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急性心衰竭起病急,病情重,传统氧疗和药物治疗对轻、中度病人可以有效,但对已经意识不清,呼吸明显变浅、慢的重症急性心衰疗效较差,及时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配合药物治疗,可以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控制心衰,挽回生命,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衰的疗效。方法30例急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结果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60.0%;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0%;两组相比较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衰效果显著,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衰临床常规用药。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左心衰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衰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心胸外科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衰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护理措施,对优质护理组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急性心衰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从护理质量来看,优质护理组的基础护理水平(98.92±1.53)、病房管理水平(96.79±1.53)、心理疏导水平(97.49±0.73),以及患者满意度(99.39±0.76)等指标均高于常规,且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衰患者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左心衰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30例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氧饱和度和NT-proBNP差异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6h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3d后,观察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注射液可加速急性心衰竭患者的症状缓解,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抑制心肌损伤。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纳洛酮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型脑尿钠肽在急性心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衰竭患者为治疗组。40例为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B型脑尿钠肽的诊断方法,观察组患者诊断后同对照组健康人员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治疗组血清BNP浓度为(374.3±151.4)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1.2±8.7)pg/mL(P<0.05).结论治疗组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B型脑尿钠肽在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急性心衰竭患者为的指标之一.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B型脑尿钠肽 BN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QRS波时限和Q-Tc间期以及二者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衰竭(ALHF)患者的预后评价。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就诊的ALHF患者17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急性发作6h内及首检后24、72h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测量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并计算其首检后24、72h的变化率。依据患者出院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86)、预后不良组(n=59)和死亡组(n=31),分析三组患者各时点QRS波时限和Q-Tc间期及变化率,以评价其预测作用。结果预后良好组首检后24、72h的QRS波时限、Q-Tc间期较急性发作6h内下降,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组内各时点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及死亡组首检后24h的Q-Tc间期及首检后72h的QRS波时限、Q-Tc间期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死亡组的RATEQ-RS2、RATEQ-RS3、RATEQ-Tc2、RATEQ-Tc3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与死亡组的RATEQ-RS2、RATEQ-RS3、RATEQ-Tc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TEQ-Tc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时点的QRS波时限、Q-Tc间期以及二者的变化率能较好的预测ALHF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心电图/QRS波时限/Q&ndash Tc间期/变化率 动态观察 预后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间我院接治的116例急性心衰老年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pH、PaO2、S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HR、R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价值。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老年 左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治疗的9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心衰竭的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是28.9%,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4.4%,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合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衰的临床影响和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急性心衰患者急诊护理要点及预后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 : 选取 201 9 年 6 月 -20 20 年 6 月收治的 64 例急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 ,给予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指标选取救治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及预后效果。 结果 : 患者呼吸频率及心率对比差异有所不同,救治前对比无差异 (

  • 标签:
  • 简介:急性重度心衰竭患者常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和严重低氧血症,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全身脏器不可逆的损害。适时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可及时纠正全身缺氧状态.尤其是当药物治疗难以奏效时,对控制心衰急性肺水肿所致呼吸衰竭、改善心功能以及降低气管插管率具有重要作用。现将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32例急性心衰竭的救治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严重低氧血症 重度左心衰竭 呼吸支持治疗 无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给予基础护理、对症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38例患者中29例病情缓解并顺利出院。死亡9例,死亡率23.68%,其中3例死于心力衰竭,4例死于肾功能衰竭,2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患者中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高血压9例。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衰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衰患者6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治疗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详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呼吸、心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衰患者应以无创正压通气与常规治疗结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安全稳定,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无创正压通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衰竭水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急性心衰竭水肿入院患者中的50例,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焦虑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满意度要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表现的更加焦虑。结论对急性心衰竭水肿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急性心衰竭患者应用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 2015年 1月 -2016年 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衰竭患者 12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 61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整体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衰竭患者在临床常规护理技术上应用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顺利实现治疗,优化患者在患病和接受治疗期间的生理舒适程度和生存质量水平,促进我国临床护理事业的良好有序发展,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 标签: 整理护理模式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应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对老年急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着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40例急性心衰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急性心衰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老年急性左心衰 满意度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衰竭患者实施呼吸护理在预防感染上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衰竭患者90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呼吸护理干预)各45例。观察临床效果,评估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43例(95.6%),发生呼吸道感染4例(8.9%);对照组护理满意36例(80.0%),发生呼吸道感染12例(2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衰竭患者中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感染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呼吸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心衰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衰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基于此观察组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等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且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47/50)较对照组72.0%(36/50)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衰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改善患者各种症状和体征,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无创呼吸机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