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留置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8月我院行化疗的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40例研究组(接受PICC导管)和40例对照组(接受普通浅静脉穿刺)。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置管时间、穿刺部位疼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置管时间、穿刺部位疼痛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置管期间发生1例静脉炎,对照组置管期间发生2例静脉炎、2例穿刺部位感染,研究组和对照组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1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PICC导管不仅能延长留置导管时间,还能减轻患者穿刺部位疼痛和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双腔PICC 肿瘤 化疗
  • 简介:摘要临时性血液透析管,是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应对急性血液净化疾病的血管通路。且股静脉置管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于临时性透析管的要求很低,极少发生并发症问题,常用于老年病人的血液透析工作中。在导管留置的过程中,应做好管路的规范化护理工作,避免出现堵塞、感染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下文针对临时性血液透析管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股静脉留置 临时性双腔血液透析管 最新护理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行腹腔灌洗中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及效果。[方法]对60例SAP病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腹腔灌洗引流,针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灌洗方法以及病人心理进行护理和观察。[结果]60例病人均恢复良好,未出现腹腔置管的感染及意外脱管、堵管等并发症。[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有效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腹腔灌洗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喉罩麻醉在肥胖患者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手术中的应用,旨在选择一种最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至2018年期间择期行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年龄29-50岁,ASAⅠ-Ⅱ级,体重指数(BMI)35-40kg/m2.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喉罩通气组(L组)和静脉麻醉通气组(T组),每组各30例。L组采用喉罩麻醉的诱导,T组采用常规的静脉麻醉诱导,术中监测BP、HR、SpO2等各项生命体征的数值,术后记录患者苏醒程度,并观察围术期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L组采用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即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1mg/kg,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mg/kg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使用七氟醚0.8%-2%,并予手控辅助呼吸直至恢复自主呼吸;另一组采用芬太尼1ug/kg,丙泊酚2.5mg/kg。结论喉罩应用于肥胖患者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手术,术中更易管理,且对肥胖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不影响苏醒时间,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小。此外,喉罩的置入相对简单,不增加围术期麻醉管理的难度,病人安全舒适,更加适合中度肥胖患者宫腔镜手术的麻醉。

  • 标签: 双腔喉罩 静脉麻醉 肥胖 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安置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21例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液透析通道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护理措施。结果13例导管内血栓形成,7例局部渗血,6例感染,3例导管移动。结论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液透析通道的患者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深静脉留置导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圆形吻合器行末端回肠造口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需行末端回肠造口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45例为实验组(圆形吻合器行末端回肠造口),45例患者为对照组(传统方法行末端回肠造口)。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围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 )表示,独立t检验;患者满意度、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结直肠吻合口漏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造口袋首次渗漏时间(3.54 d)显著长于对照组(2.04 d),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3.3%)较对照组(31.1%)明显降低(P<0.05)。两组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8.9% vs. 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圆形吻合器行末端回肠造口是安全可行的,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圆形吻合器 末端回肠双腔造口 保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心脏起搏器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入患者为 60例,在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所接诊,按照计算机随机抽选的方式取组中 30例,以常规方式展开治疗,即对照组,余下 30例则运用心脏起搏器,即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心功能、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将心脏起搏器进行运用,能够针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帮助患者进行恢复。

  • 标签: 双腔心脏起搏器 缓慢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择期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30例,ASA1~2级,硬膜外穿刺后平卧行支气管插管,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支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很好地完成开胸肺叶切除术,术中患者生命征平稳,肺隔离彻底,避免了肺交叉感染。全麻药用量少,苏醒彻底,迅速,可控性好。术后镇痛效果好,有助于患者早期咳嗽排痰,对患者后期恢复有利。

  • 标签: 双腔支气管插管 硬膜外麻醉 肺叶切除术
  • 简介:例1,女,73岁,因车祸致左踝、右膝外伤,于2017年12月28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骨科入院治疗.查体:左小腿远端外侧可见一长约1cm伤口,未见软组织外露及明显活动性出血,左小腿中下段局部压痛、叩击痛,可触及骨擦感,有反常活动,左踝关节活动受限;右膝关节稍肿胀,髌前区压痛、叩击痛,可触及骨擦感,有反常活动,右膝关节活动受限;侧足背动脉可触及搏动,双下肢皮肤感觉正常.X线片示:左胫腓骨远端骨折,右髌骨骨折.入院诊断:左胫腓骨远端骨折,右髌骨骨折,左小腿远端外侧皮裂伤,左距骨外侧突骨折.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自服尼群地平,血压控制可.于2018年1月2日行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顺利.

  • 标签: 腔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 简介:摘要记录本院手术室初开展乳镜手术其中一例的手术配合,通过掌握乳镜相关设备、器械功能,术前与患者有效沟通、术中与手术者密切配合,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配合该手术,需要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完整地准备用物,熟知病人信息,熟练配合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

  • 标签: 乳腔镜 男性乳腺增生 乳腺切除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普胸手术病人均选择支气管导管进行麻醉。结果全部病人麻醉效果满意,无气道损伤并发症。听诊法1次插管成功38例,成功率65.5%,2次成功20例。插管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导管到位率为30例(51.7%);改变体位后14例听诊肺隔离不满意。结论使用管的优点:在胸外科手术时,能使术侧肺(或患肺)与健侧肺的通气完全分开,在胸外科麻醉中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麻醉 胸科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气囊尿管作为营养管置入远端小肠造口,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途径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1例小肠造口患者,采用16号硅胶尿管置入患者远端小肠造口,总结其置管方法、置管后导尿管及造口袋底盘固定方法,置管后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的护理体会。结果 患者均顺利置入管道,成功建立营养支持途径,管道与底盘均固定妥善,未发生渗漏,营养状况逐渐改善,未出现电解质紊乱。结论 通过将气囊尿管置入远端小肠肠管内,妥善将其与造口袋联合固定,为患者建立起肠内输注途径,有效解决了患者的营养问题。导尿管不但柔软,不会损伤肠管,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 标签:
  • 简介:文章考察了相邻侧边盖驱动方流动(即上壁面向右运动和左侧壁面向下运动)的三维线性整体稳定性.首先,采用Taylor—Hood有限元方法并经由Newton迭代过程计算得到侧边盖驱动方流动的二维稳态基本流.其次,Taylor—Hood有限元在ChebyshevGauss配置点上进行离散,同时Gauss配置点也可以用于线性稳定性方程的高阶有限差分格式离散.然后,离散得到的矩阵形式的广义特征值问题可以结合shift-and—invert算法采用隐式重启Amoldi方法计算.最后,通过对线性稳定性方程特征值的计算,发现了一个最不稳定的驻定模态和两对对称行波模态.最不稳定的三维驻定模态的临界Reynolds数为Ree=261.5,远远小于二维不稳定的临界Revnolds数Ree2d=1061.7.通过画出这3类三维不稳定模态的流向扰动速度和扰动涡量的空间等值面图像,可以发现不稳定扰动位于稳态基本流的两个主涡区域,因此可以认为主涡区域是三维扰动失稳的主要能量来源地.

  • 标签: 边盖驱动方腔流动 整体稳定性 临界Reynolds数 行波模态 Taylor—Hood有限元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简化临床操作,减少患者痛苦,使用导尿管行后鼻孔填塞止血术,治疗高龄高血压患者的鼻腔后部出血。方法采用导尿管充气形成气囊代替纱球栓子,前鼻孔填塞碘仿油纱条并固定导尿管。结果导尿管充气形成气囊代替纱球后鼻孔栓子,做后鼻孔填塞,用来治疗高龄高血压患者的鼻腔后部出血,方法简单、有效、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术中痛苦小,值得在基层医疗单位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双腔导尿管 高龄高血压患者 填塞止血 鼻腔后部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某院就诊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70例,随机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3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如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等,若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单心脏起搏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心脏起搏器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心功能水平、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86%(P0.05),干预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后,两组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脏起搏器较单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腔心脏起搏器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心脏起搏器,在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方法: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通过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科学控制,优选8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在随机分配表法指导下,将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进行平均分配,使其形成个包含40例研究成员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为了提升研究效果的准确性与科比向,在研究目的统筹指导下,分别给予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以心脏起搏器与单心脏起搏器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法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与生活质量。结果:接受心脏起搏器治疗法的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率、心脏指数、血液粘稠度、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 标签: 双腔心脏起搏器 老年患者 缓慢性心律失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患者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心脏双腔起搏器 满意度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