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曲张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与疼痛评分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比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小腿麻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以快速促进患者康复,缓解术后疼痛,同时也能够大大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病人的临床特点、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7例(27条患肢)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要点。结果本组27例病人通过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结论深入了解此类病人的病情特点,加强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健康指导,并做好康复功能指导,是治疗手术成败的关键。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静脉曲张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血管类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静脉曲张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手术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如出血量及手术、住院时间等,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6.4%,27/28)显著高于对照组(78.6%,22/28),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并发症情况(14.3%,4/2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53.6%,15/28),如疼痛、深静脉血栓、淤血等,差异显著(P<0.01)。结论临床治疗静脉曲张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可助于疗效的提升,显著改善手术中的各项指标,在避免并发症的同时加速了患者健康的恢复,应广泛推广。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曲张传统术式并发症及后遗症情况,总结预防与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静脉曲张传统术患者(118条)。结果皮肤淤斑硬结25条、血栓性浅静脉炎8条、神经损伤15条、曲张静脉残留5例、皮下脂肪液化感染2条、血肿形成8条,涉及患肢体48条,发生率40.69%(48/109),发生1种并发症者33例、2种并发症15例。结论静脉曲张传统术式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较高,与患者病理、医师技术水平、术式固有缺陷有关,应提高手术技术操作水平,强化术后护理,针对性给予相应的治疗。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剥脱术 并发症 后遗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股血管损伤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静脉膜片移植修复髂股血管损伤缺损5例。结果肢体血液循环顺利恢复正常。结论自体静脉膜片重新缝制血管与髂股血管口径相当,组织相容性好,内膜光滑,长期通畅率高,长度足够,取材方便,适宜作为髂股血管损伤的移植材料。

  • 标签: 髂股动静脉 缺损 大隐静脉膜片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数表分组法将我院普外科接收的47例静脉曲张患者分成传统剥脱术组(n=23例)和微创点状剥脱术组(n=24例),完成治疗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微创点状剥脱术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传统剥脱术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34.78%(P<0.05)。结论微创点状剥脱术在静脉曲张患者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有利于帮助患者减少受到并发症问题的影响,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微创点状剥脱术 大隐静脉曲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静脉曲张的 治疗效果 。 方法:以 随机数表分组法 将我院 普外科 接收 的 47 例静脉曲张患者 分成 传统剥脱术 组( n= 23 例 )和 微创点状剥脱术 组 ( n= 24 例 ), 完成治疗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微创点状剥脱术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8.33% 显著低于传统剥脱术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34.78% ( P < 0.05)。 结论:微创点状剥脱术 在静脉曲张患者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有利于帮助患者减少受到并发症问题的影响,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微创点状剥脱术 大隐静脉曲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冰敷在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30例进行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的静脉曲张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加压包扎,观察组术后在常规加压包扎基础上实施冰敷,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两侧内踝尖水平周径差值、皮下血肿面积。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两侧内踝尖水平周径差值、皮下血肿面积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指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静脉曲张患者进行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后实施冰敷处理,可有效缓解疼痛、肢体肿胀以及皮下血肿。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 剥脱术 冰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静脉曲张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激光联合泡沫硬化杂交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研究选择2022年1月-2023年9月期间治疗的患者共计6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纳入30例基础上观察组需要纳入余下30例,在对照组中需要采用激光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需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泡沫硬化杂交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通过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此次研究之后,和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高结果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于此类患者治疗中在激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泡沫硬化杂交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显著地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所以该种治疗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激光 泡沫硬化 杂交手术 大隐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旋转点胫后动脉穿支蒂神经-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以胫后动脉发出的最低点穿支为蒂,沿神经-静脉轴线切取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3~75岁,平均29岁,皮瓣面积为4 cm×5 cm~9 cm×16 cm,旋转点位于内踝上3~5 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3 cm×4 cm~8 cm×14 cm。术后门诊随访。结果本组中12例完全成活,1例边缘部分坏死,予以II期缝合后治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至S3级1例;S3+级2例,TPD大于10 mm;S4级10例;所有皮瓣均恢复了良好的感觉功能,痛觉灵敏,触觉和温度觉存在,皮瓣感觉、质地、色泽接近受区,皮瓣及植皮区皮肤无破溃、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无跛行,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能重建皮瓣感觉,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适合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大隐静脉 营养血管皮瓣 隐神经 胫后动脉穿支 修复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结合双导丝技术从患侧抽吸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实用价值;材料与方法81例深静脉血栓,其中56例中央型,54例先行置入静脉滤器,再经患侧穿刺股静脉,利用介入独特的双导丝交换技术引入导管抽吸血栓,抽吸过程中向血栓处加压注射小剂量的溶栓药和抗凝剂,25例周围型单纯经足背静脉顺流溶栓;结果54例深静脉血栓先行滤器置入再用导管抽吸血栓,无肺栓塞发生,2例深静脉血栓无滤器置入致肺栓塞死亡;依据深静脉血栓疗效评判标准,优72.8%(59/81);良17.2%(15/81);优、良、中均属有效,有效率为96%(78/81)。结论导管配合双导丝技术抽吸深静脉血栓,技术简单,快捷,安全,抽吸血栓有效,取材方便,经济,可称为治疗深静脉血栓的良好技术。

  • 标签: 大腔导管 双导丝技术 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期间内收治的8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干预,观察组采用泡沫硬化剂疗法联合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了不同治疗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泡沫硬化剂疗法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下肢静脉曲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在本院临床外科接受治疗的90例静脉曲张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及治疗前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15,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为(97.20±1.8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0±3.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00,P<0.05)。结论 对静脉曲张患者实施术前、术后优质心理及治疗干预护理服务,能显著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护理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深静脉血栓护理 大隐静脉曲张术 健康状况调查简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静脉高位结扎、点剥电凝术;对照组采传统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与曲张静脉节段性剥脱术。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加以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6.0%,对照组仅仅为68.0%,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效果优于传统术式。

  • 标签: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 点式剥脱 电凝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静脉点状剥脱在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中的应用效果,以供参考研究。方法特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013年1月~2016年1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5例)以及观察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加分段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静脉点状剥脱手术进行治疗,探究2种治疗方法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静脉点状剥脱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较高应用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小切口静脉点状剥脱 大隐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分段切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中应用小静脉点状剥脱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静脉曲张患者110例。使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均需使用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手术中应用小静脉点状剥脱处理。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率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安全性和疼痛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中,使用小静脉点状剥脱的方法可取得明显更佳的临床疗效。同时治疗安全性也更高,可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小静脉点状剥脱 大隐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剥脱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分析内激光闭合术与传统剥脱手术治疗小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80例患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分别接受内激光闭合术与传统剥脱手术治疗,比对两组治疗及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2.50%,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针对小静脉曲张进行治疗时,内激光闭合术的治疗耗时、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且治疗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小隐静脉曲张 腔内激光闭合术 传统剥脱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