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对其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护士肠内营养知信行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ICU护士肠内营养知信行综合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医院93例ICU护士开展肠内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93例ICU护士肠内营养知识维度、信念维度以及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19.92±2.44)、(3.73±0.46)、(3.71±0.30);不同职称,近三个月是否参加肠内营养培训,以及是否参加肠内营养竞赛的ICU护士肠内营养知信行得分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护士对实施肠内营养的态度积极,行为良好,但知识水平还需不断提高。需不断加强肠内营养知识系统化理论化的培训,组织相关竞赛,规范操作,加强质控,提升ICU护士肠内营养知信行综合水平。

  • 标签: ICU护士 肠内营养 知信行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规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规培护士进行研究,共96例,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调查护士的心理状态,并使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调查职业观,分析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护士采用scl-90量表评估,分数为102-145分,平均值为(125.46±12.23)分。结论 规培护士伴随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需加强心理健康管理,有效消除负性情绪,预防不良情况,提高管理质量,管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规培护士 心理健康管理 影响因素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护士分层管理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方法:本研究选取医院妇产科护士48名,随机划分为研究生观察组和研究生对照组,每个组24名。对照组则给予我们一个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分层护理。将两组人之间的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比较明显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结论:实行妇产科护士的分层管理,可以有效地大大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问题的出现,

  • 标签: 妇产科 护士分层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目的是为了解临床护士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以及采取相关措施,有效提升护士人员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护士队伍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

  • 标签: 护士 满意度 调查分析 实施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引起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为探讨减少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方案和提高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举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12月—2021年1月选取重庆市所有的精神专科医院作为调查单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自我关怀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不同医院等级、受聘形式,和是否值夜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工龄,性别,职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在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受到医院等级、受聘形式,和是否值夜班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当对上述问题予以重视,加以改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医院精神科门诊科室中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采取的具体应对策略。方法:对医院精神科门诊科室护理工作病历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探讨分析护理工作病历资料中暴露出的不安全风险因素,并根据存在的风险隐患,结合医院精神科门诊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解决方案与预防策略的制定。结果:医院精神门诊科室护理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存在着各个类型的安全隐患风险,造成安全风险隐患的原因众多,包括护理人员自我保护与防护意识差、自我保护措施不到位、工作对象具有一定特殊性以及不具备充分的消毒灭菌观念等;且导致安全风险因素产生的不同原因之间结果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医院精神科门诊部门护理工作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导致时常出现各方面的不安全事件,精神科门诊部门应当加强对暴露因素的分析,并制定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与应对策略。

  • 标签: 职业暴露因素 精神科门诊部门 护理人员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护士成为我国医疗护理的新鲜血液。在临床护理中,男护士因其性别特点,在岗位上存在一定的优势。因此,社会对于男护士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男护士的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人员紧缺、待遇水平低、离职率较高等问题。因此,我国应该高度重视男护士的发展,提高对男护士职业的尊重和理解,保障护理事业和谐稳定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男护士的职业优势,分析目前我国男护士发展的问题和现状,探讨有利于职业发展的对策。

  • 标签: 男护士 职业发展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湖南省眼科护士对眼科开业护士(ONP)的认知及意愿现状,为ONP在我国的角色发展提供思路。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5月1—30日选取湖南省眼科在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ONP认知及意愿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ONP相关认知和意愿维度。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92份,回收有效问卷570份,有效回收率为96.28%。结果570名护士中,仅有13.33%(76/570)的护士了解或非常了解ONP。ONP准入标准中,62.98%(359/570)的护士选择本科为基础学历,40.70%(232/570)选择主管护师为基础职称,58.07%(331/570)选择3~5年全科护理经验、60.00%(342/570)选择5~10年眼科临床护理经验为最低工作年限要求。排序前5名的ONP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分别为独立实践能力[81.23%(463/570)]、临床质控能力[80.53%(459/570)]、临床研究能力[78.77%(449/570)]、科学素养[75.96%(433/570)]和信息技术素养与应用能力[72.81%(415/570)]。方便患者就医,提高患者满意度是眼科护士对ONP的主要预期价值[88.07%(502/570)]。护士对成为ONP的主要担忧是患者的理解和接受度不高[74.21%(423/570)],其次为执业未受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保护和支撑[67.19%(383/570)]、医生对开业护士认识不足,认为会"抢饭碗"[62.63%(357/570)]。29.12%(166/570)和61.58%(351/570)的护士认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开展ONP。结论我国尚处于ONP的探讨阶段,湖南省眼科护士对ONP的了解程度较低,但肯定了ONP的价值,且发展意愿强烈,可积极探索ONP参与卫生保健服务,以促进眼科护理发展,提升民众眼健康水平。

  • 标签: 开业护士 眼科护士 认知 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士的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包头市二级以上的医院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1年以上,研究对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不愿配合调查或从事护理工作未满1年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经验,为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血液净化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血管通路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日常康复能力,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和3.33%,明显高于研究组。对照组的日常康复能力也弱于研究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血液净化 血管通路 操作技巧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护士成为我国医疗护理的新鲜血液。在临床护理中,男护士因其性别特点,在岗位上存在一定的优势。因此,社会对于男护士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男护士的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人员紧缺、待遇水平低、离职率较高等问题。因此,我国应该高度重视男护士的发展,提高对男护士职业的尊重和理解,保障护理事业和谐稳定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男护士的职业优势,分析目前我国男护士发展的问题和现状,探讨有利于职业发展的对策。

  • 标签: 男护士 职业发展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职业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方法:于我院中普外科中选取47例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同时另外选取47例普外科非护士职工为对照组,通过实际跟踪调查来分析两组职工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情况,并探究其相关性。结果:对两组研究对象使用SCL-90量表和WHOQOL-BREF量表进行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评估。通过实验分析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和生理健康评分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职业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且长期的护理工作极大的影响了护士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管理部门应重视这一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

  • 标签: 护士 职业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普外科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科护士的体面劳动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唐山市8家公立医院的372名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儿科护士基本情况问卷、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工作-家庭支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体面劳动感知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72份,回收有效问卷364份,有效回收率为97.85%。结果儿科护士的体面劳动感知量表总分为(51.57±8.35)分,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总分为(109.69±12.62)分,工作支持量表总分为(92.48±17.14)分,家庭支持量表总分为(46.53±12.36)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为(42.45±6.47)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水平、职称、工资收入、是否在编、是否担任领导职务、是否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参与学习次数、工作压力、工作支持、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是儿科护士体面劳动感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41.8%。结论儿科护士体面劳动感水平较低,应重视儿科护士的待遇提升、职业发展、临床决策权,对儿科护士防范工作场所暴力进行培训,创造机会提高家庭及社会对儿科护理工作的认知和信任,给儿科护士创造更多外出学习及参加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的机会,以提升其体面劳动感。

  • 标签: 医院,儿科 护士 体面劳动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普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样本,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针对管理实行前、后,护士的护理质量、专业素质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管理前相比,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综合素质、护理满意率均较优,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普外科中使用效果比较显著,能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 普外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执行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护士,使用对应的自我防护措施以规避职业风险的成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的10位护士进行研究。调查并分析护士在进行消毒供应室工作中受到的职业风险,并根据所受风险作出相对应的防护策略,以定量定性地评价消毒供应室危险因素以及加强防护作用的成效。结果:消毒供应室护士主要受到化学、物理和生物三方的风险,在实行加强保护政策后,护士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实行前(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的护士日常工作受到多种危险,调研其具体风险因素,并采取对应策略,能够减少护士的感染率,进而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职业风险 自我防护
  • 简介:摘要:疲溃感的发生可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使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降低,尤其是对急诊科护士而言,引起工作疲溃感的因素较多。本文将探讨急诊科护士疲溃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发生原因,同时对应对疲溃感的对策进行简单研究。

  • 标签: 疲溃感 急诊科护士 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医院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旨在进一步降低职业损伤。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消毒供应室护士发生的职业损伤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护对策。结果消毒供应室护士发生的职业损伤主要直接接触、锐器损伤、高温高湿损伤、化学消毒剂损伤、噪声与粉尘损伤、紫外线损伤、长期慢性劳损与其他损伤。结论根据当前消毒供应室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科学合理防护对策,最大限度确保护士安全,降低职业损伤。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士 职业损伤 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临床教学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为临床教学护士岗位胜任力提供可量化的指标。方法基于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教学护士访谈初步拟定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18名护理教育者、护理教学管理者及临床教学护士经过2轮专家函询,确定临床教学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8/18和16/18,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和0.85。2轮函询各级指标的W值为0.096~0.503(P<0.05)。最终建立临床教学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43个。结论临床教学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科学、可靠,可为临床教学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标准化评价、科学培养与管理教学护士提供依据。

  • 标签: 护理 教学 教师 岗位胜任力 德尔菲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东省护士区域注册现状、执业现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回顾性提取2018年5月1日—2019年11月8日"广东省医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5 583名备案的区域注册护士、1 323家备案的医疗机构有关区域注册的相关数据。结果广东省已进行系统备案的区域注册护士中79.84%(4 458/5 583)为21~40岁,以女性为主(99.07%,5 531/5 583),职称方面以初级职称护士为主(74.62%,4 166/5 583);系统中备案的机构流向以民营医疗机构流向其他民营医疗机构为主(56.90%,3 177/5 583),民营医疗机构护士在公立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的护士最少(n=69);二级以下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为主要接收多点执业护士的机构,达到4 727名(84.67%)。结论广东省护士区域注册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健全了备案制度,多点执业护士队伍不断壮大,执业护士流向多种多样,为下一步与"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统筹推进、相互促进奠定了基础。然而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如何促进现存的优质护理人才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动仍然值得进一步思考。

  • 标签: 护士 区域注册 多点执业 互联网+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