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扁桃体恶性淋巴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明确扁桃体恶性淋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2年收治的13例扁桃体恶性淋巴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1例失访,7例死亡,5例生存,其中3例生存期超过5年,2例已生存3年。结论扁桃体恶性淋巴早期在临床表现上缺乏特异性,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其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生存率较低,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脑膜起源于蛛网膜颗粒上的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因此脑膜的好发部位基本与蛛网膜颗粒在脑膜上的分布情况一致。脑膜的成因尚不完全明确,但部分病例与颅脑外伤有一定关系。我们报道1例与创伤密切相关的脑膜病例: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膜瘤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PGML)的误诊原因和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收治的18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人以上腹部不适、上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为主要临床特征,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83.3%。其中术前确诊7例,均在胃镜下确诊。16例获得随访,5a生存率为56.3%。病理诊断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其中B细胞性淋巴14例,T细胞性淋巴3例。16例行辅助性CHOP化疗,总有效率为93.4%。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镜活检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和辅助性化疗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病理类型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外科治疗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B细胞性淋巴瘤 T细胞性淋巴瘤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1病例报告卢某,男,54a,职员。因发现右腹股沟肿物10余年,于2007年3月29日入院。查体:全身情况良好,无发热、消瘦、黄疸,未见蜘蛛痣与肝掌,双颏下、右颌下多个直径2~3cm肿大淋巴结,右腹股沟区扪及6.0cm×5.0cm×4.0cm实质性肿物,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右下肢轻度浮肿。入院检查:乙肝HBsAg(+)、HBeAg(+)、HBcAb(+),肝肾功能正常,AFP74.57μg/L。

  • 标签: 淋巴瘤 恶性 肝癌 原发性 重复
  • 简介:摘要胰腺转移性肿瘤较少见,黑色素转移至胰腺尤为罕见。组织病理学检查为其金标准,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现结合文献,报道入院收治的1例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诊断为黑色素胰腺转移的患者情况。

  • 标签: 黑色素瘤 活组织检查,细针 院内诊疗 胰腺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其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历年来收治的10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早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影像学检查确诊率较低,较易误诊,活检是唯一确诊方法。10例患者中经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确诊6例,1例患者开颅手术活检,3例患者开颅病灶切除术后病理确诊。10例患者中6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单纯放疗2例,生存期9~33个月;单纯化疗2例,生存期6~36个月;放疗联合化疗2例,生存期10~43个月。结论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系临床少见颅内恶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早期确诊率低,病理活检是唯一确诊方法。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后放疗、化疗、放疗联合化疗为主,整体来讲,临床治疗预后差。

  • 标签: 颅内恶性淋巴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临床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54例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作为研究对象。将54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用手术治疗组,一组为手术联合免疫疗法治疗组。两组患者都进行手术切除治疗,而手术联合免疫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还给予大剂量的卡介苗等免疫制剂进行联合治疗。根据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判断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2年内存活率和3年内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均得以消除,淋巴转移都有所控制,患者存活率也大大的提高,但手术联合免疫疗法组以92.59%的治愈率明显胜于单用手术治疗组59.26%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064,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年内存活率及3年内存活率,可得出手术联合免疫疗法组均明显高于单用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9091,6.1346,P均<0.05)。结论手术联合免疫疗法更适合于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其疗效比单用手术治疗效果好。

  • 标签: 口腔粘膜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对恶性脑胶质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2例恶性脑胶质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手术全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间变性星形细胞21例,胶质母细胞11例;常规分割放疗剂量60Gv,放疗同时口服替莫唑胺;放疗后再继以替莫唑胺化疗。结果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7.33±3.36)周,平均总生存时间为(62.27±3.19)周;1、2年生存率为72.8%、42.9%。结论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对恶性脑胶质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恶性胶质瘤 综合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例黏膜型恶性黑色素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黏膜型恶性黑色素患者,1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分别为52岁及85岁。细胞形态呈卵圆形、大间变性上皮样、梭形等,色素多少不等或无,核仁大而清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2例肿瘤细胞LCA、CK、CgA、Syn、CD56皆阴性表达,Vimentin、S-100均呈阳性表达,1例肿瘤细胞MelanA少数阳性,HMB45阴性,ki-67增殖指数达80%,另1例肿瘤细胞HMB45阳性。结论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病理确诊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各项免疫组织化学指标。

  • 标签: 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2例
  • 简介: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5%-55%,其中以Ⅲ、Ⅳ级胶质居多,占所有胶质的77.5%。恶性胶质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性,边界不清,手术难以大范围彻底切除。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

  • 标签: 恶性胶质瘤 动脉内灌注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对1例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部疼痛、不适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影像学为胃粘膜下及胃壁肿块,境界欠清;病理形态学特点表现为肿瘤组织位于胃壁肌层呈侵袭性生长,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无明显坏死及核分裂像;表达SMA、Vimentin、Calponin等标记。结论胃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胃原发间叶性肿瘤,需要与胃肠道间质、类癌等进行鉴别;确诊依靠大体标本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外科手术扩大切除加密切随访。

  • 标签: 胃肿瘤 恶性潜能未定血管球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实体患儿放、化疗后,继发白血病的临床特点、类型、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北京同仁医院2007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 269例恶性实体患儿中,随访至2019年1月时,已经被确诊为继发白血病的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3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原发恶性实体及继发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等。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对患儿的治疗,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结果①原发恶性实体类型及其确诊时患儿年龄:3例患儿原发恶性实体类型分别为腹膜后神经母细胞(NB)4期(患儿1)、左眼眶横纹肌肉瘤(RMS)Ⅲ期(患儿2)、左眼视网膜母细胞(RB)眼外期(患儿3),均为男性患儿;其确诊时年龄分别为2岁1个月、8岁和3岁。②原发恶性实体的治疗方案及疗效:对患儿1化疗29个周期结合手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达到非常好部分缓解(VGPR);对患儿2化疗12个周期结合手术及眼眶区放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对患儿3化疗14个周期及手术后,达到CR。③恶性实体化疗药物应用特点:3例患儿采用的化疗药物均包括长春新碱及依托泊苷,应用周期最长分别为,NB患儿采用长春新碱15个周期及RB患儿采用依托泊苷14个周期。应用铂类药物最长周期为,RB患儿采用卡铂14个周期,NB患儿采用顺铂8个周期。④继发白血病的诊治及预后:NB、RMS及RB患儿继发白血病的时间,距离原发肿瘤停止放化疗的时间分别为6、25、10个月;白血病分型:NB、RMS患儿均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型),RB患儿则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L2型)。针对继发白血病治疗后,NB及RMS患儿于继发白血病确诊后的12、5个月死亡;RB患儿经化疗及半相合异基因HSCT后,白血病达到CR,获得无病生存。结论长期化疗,可能为恶性实体患儿发生继发白血病的主要原因。恶性实体患儿化疗后,应针对白血病相关检查指标进行监测,以达到对其继发白血病的早诊断、早治疗目的。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横纹肌肉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肿瘤,继发原发性 白血病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HMFH)的病例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我院经手术病理诊断及治疗的HMFH的临床和随访资料。5例患者均在术前做了上腹部增强CT检查和血清AFP、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测定。其中4例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3例合并结节性肝硬化,1例合并肝胆管结石。其中根治性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1例,对症性手术1例。随访采取术后2年内每3个月1次,2年后每半年1次。结果1例于术后12月后失访,1例于术后第2个月死于肝衰竭,1例于术后第4个月死于肝破裂,2例术后存活分别超过82个月和102个月,并且至今仍生存且无肿瘤复发。结论HMFH多发于40岁左右的男性,常合并肝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且肝炎和肝硬化情况并不能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经肿瘤根治性切除后多数患者可获得5年以上的长期生存。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肝脏 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对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分析3例鼻腔黑色素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组织形态特点是形状不规则的上皮样细胞、短梭形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织化学以HMB43、S-100阳性为特点。结论发生于鼻腔的恶性黑色素较为少见,病理诊断应结合临床、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的最重要依据。

  • 标签: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鉴别诊断
  • 简介:口腔恶性黑色素临床少见,仅占恶性黑色素的0.5%左右,好发于口腔上腭黏膜,极少数发生于牙龈。我院2012年3月收治1例上牙龈多发恶性黑色素,现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如下。

  • 标签: 牙龈 恶性黑色素瘤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前,恶性胶质标准的治疗方案为手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也被用于胶质的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改善了病人预后;但是恶性胶质仍会复发,恶性胶质的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需要正确评价,其中影像学检查是最直观的评价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影像学评价标准是Macdonald标准,随着假性进展和假性反应的发现,国外相应制定了新的RANO标准。本文就恶性胶质治疗后的影像学评估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恶性 假性进展 假性反应 磁共振成像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及相邻组织结构,与对照组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各16例相应CT征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与脂肪肉瘤两者影像学特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纤维组织细胞与纤维肉瘤两者CT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肿瘤边缘、密度、囊变、坏死等征象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等,有助于提高本病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瘤 脂肪肉瘤 纤维肉 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