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1例新生窒息患儿的集束化护理。要点包括CPAP辅助通气改善通气,暖箱保暖,推泵输液,心电及氧饱和度监测,皮肤护理,母乳喂养,患儿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护理愈康复出院。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摘要】 目的 舒适护理在新生蓝光治疗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100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每组 50 例患儿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都采用双面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舒适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患儿哭闹次数、安静睡眠时间、体重增加量、黄疸下降值。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哭闹次数少于对照组、安静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体重增加量多于对照组,黄疸下降值高于对照组 结论 舒适护理在新生黄疸蓝光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舒适 新生儿 蓝光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发新生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而为疾病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窒息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合《实用新生学》分为窒息重度组26例与轻度组34例,重度组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胎龄≤36周、重度窒息、5minApgar评分≤5及入院时pH≤7.2与多器官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36周、重度窒息、血清pH≤7.2、5minApgar评分≤5是影响新生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新生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对窒息新生整体器官的监护,确保并发症及时分析与处理,以将窒息新生的病死率降至最低水平。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多器官功能损害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护理方法及其对新生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妇产科母婴同室病房所生新生100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015年12月—2017年1月)和观察组(2017年2月—2018年10月),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PCDA模式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新生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感染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2.8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新生消化系统、皮肤、呼吸系统及其他部位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基于PDCA模式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母婴同室新生进行感染预防,可有效降低新生感染发生率,对于保证母婴产后顺利康复,保证新生的顺利生长发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母婴同室 新生儿医院感染 护理干预 PCDA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350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家属同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75例患者。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另一组作为研究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吸氧天数、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效果显著。该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NCPAP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足跟采血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采血新生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足跟采血)与观察组(改良足跟采血)各100例,对比两组采血耗时、一针采血成功率、新生疼痛情况以及足部瘀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采血时间(28.611.3)s短于对照组的平均采血时间(41.815.2)s,一针采血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94.00%),新生轻度疼痛发生率(71.00%)高于对照组(53.00%),P均<0.05;两组足部瘀斑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改良足跟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采血较常规足跟采血耗时更短,操作容易,一次成功率更高,对新生造成的疼痛更少,更值得推广。

  • 标签: 足跟采血 新生儿 改良采血方法 采血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足跟采血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采血新生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足跟采血)与观察组(改良足跟采血)各100例,对比两组采血耗时、一针采血成功率、新生疼痛情况以及足部瘀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采血时间[(28.611.3)s]短于对照组的平均采血时间[(41.815.2)s],一针采血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94.00%),新生轻度疼痛发生率(71.00%)高于对照组(53.00%),P均<0.05;两组足部瘀斑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 改良足跟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采血较常规足跟采血耗时更短,操作容易,一次成功率更高,对新生造成的疼痛更少,更值得推广。

  • 标签: 足跟采血 新生儿 改良采血方法 采血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神经节苷酯钠与新生抚触联合治疗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出生3d后,实验组的NBN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7d、12d后,实验组的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神经节苷酯钠与新生抚触联合治疗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较高,能显著改善新生的行为神经功能,修复患儿受损的脑神经,减降低新生病残率,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节苷酯钠 新生儿抚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200例新生溶血病检测分析与防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新生溶血病200例患儿为研究资料,通过对溶血患儿的血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简要阐明RH和ABO溶血和患儿出现黄疸天数间的关系,新生血病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和血液标本采集时间的关系。结果RH溶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BO溶血的发生率(P<0.05);相比>7日采集时间,1至7日采集时间的检测阳性率相对较高(P<0.05);ABO溶血相比RH溶血出现黄疸天数相对较晚(P<0.05)。结论对新生溶血病患儿予以血清学检测,具有较高的阳性检测率,而且,相比ABO血溶,RH溶血患儿伴黄疸天数相对较早,能防止误诊或者漏诊现象发生。

  • 标签: 血清学检测 新生儿血溶病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人文关怀在新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 特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在我院收治的 新生 90 例作为研究 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新生各 45 例,对照组选择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添加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新生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的各项数据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临床治疗中对新生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不仅能缩短住院时间,还有利于 身体各项机能的增长,进而有效促进新生的生长发育。

  • 标签: 人文关怀 新生儿 常规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磨汤治疗新生黄疸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本院64例黄疸新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院随机的分为参照组(n=32例)、实验组(n=3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儿则采取四磨汤治疗。治疗后,两组疗效、临床指标比较。结果两组疗效对比,实验组高于参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指标对比,实验组黄疸症状消退、首次排便、胆红素下降值以及胆红素恢复时间均优于参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四磨汤用于治疗新生黄疸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症状,促进疾病治愈。

  • 标签: 四磨汤 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新生感染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要点。方法 将我院儿科 2018年 5月 -2019年 6月出生的 160例新生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80例新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 80例新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的感染发生率、炎性因子指标。结果 研究组新生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 P< 0.05);两组新生 CRP、 PCT 等炎性因子指标较护理干预前均降低( P< 0.05),且研究组新生炎性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新生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减轻其机体炎性状态,有利于新生的健康成长。

  • 标签: 新生儿感染 预见性护理 干预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共 188名,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将 188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9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风险管理方式进行护理,在患者接受护理之后,对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后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查,判定两组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 通过应用风险管理儿科护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患者的满意度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结论 在儿科护理管理中使用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提高了医护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医疗纠纷问题。

  • 标签: 风险管理 儿内科护理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在新生黄疸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 -2019年 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 88新生黄疸患者,利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统计两种方法的价值。结果:对比后得知,实验组病情改善明显,胆红素水平下降,家属满意度更高,比参照组存在优势,组间对比( 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在新生黄疸患者中,对其实施早期护理法,效果十分显著,此法值得于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早期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呕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 2018 年 10月 -2019 年 10月收治的 60例新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新生呕吐的发生情况及体质量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新生各项数据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对新生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模式,不仅能减少呕吐发生率,同时还能促进新生健康生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 标签: 新生儿 呕吐 早期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作者: 旺姆1巴桑次仁2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1.西藏藏医药大学基础部 天文历算教研室 西藏拉萨 850000;2.嘉黎县藏医院 西藏嘉黎 852400)  【摘 要】目的:探讨藏药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喉感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喉感冒患儿(本院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设定范围在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给予对照组小儿感冒颗粒治疗,给予观察组藏药安儿宁颗粒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4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显效36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88.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儿未发生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对小儿喉感冒可采用藏药安儿宁颗粒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满意,且副作用小,无耐药性,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