,统计出排名前30的静脉常用药品。然后在20℃~25℃实验室条件下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配伍实验的研究。结果共发现16种药品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配伍禁忌。配伍禁忌为53.33%。结论多种呼吸科常用药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所以在静脉输液中,护士应该注意单独配置,续用药物时冲管等的操作。确保该药在我院呼吸科安全合理的应用。

  • 标签: 盐酸氨溴索注射用 呼吸科 配伍禁忌 静脉输液
  • 简介:2007年2月-2007年7月,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现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与4种药物发生配伍反应:现报道如下。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为无色澄清液体,可使痰中多糖纤维素裂体而稀释痰液,有促进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作用,常与抗生素合用治疗呼吸道疾病。在输液过程中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分别与二叶强、阿乐欣、欧乐施、强力阿莫仙接触后发生配伍反应,茂菲氏滴管内液体变为乳白色浑浊液体。

  • 标签: 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 配伍禁忌 药物 呼吸道疾病 黏膜纤毛运动 配伍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多中心常规方法加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经济性、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试验方法,收集各中心2013年8月—2014年12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银杏内酯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使用其他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组354例,对照组180例;在出院后3、6、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获取药效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生活自理患者比例、痊愈率、复发率、全因死亡率;经济学指标:患者工作恢复率、成本效果比(CER);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程度,评估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远期获益差异。结果出院后3、6、12个月,治疗组的ADL评分、痊愈率、自理率、工作恢复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6、12个月,治疗组的CER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远期评估发现,经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患者较未接受其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更佳,CER更优,证明了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性及经济性。

  • 标签: 银杏内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经济性 缺血性脑卒中 药物经济学
  • 简介: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治疗药物性肝损伤中作用。方法将60例功能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1。对照组为使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m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1,疗程均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ALT、SB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能提高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疗效。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对364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黄芪、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结果经1~3疗程治疗,临床治愈269例(78%),好转59例(17%),无效18例(5%)。无出血及会阴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会阴前列腺穿刺药物注射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操作简单、有效、安全,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经会阴前列腺穿刺 药物注射治疗 治疗方法 利多卡因 局部注射
  • 简介:摘要注射吸毒人群(PWID)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67%,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PWID是需要优先关注的人群。尽管丙型肝炎病毒直接抗病毒药物持续病毒学应答可达到95%以上,但是PWID接受治疗仍存在很大的障碍,尤其是在医疗实践中,由于PWID多伴随合并感染、多重基因型感染、低依从性、药物滥用、美沙酮维持治疗、危险行为及再感染等情况,医生常担心这些因素影响疗效而拒绝给PWID提供丙型肝炎治疗。现对不同感染状态及具有特殊行为特征的PWID开展丙型肝炎治疗的情况及效果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结论为在多学科合作下对PWID人群开展的丙型肝炎治疗安全有效并且能保证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静脉吸毒者 治疗 丙型肝炎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疾病,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药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所以对药物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每样药物必不可少的就是药物分析,分析其中含量及其浓度。化学发光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CL)是通过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光的强弱得到物质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操作简单等特点1。而将化学发光分析发和流动注射结合形成化学发光-流动注射的分析方法,大大提高了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的精密度。微透析现在已经广泛的运用到生化物质的分析中,比如实际的器官组织以及生物液等,经过研究,它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现在也将其应用到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中,而且微透析能够和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分析发联合,形成微透析-流动注射-化学发光联用系统,能够实现在线分析,有效的测定药物在血液中的血药浓度,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药物分析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微透析采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科常见药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药物配伍禁忌。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治疗过程中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为例,结合药物使用说明书,分析呼吸科患者常用的药物和盐酸氨溴索注射药物,进行药剂科配伍实验研究,对药物配伍禁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研究发现,注射用头孢派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呋辛、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曲松、注射用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埃索拉唑、泮托拉唑),注射用多索茶碱,氨茶碱注射液,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均存在药物配伍禁忌。结论:呼吸科患者疾病治疗中需要科学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做好药物配伍禁忌管理工作,做好药物使用中的冲管操作,实现药物科学使用,避免药物使用不良情况的出现。

  • 标签: 呼吸科 常见药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药物配伍 禁忌
  • 简介:【摘 要】本文以注射用帕瑞昔布钠为例,主要结合《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等指导原则,回顾了与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相关的前期研究。从原辅料控制、生产工艺、制剂质量研究与控制、稳定性、非临床研究及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监控方面,分析探讨了与药品安全性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期在药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药品安全风险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

  • 标签: 注射用帕瑞昔布钠 安全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药物注射+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患耳51耳)、对比组(患耳52耳),各41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比组高,(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采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药物注射方式可将治疗效果提升。

  • 标签: 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术 药物注射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施以微波和鞘内药物注射治疗的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1.4~2022.4就诊于我院的狭窄性腱鞘炎患者80例,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施以鞘内药物注射治疗和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施以鞘内药物注射和微波治疗和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分入试验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较好(P

  • 标签: 狭窄性腱鞘炎 微波治疗 鞘内药物注射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进行服用,实验组则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用药12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变化,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水平相近(P>0.05),两组治疗后的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水平均有所升高(P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 唑来膦酸注射液 骨密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抗VEGF类药物(雷珠单抗、康柏西普、艾力雅)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护理实践的意义。方法:研究选取了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采用抗VEGF药物注射治疗,而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视野、新生血管、并发症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眼压、新生血管、并发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眼压降至(17.5±2.8)mmHg,新生血管闭塞率达60%;不良反应主要为结膜充血和眼表干燥,在治疗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这些不良反应。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抗VEGF类药物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对于降低眼压和减少新生血管数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护士在抗VEGF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抗VEGF类药物注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病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病患基本情况、注射门冬氨酸洛美沙星前后的临床表现、出现不良反应等方面对原患疾病及用药之间因果关系的评价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材料采自2011年8月25日~2012年8月25日收集到的265例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ADR报告。结果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药物会损害人体某些系统,主要体现在累及皮肤及其附件使之产生光敏反应或使消化系统、中枢神经呼吸系统等受损。药物在5~40min内发生病理反应,产生效果时间为停药后1d内。结论临床上使用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药物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医院应重视对病患的监护,减少或者避免ADR病例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注射用门冬氨酸洛美沙星
  • 简介:目的研究多中心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经济性、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了2013年8月—2013年12月各中心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19例,以银杏内酯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共78例;对照组4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使用其他活血化瘀类药物。在出院后3、6、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获取药效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生活自理患者比例、痊愈率、复发率、全因死亡率;经济学指标:成本效果比(CER);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远期获益差异。结果出院后3、6、12个月,治疗组ADL评分、痊愈率和自理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3、6、12个月,治疗组的CER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远期评估发现,经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患者较未接受其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更佳,CER更优,证明了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重症脑卒中的有效性及经济性。

  • 标签: 银杏内酯 安全性 药物经济学 重症缺血性脑卒中 经济性 成本效果比(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