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量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除有降低胆固醇作用外,还有许多非降脂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他汀类药物神经保护的机制。动物实验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增加NO、扩张血管、拮抗炎症因子、抗氧化损伤、抗血栓、促进缺血后血管再生、神经再生和突触形成等多种有益效应。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缺血性卒中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人类感染的疾病范围很广,从轻症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到各种威胁生命的侵袭性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骨髓炎、心内膜炎、坏死性肺炎等)。金黄色葡萄球菌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情况,使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除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外,还需要研发新型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疗的药物和制定相应策略。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动物模型有利于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机制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该文将从动物模型的种属选择、造模方法、检测指标、优缺点等方面来进行阐述,以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制备提供参考。

  • 标签: 动物模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种用改良方法建立的大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成年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大鼠7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24只;腹腔感染组24只;模型组24只。首先建立腹腔感染模型,腹腔感染建立6 h后行剖腹手术,轻轻取出全部小肠置于两层湿纱布之间,用带有滑石粉的手套进行手术操作,用盐水棉签从小肠末端自下而上到幽门环擦拭小肠浆膜层,反复6次,共15 min。分别于第3、5、7天处死大鼠,行胃肠道传输速率测定和腹部立位腹部平片检查。术后观察肠管粘连情况,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肠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kit原癌基因蛋白(C-kit)表达。组间比较先采用One-way ANOVA检验,之后采用Dunnet 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结果模型组大鼠胃肠道传输速率术后第3、5、7天分别为(21.25±2.68)%、(21.90±0.96)%、(21.17±2.47)%;而对照组分别为(62.61±3.25)%、(59.76±4.92)%、(57.18±4.30)%。腹腔感染组分别为(50.66±5.95)%、(48.89±3.15)%、(47.58±3.74)%,模型组与对照组和腹腔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924、228.536、193.761,P均<0.01)。模型组大鼠组织SOD含量术后第3、5、7天分别为(263.12±18.50)、(260.14±29.53)、(261.43±47.92) U/ml,与对照组和腹腔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6、28.863、37.244,P均<0.01)。模型组大鼠组织MDA含量术后第3、5、7天分别为(7.36±1.38)、(6.14±1.02)、(6.49±0.65) nmol/ml,与对照组和腹腔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92、11.190、16.156,P均<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模型组大鼠小肠iNOS阳性表达显著增强,C-kit阳性表达显著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改良方法建立的大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模型与临床上发生的炎性肠梗阻指标基本一致,该方法能成功建立大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动物模型

  • 标签: 肠梗阻 动物模型 大鼠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症(PHT)是由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再生、肝纤维异常增生后,入肝血流阻力增加发展而来。该疾病进一步进展可引起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以及肝肺综合症等并发症。运用合适的动物模型对研究相关生理病理机制,寻找合适干预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在总结归纳近年来肝硬化PHT及并发症的常用动物模型基础上,对相关模型进行优劣评判,为相关研究模型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腹水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 肝肺综合征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以睡眠期间反复发现上呼吸道阻塞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高,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涉及上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以及非解剖学因素两个方面,后者包括上呼吸道神经肌肉反应性损害、呼吸控制不稳定(高环路增益)以及低觉醒阈值。动物模型是研究OSA病理生理特征的重要手段,对于探讨OSA潜在药理学靶点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基于OSA不同病理生理特征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药物疗法 模型,动物 上呼吸道解剖 神经肌肉反应 环路增益 唤醒阈值
  • 简介:肾间质纤维化是老年慢性肾脏病的最终特征,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为了解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使用动物模型至关重要。肾间质纤维化常见的动物模型包括: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肾大部切除模型、缺血再灌注模型、环孢素A肾病模型、阿霉素肾病模型、马兜铃酸肾病模型等。我们对这些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总综述,以期为更好的开展基础研究奠定试验方法。

  • 标签: 老年人 肾间质纤维化 动物模型
  • 简介:复吸是指撤药一段时间后,觅药和用药行为的恢复。它是药物成瘾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药物成瘾治疗亟待解决的头号难题。本文介绍两种复吸动物模型——自身给药消退恢复模型、条件性位置偏爱消退复燃模型建立的方法,对模型的效标效度进行评价,探讨复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药物成瘾的治疗提供研究思路。

  • 标签: 成瘾 复吸 药物依赖 动物模型 效标效度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建立动物模型模拟病理生理过程是研究心力衰竭的重要途径。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本文综述了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模型的各种方法,以深入认识造模方法,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 标签:
  • 简介: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Glu/GAB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对AlCl3所致记忆障碍小鼠脑AchE活性、Al3+的影响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熟地对氯化铝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跳台法)(略)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 标签: 制备熟地黄 动物模型制备 熟地黄影响
  • 简介:摘要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模型和治疗组。用雌二醇和孕酮制造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乳头高度、乳腺组织结构、测定体内性激素(受体)水平。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血液中的雌二醇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孕酮则明显降低;模型对照大鼠的第2、3对乳头高度显著增高;正常对照组大鼠乳腺组织ER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R含量变化不明显。在治疗组中,结果显示虎耳草具有调节体内性激素的动态平衡;并对乳腺增生病大鼠的乳腺组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标签: 乳腺增生 性激素 虎耳草
  • 简介:摘要肿瘤是机体在多种因素刺激下形成的一种新生物。目前已有外科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人源性肿瘤动物模型是一种将人源肿瘤细胞或组织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中建立而成的实验模型,已被证实是进行肿瘤相关研究的有效平台。本文将对人源性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用于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动物模型 免疫疗法
  • 简介: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选用中老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模型,观察大鼠一般体征、脑系数、血脂、血液流变学、血浆血栓素B(2TXB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鼠出现偏瘫症状;脑系数显著增高(P〈0.01),血脂升高,血液呈高度浓、黏、凝、聚状态,PAI活性显著升高。结论: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动物模型,符合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特点,缺血性中风痰瘀互结证的动物模型成功建立。

  • 标签: 缺血性中风 痰瘀互结证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缺血性肾损伤是其主要类型。缺血性肾损伤病死率高,临床主要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建立可靠的缺血性AKI动物模型是开展生理病理及药理学等研究的重要前提,进而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和策略。近年来,缺血性AKI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不断完善,本文对目前建立缺血性AKI动物模型的常用方法及模型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研究者合理选择制模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缺血性急性肾损伤 动物模型 制模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合适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制作血管性痴呆(VaD)动物模型。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模型,之后采用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结果水迷宫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且该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明显减少、缺血坏死明显。结论本方法制备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较为接近人类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原理,动物模型较为理想,可用于基础研究及药物疗效评价。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基础研究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近年来对COPD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COPD的研究进展仍然十分缓慢,其主要原因是COPD病因太多,发病机制复杂.本文旨在将国内外有关COPD的实验动物模型进行一次总结,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给予客观的评价.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动物模型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 简介:目的探讨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机制研究提供理想的载体。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3根组、4根组,每组8只。对照组用于排除麻醉和手术对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3根组、4根组分别结扎3根、4根腰动脉。各组麻醉后记录基线诱发电位,手术/结扎后30min、2d、7d记录诱发电位;麻醉清醒后、手术/结扎后2d、7d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手术/结扎后7d后取缺血中心区标本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3根组动物结扎后30min诱发电位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后2d、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根组动物结扎后30min、2d、7d3个时间点诱发电位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动物手术/结扎后30min、2d、7d3个时间点的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动物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与诱发电位波幅变化一致。结论结扎3根腰动脉可以造成可逆性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结扎4根腰动脉可以造成不可逆性不完全性脊髓缺血损伤。

  • 标签: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腰动脉
  • 简介: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eriprostheticjoint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导致灾难性的临床后果。近年来,尽管加强了术中无菌技术和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但感染率在初次关节置换中仍有0.5%~1.2%,而翻修中约为3%~5%[1]。对于多数假体感染的患者而言,都要接受再次手术,忍受灌洗、清创、移除假体甚至截肢的巨大痛苦;对医院而言,

  • 标签: 动物模型 关节感染 预防性抗生素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临床后果 内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