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外周假性动脉患者10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距,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外周假性动脉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外周假性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颅内动脉患者采取单纯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单纯栓塞治疗)、研究(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颅内动脉患者采取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具有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分颅内动脉瘤 单纯栓塞 支架辅助栓塞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脑动脉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患者在术期护理中将精准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所选择患者共计为10例,属于本院在2020.9—2021.8月所接诊病例,通过组内随机性选择的方式,取5例,在术期护理中展开常规护理,即对照组,余下患者则需要将精准化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即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在术期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精准护理 脑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前,颅内动脉的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颅内动脉壁存在炎性反应及微血管的增生,是动脉破裂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导致颅内动脉的渗出性增加,并认为是颅内动脉不稳定的标志。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可以对颅内动脉壁的渗透性进行量化,进而对颅内动脉的破裂风险进行评估。近年来,DCE-MRI开始逐步应用于颅内动脉病变的研究中,本文针对应用DCE-MRI预警颅内动脉破裂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颅夹闭术与栓塞治疗对颅内破裂动脉患者rScO2(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情况。方法:纳入时间为2019年03月-2020年05月,纳入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颅内破裂动脉患者。研究分组通过抽签方式进行,红色签为Control组42例(治疗用开颅夹闭术),蓝色签为Observation组42例(栓塞治疗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rScO2情况。结果:Control组患者术后2、3d时

  • 标签:
  • 作者: 候长凯 赵岩 于建军 刘振波 王立群 胡福广 崔建忠 张中原 任新亮 李建华 刘庆国 陈镭 陈实 高贻宽 王建军 杨新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 300052,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276000,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5403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石家庄 050000,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63000,遵化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642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046011,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056000,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04600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300457,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350007,永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湖南 425000,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自治区 01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动脉(MIA)与单发颅内动脉(SI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 082例颅内动脉(I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13家医院的神经外科确诊并收治,根据动脉的数量将患者分为MIA组[118例(共269个动脉)]和SIA组(964例)。观察两组动脉的一般特征,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定义为短期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短期预后不良。将单因素分析中P<0.5的自变量以及临床上较为关注的自变量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对MIA组和SIA组的临床资料进行1 ∶1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匹配后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住院天数及短期预后。结果MIA组动脉的直径为(5.1±3.5)mm(0.2~25.0 mm),SIA组动脉的直径为(5.7±3.8)mm(0.9~35.0 mm)。两组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级别、CT 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A组相比,MIA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4±11.7)岁、(58.8±11.6)岁,P=0.002]。将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原发性高血压的级别、入院CT Fisher分级指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IA组年龄更大,但SIA组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共精确匹配0对,模糊匹配118对,共计匹配成功118对。匹配后的两组患者住院时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A组比较,MIA组短期预后较好(P=0.008);两组治疗方式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其中MIA组血管内治疗更多。结论与MIA患者比较,SIA患者更易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级,但MIA患者的年龄更大,且更倾向于采用血管内治疗,短期效果更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多中心研究 疾病特征 临床方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P)在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237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4 h内行CT平扫、CTP及其衍生的动态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并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将患者分为DCI组和非DCI组。将单因素分析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237例患者中,动态CTA共发现248个动脉,其中31.2%(74/237)的患者发生DCI。CTP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所有灌注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P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灌注、局限性低灌注和弥漫性低灌注患者的DCI发生率分别为6.8%(4/59)、28.0%(14/50)和43.8%(56/1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CTP定性分类及CTP定量参数是aSAH患者发生DCI的影响因素(均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Fisher分级、CTP定性分类、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是aSAH患者发生DC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其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72.4%。结论采用全脑CTP检查可定量和定性评估全脑的灌注状态,从而预测DCI的发生风险。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迟发性脑缺血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患者颅内动脉血管夹闭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借此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并为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提供多重保障。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观察比较常规护理方法和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颅内动脉血管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构建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极有利于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有效实施人性化护理,将实现患者颅内动脉血管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整体优化,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落实诊疗计划,使医院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颅内动脉瘤 血管夹闭术 围手术期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患者颅内动脉血管夹闭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借此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并为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提供多重保障。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观察比较常规护理方法和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颅内动脉血管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构建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极有利于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有效实施人性化护理,将实现患者颅内动脉血管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整体优化,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落实诊疗计划,使医院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颅内动脉瘤 血管夹闭术 围手术期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精准护理对脑动脉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对本院2019年5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位脑动脉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把200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参照组),甲组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精准护理,乙组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不同数据指标。结果 在运用不同护理后,甲组在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表现上均优于乙组,两组之间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准护理 脑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 围手术期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V4段夹层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48±17)岁(范围:35~68岁),HUNT-HESS分级Ⅰ级24例,Ⅱ级15例。其中20例行单支架辅助栓塞,9例行多支架辅助栓塞,9例行半密网辅助栓塞,1例行密网支架辅助栓塞。收集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39例患者均完成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动脉致密栓塞;发生术中并发症4例(10.3%,4/39),其中动脉破裂2例,急性血栓形成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7.7%,3/39),均为远期责任血管缺血(改良Rankin评分<2分)。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1个月(范围:12~29个月)。截至末次随访,动脉复发10例,复发率为25.6%(10/39)。20例单支架辅助栓塞患者中,复发6例,发生并发症2例;9例多支架辅助栓塞患者中,复发3例,发生并发症4例;9例半密网支架辅助栓塞动脉患者中,复发1例,发生并发症1例。结论椎动脉夹层动脉患者可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应根据患者血管结构、动脉位置选择适合手术方式。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椎动脉V4段 支架辅助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西藏高原腹主动脉患者外科开放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确诊为腹主动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5例主动脉破裂保守治疗患者均死亡。8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者随访中5例最终死于动脉破裂。3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5.7%,输血率为11.4%,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患者随访2个月至5年,3例死亡。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西藏地区,传统的外科手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的安全、有效的手段。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血管外科手术 预后 危险因素 西藏高原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对颅内动脉(Intracranial Aneurysms, IAs)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治疗的IA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前后均采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知信行护理模式。采用自编IAs知信行问卷评估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HAMA及HAMD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知识、态度、行为,生活质量和HAMA评分,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知信行模式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

  • 标签: 知信行模式 颅内动脉瘤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揭示腹主动脉(AAA)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对数据库编号GSE47472和数据库编号GSE57691两个AAA转录组测序数据合并,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得到差异基因,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得到中心基因,两者取交集得到差异中心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建立小鼠AAA模型进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验证差异中心基因表达。使用GraphPad Prism 8进行统计分析。Kolmogorov-Smirnov检验数据正态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共筛选出745个差异表达基因,建立16个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中心模块包含119个基因,取交集后共得到60差异中心基因。对差异中心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示AAA中平滑肌增殖分化功能和细胞黏附功能相关基因低表达。低表达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为钙黏着蛋白-2(CDH2),(钙黏着蛋白-13)CDH13,整合素相互作用蛋白-2(FERMT2),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1(ROCK1),层黏蛋白α5(LAMA5),进行qPCR验证其表达差异显著性。相对表达倍数分别为FERMT2=0.31 (t=2.454,P<0.05),ROCK1=0.22(t=3.686,P<0.05),LAMA5=0.45(t=3.168,P<0.05),CDH13=1.36(t=0.103,P>0.05),CDH2=1.71(t=0.702,P>0.05)。结论FERMT2、ROCK1、LAMA5低表达可能通过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作用异常参与AAA形成。

  • 标签: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腹主动脉瘤 黏附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化细节护理对颅内动脉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患者20例,全部患者行介入栓塞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化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3d、1w疼痛感受及睡眠质量。结果:术后1d、3d、1w,观察组NRS评分、PSQI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患者行介入栓塞术,术后给予优质化细节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疼痛感受,该护理措施具有显著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优质化细节护理 睡眠质量 疼痛感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颅内动脉经弹簧圈栓塞术患者围术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经弹簧圈栓塞术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基础护理以及预见性护理,并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p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经弹簧圈栓塞术 围术期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37例颅内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1周后接受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测办法颅内动脉检出率;比较两组对颅内动脉参数检出情况。结果:手术检查发现37例患者共计41处颅内动脉,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出率为92.68%,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97.56%相近(P>0.05)。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中,体最大横径、顶颈距、颈宽水平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相近(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食管癌术后胸腔胃溃疡伴假性动脉破裂导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急诊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因溃疡面积较大在内镜下止血困难,遂行介入栓塞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