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CEUS)技术和三维重建(3D-CEUS)技术对膀胱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过增强CT检查提示膀胱内恶性占位病的病例59例,并对其病变进行常规超声、CEUS、3D-CEUS检查并存储图像后,应用QLab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按血供丰富程度将图像分为4级。同时在与其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3D-CEUS对膀胱内占位性病变内血流的显示情况。结果在CEUS不同时相,3D-CEUS对膀胱良、恶性肿瘤血管结构的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膀胱肿瘤主要表现为血流丰富、血管迂曲扩张呈粗网状或杂乱树枝状。良性膀胱肿瘤主要表现为血供较少,呈网状或云雾状。结论3D-CEUS与增强CT比较,其通过对膀胱内占位性病变血管结构的显示,在诊断膀胱良恶性肿瘤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膀胱占位 三维超声检查 造影剂 增强CT
  • 简介:漆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其现代创作和教学是漆艺术学科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本人从中国美术学院漆艺学科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漆的语汇、语法与语境"的重建,希望能推动现代漆艺术的再度复兴。

  • 标签: 漆艺术 教学 漆工艺 漆文化
  • 简介:目的:探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对拇指和示指功能的影响及其解剖学机制。方法对1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例,女5例,年龄18~78岁,平均42.3岁,拇长伸肌腱损伤的平面为III区4例,IV区5例,V区3例。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8~83(33.5±29.9)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评价指标包括拇指和示指的功能。拇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能否主动将拇指指尖抬离桌面;(2)能否完成“挑大拇指”的动作;(3)在保持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直的情况下,能否完成以第一腕掌关节为支点的拇指划圈运动;(4)在拇指处于中立位时,能否较好地完成拇指指间关节屈曲动作。示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能否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2)在第3~5指呈握拳位时,能否将示指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完成指示的动作;(3)能否完成“兰花指”的动作;(4)示指能否自如地使用鼠标,并完成连续双击左键的动作。另外,对5具成年男性尸体的前臂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重点测量了指总伸肌腱中示指和中指伸肌腱腱性起点的位置。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都能使用患手较为顺利地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常用动作,年轻患者中除1例外,均恢复了原工作。12例中有11例主观评价手术疗效满意,1例表示对疗效不满意。其中有8例能完成全部4项拇指功能评价的动作,有3例可以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的3项,1例仅能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中的2项。12例均能使用示指自如地使用鼠标,有9例能够在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12例均能单独伸示指,完成指示动作,但仅有7例能在第3~5指呈握拳位时将示指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另5例单独伸�

  • 标签: 肌腱病 修复外科手术 解剖学 局部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2013年1月-12月来我院进行肺间质纤维化诊断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进而比较轴位HRCR和冠状位图像两种方法的优劣性。研究结果显示,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图像重建,结果显示没有显著差异,即P>0.05;由于进展性的肺部间质性改变主要是垂直型的改变,相较于轴位HRCT重建,冠状位图像重建更容易进行区别;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像平均数比较,轴位HRCT重建较冠状位图像多。因此本文得出,轴位HRCT重建和冠状位重建在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上具有一样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CT扫描 冠状位图像 肺间质性病变
  • 简介:"在做什么",是在常识、熟知、甚至自明的范围中对行为的考虑与回答。一般而言,这种考虑和回答能促使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反思自己行为的实效;但它并不引起教师对自己行为本身更多的反思。熟知、常识和自明并不等同于真知与明晓,却往往包含着"无知"。"知道在做什么",是对自我行为本身的一种艰苦地思索,是为了真正的知道和正当地行为,表现为对熟知、流行、常识的教师行为观念的批判与反思。这是一种教师的前提性反思。它意味着教师必须具有清醒的自我批判意识,反省自己行为所隐含的"无意识的前提",理性地抵制自己成为一个积极的、无思的共谋者。但是,教师教育对效率、手段、专门化以及科学化教育理论的过度强调使其出现了危机:前提性反思变得既不必要又无可能。重建教师前提性反思,教师需要做好一种知识的准备,即在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探寻并赢得关于人、幸福以及教育的整体性知识。基于此,教师教育亦是一种通识教育。

  • 标签: 前提性反思 教师危机 专业发展 反思性知识 通识教育
  • 简介: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3年后的预后情况,探讨该类患者如何选择再血管化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确诊T2DM伴多支血管病变并成功行PCI或CABG治疗且病例及随访资料完整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信息,分析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ocerebralevents,MACCE)。结果3年期随访显示,PCI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31.58%vs17.68%,P<0.01),PCI组心源性死亡(4.82%vs1.10%,P<0.05)、心肌梗死(4.39%vs1.10%,P<0.05)及再发心绞痛(17.27%vs10.50%,P<0.05)发生率较高。结论与PCI相比,CABG仍然是目前T2DM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更好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观察两组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FEV1、FEV1占预计值比例及气道阻力(Raw)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气道高反应性(BHR)正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气管哮喘 雾化吸入 布地奈德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各30例。护士分别记录每个小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病死的情况,并总结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小儿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叫对照组的短,其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明显较高,而对照组小儿患者的病死情况较观察组的严重,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肺炎的小儿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小儿患者的康复,是一种护理效果较佳的护理方法。

  • 标签: 小儿支气管 优质护理 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城市燃气管道施工的过程中,有关质量管理的问题一直是建筑工程人员必须面对的棘手难题。纵观中国各城市的城市燃气管道设计与施工,相关部门质量的在监测和管理等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如何应对在城市燃气管道施工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如何对所面对的困难进行处理,值得相关施工人员进一步思考。

  • 标签: 城市燃气管道 施工管理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管理方针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我儿科收治的64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雾化、吸氧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患儿出现了腹泻症状,有2例患儿出现了皮疹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重症肺炎患儿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可明显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镜 灌洗 小儿重症肺炎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96-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老年急性期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式,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分析我院接收的33例老年急性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本组中有效14例,显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78.79%。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

  • 标签: 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β2-受体兴奋剂等,给予平喘、抗炎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舒利迭 支气管哮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0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45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患儿经过治疗,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婴幼儿,应积极进行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最佳治疗效果。方法所有病例均采取内科常规治疗结合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合并呼吸衰竭者加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35例患者中,33例完全缓解,2例死亡。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早期应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联合内科常规治疗,如症状不能缓解应尽早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这种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保证最佳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 重症 支气管哮喘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从老年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出发,分析了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并提出了相应治疗对策,以期通过分析研究能帮助相关医疗工作人员认识到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探讨更加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 标签: 老年支气管哮喘 特点 治疗对策
  • 简介: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tuberculosis,EBTB)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下层的结核病。因起病缓慢,症状多样,CT表现缺乏特异性,在影像诊断及临床工作中漏诊、误诊较多。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2012年我院收治的25例EBTB的误诊及漏诊患者,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支气管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对气管插管危重病人实施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进行操作。结果65例患者采用改良的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进行操作无明显相关并发症。结论改良的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更具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气管插管 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