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精神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86例老年精神病患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合老年病患特殊生理与病理特点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结果86例老年精神患者经过专业临床护理无1例意外事故发生,老年精神患者在治疗上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结合老年病患特殊生理与病理特点实施相应护理措施能够稳定病患情绪提升其康复率。

  • 标签: 老年精神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精神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6个月和治疗12个月依从性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月收入、文化程度和家属关心程度不同,患者的依从性也明显不同,月收入越高患者的依从性越高,文化程度越高患者的依从性越高,家属的关心程度越高患者的依从性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精神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充分的分析该疾病的特点,并给予适当的临床护理干预,以改善老年精神患者的疾病情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老年精神病患者 临床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癔症性精神是在癔症性格基础上,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以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以女性多见1。同时由于女性月经期对妇女的生理,心理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常使病情反复,症状加重2。本科室系女性病患,对于近两年来收治的癔症性精神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 标签: 癔症性精神病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保护性约束作为躯体保护的一种,主要是运用约束性措施保护精神患者免受自身或者周遭的伤害,是治疗精神患者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文章旨在探讨保护性约束的约束措施及其具体的运用。保护性约束措施包括约束用具和约束形式两种。常见的约束用具有旧式约束带、新式约束衣、约束背心、约束带、约束椅、约束床等。而约束形式分为体力控制和机械控制两种。在实施约束性措施过程中,应做到保护性约束前的评估和准备、保护性约束中的观察和保护性约束后的护理。恰当的约束形式和约束工具对精神患者的治疗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保护性约束护理 约束形式 约束工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精神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6个月和治疗12个月依从性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月收入、文化程度和家属关心程度不同,患者的依从性也明显不同,月收入越高患者的依从性越高,文化程度越高患者的依从性越高,家属的关心程度越高患者的依从性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精神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充分的分析该疾病的特点,并给予适当的临床护理干预,以改善老年精神患者的疾病情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老年精神病患者 临床治疗 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药学服务应用于精神患者中的方法及价值。方法:两组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用药方案。对照组提供常规药学服务,研究组提供针对性药学服务。结果:研究组用药依从性优率(82.50%)高于对照组(52.50%),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药学服务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探究。方法:以等量电脑随机法抽取我院门诊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88例精神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常规组和特殊组,每组44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特殊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适应量表评分(CAS)与简明精神评定量表评分(BPRS)。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特殊组的护理满意、CAS及BPR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患者接受临床专业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切实改善其病情,增强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更加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有助于尽早恢复健康。

  • 标签: 精神病 综合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入院流浪精神患者的皮肤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制定针对发生皮肤受损患者的全程治疗与护理。方法:选择流浪精神患者196例,其中在入院时有皮肤受损者40例,无皮肤受损者156例,分析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特点、不同精神疾病皮肤损伤发生率及精神症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皮肤损伤者的影响因素。结果:在不同精神病患中,精神分裂症与躁狂发作的患者皮肤受损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在自知力障碍、易激惹等症状上,皮肤受损患者出现比例明显高于无皮肤受损患者;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躁狂发作和易激惹是影响精神患者皮肤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应加强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自知力障碍、易激惹等流浪精神病患皮肤情况防范意识,及时进行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皮肤损伤 流浪精神病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精神护理是指医务人员评估患者精神需求并为他们提供陪伴、倾听或支持的一系列精神护理活动。由于思维和行为的外在表现的特殊性,精神病患精神需求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精神患者精神护理文献,从精神痛苦的识别、精神需求的评估、精神护理的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精神患者精神护理的理解,促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从而改善精神患者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灵性关怀 精神病 护理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褥疮护理对长期卧床的老年精神患者实施后的效果评价。方法将38例长期卧床的老年精神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精神科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褥疮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高危险及中度危险例数少于对照组,Norto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褥疮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罹患褥疮的危险性,避免褥疮的发生。

  • 标签: 褥疮护理 长期卧床的老年精神病患者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患者服用精神药物中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2例服用精神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杀原因多见抑郁情绪、精神分裂症病情复发、负性生活事件所致的消极状态等,与家属对药品管理不善亦有一定关系;女性高于男性,无业居民较多,春季发生率较高;中毒昏迷的发生与药物种类、剂量及抢救是否及时均有密切关系。结论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坚持治疗,有效控制疾病复发;指导家属实施正确的家庭护理,帮助患者妥善处理负性生活事件,做好药物保管与服药管理,是预防过量服用精神药物的关键。

  • 标签: 精神病 精神药物 过量服用 自杀 中毒 相关因素
  • 简介:精神患者由于病情或躯体因素可能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意外事件,如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猝死以及不良反应等[1].如果患者反复发生意外事件不但对其身心造成伤害,给家庭、社会造成损失,同时也给医院管理带来困难.为了解住院精神患者多次发生意外事件的相关因素,我们对多次发生意外事件的住院精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精神病 意外事件 相关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一种常见精神患者住院护理的量化标准体会分析。方法使用护士用简明精神量表(N—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的病情严重程度量表(SI)分别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进行统一的测评,比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级护理的量化标准测评。结果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通过N—BPRS量化分值在各护理级别之间标准量化分值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N—BPRS量表的评定分值进行精神分裂症分级护理量化标准是比较可行的,而且护师以上资历的护士实施一定的培训后均能够熟练的掌握各项临床护理流程,比较容易操作。

  • 标签: 分裂症 分级护理 量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