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生物检验用于住院患者感染监控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根据单双数球抽签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与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微生物检验对院内感染监控)各35例住院患者,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感染发生率(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37.1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住院患者而言,在对其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后对感染情况进行微生物检验监控,能有效减少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住院患者 感染监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主要误差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有效控制,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根据工作经验及资料文献,分析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的误差因素,提出控制措施。结果人员、设备、培养基等因素会造成误差,应予以控制。结论明确影响因素,有效规避,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微生物限度 误差 控制措施
  • 简介:准确的微生物诊断是人工关节感染治疗成功的关键,但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且耗时长。微生物分子诊断方法直接检测样本中微生物的核酸,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可有效弥补培养方法的不足,提高人工关节感染的微生物检出率。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分子诊断方法在人工关节感染微生物诊断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归纳和比较了不同的分子诊断技术体系的特点,为临床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关节感染 分子诊断方法 微生物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7月15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75例,对照组行常规检验,研究组行微生物检验,对比两组的感染控制效果及严重程度。结果研究组感染率5.53%,感染程度(16.51±2.3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控制率93.33%,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利于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率,减轻患者的感染程度,减少感染几率。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 控制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通过对培养基的购置、储存、制备、性能测试、使用方面进行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结果与结论重视开展微生物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可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成效。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微生物在抵抗致病微生物,维持正常的机体免疫及功能、改善药物作用等诸多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在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哮喘、COPD、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微生物稳态的改变、以及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疾病疗效、患者康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微生物被认为可作为多种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将对微生物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治疗过程中所受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 标签: 微生物 呼吸道疾病 临床用药 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一种细菌纤维素敷料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利用自制的细菌纤维素敷料,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对敷料的生物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敷料浸提液的RGR为88.7%,细胞毒性反应为1级;敷料浸提液和溶剂对照平均记分之差均为0.0,未大于1.0;敷料生理盐水和芝麻油浸提液组动物皮肤反应等级未超过相应的阴性对照组动物反应等级。结论该细菌纤维素敷料的体外细胞毒性为1级,符合国家标准,无潜在皮内刺激作用和皮肤致敏性,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效果。方法2014年8月—2015年8月为干预前组,2015年9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2015年9月—2016年9月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全院及重点科室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血培养阳性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结果干预后全院总体、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性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的42.21%、45.19%、74.71%分别提高至53.54%、55.68%、8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施干预后除胃肠外科、创伤骨科外,其他科室均达到了医院设定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要求;但胃肠外科、创伤骨科分别由干预前的5.46%、11.67%提高至干预后的11.66%、2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医院感染漏报率由干预前的13.56%下降至10.98%(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57.36%下降至54.47%(P<0.001)。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同时,医院感染漏报率、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抗菌药物 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干预措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分析,探讨其病原性特征,评价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60例被确诊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相关的粪便、肛拭子、呕吐物、厨师或食物售卖者手拭子以及食物操作间涂抹样。结果全部60例食物中毒事件中,占比最大的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共16例,占比26.7%;占比第二位的致病菌是致泻性大肠杆菌,共8例,占比13.3%;占比第三位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共7例,占比11.7%;其余依次为蜡样芽孢杆菌6例,占比10.0%;变形杆菌5例,占比8.3%;沙门菌4例,占比6.7%;志贺菌3例,占比5.0%;另有11例为其他致病原菌,占比18.3%。其中发生于春季的有12例,占比20.0%;发生在夏季的有20例,占比33.3%;发生在秋季的有24例,占比40.0%;发生在冬季的有4例,占比6.7%。结论在导致患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所有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性大肠杆菌是比例最高的两种病菌;从发生时间上来看,夏秋两季发生细菌性食物的概率较大,在生活中应当提高警惕。此外,通过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实施微生物检验,能够迅速找出致病菌类型,找到致病污染源,对于有效控制病情,科学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食物中毒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方法与其应用效果探究。方法将我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患者纳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患者均为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共有患者80人,根据患者的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的40例患者对照组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凝集法检验和培养法检验,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结果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2.50%和75.00%,其差异性不明显,统计学方法检测情况下,其表现为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验组微生物的培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微生物的培养时间,其差异性相对显著,对应的结果显示P<0.0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妇科炎症感染患者来说,在给予其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将凝集法进行应用,其应用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其检验准确率和时效性的有效增强,值得推广。

  • 标签: 妇科炎症感染 微生物检验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效果。方法在进行本次研究调查之前,我院要将所有参与调查的患者进行疾病诊断,确定所有患者均为儿童细菌性腹泻,在此基础上,我院选取了68名在我院进行医治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者进行研究,这68名患者的病例选取时间均在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之间,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观察分析患者的检验效果以及病原菌药敏检验结果。结果经过研究调查,发现采用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检出率,而且在病原菌药敏检验结果方面表明,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治疗腹泻的药物都有着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儿童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两种均质方法。方法在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分别采用拍击式均质与旋刀式均质两种方式进行样品均质,对两种均质方式下的霉菌与细菌回收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拍击式均质方法,旋刀式均质方法的细菌回收率稍微要高;相对于旋刀式均质方法,拍击式均质方法的霉菌回收率稍微要高。结论在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要将检验项目、样品的不同形态特点作为依据,最终选择一种科学、合适的均质方式。

  • 标签: 食品 微生物检验 均质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致使实验室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一系列原因,并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找到合适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取材于XX疾控中心,将此疾控中心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所收取的两千份微生物检验标本列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出不合格的微生物标本所占比例,并且根据所获取资料具体分析标本不合格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的所有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一共出现了478份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率为23.90%;而这些不合格标本分别是水样标本、血样标本以及一次性标本。不合格的水样标本共计336份,在这些不合格标本中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点二九;不合格的血样标本共计62份,在不合格标本中占比12.97%;不合格的一次性标本共计80份,在不合格标本中占比16.74%。结论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微生物样本的采集、运输、检测全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要求和规范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不合格标本出现的几率,并且给后续患者的疾病诊疗以可靠的参考。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标本 不合格原因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腔粘连应用生物羊膜+半导体激光治疗鼻腔粘连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4年2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鼻腔粘连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明胶海绵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生物羊膜+半导体激光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时间、治疗后3、6、12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时间、治疗后3、6、12个月复发率对比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鼻腔粘连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生物羊膜+半导体激光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既可减少治疗时间,又可降低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鼻腔粘连 生物羊膜 半导体激光 明胶海绵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112例尿路感染患者病例,均来源于本院在2016年3月份至2018年3月份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数量为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微生物检验方法。结果观察组56例尿路感染患者中,肠杆菌科细菌数量为45例,占比为80.36%;非发酵菌等其它细菌数量为11例,占比为19.64%。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尿路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方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尿路感染程度,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尿路感染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对比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方法挑选2017年7月—12月于本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尿液标本500例、痰液标本2500例、血液标本3500例、咽拭子标本500例,回顾分析四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对比检验阳性率。结果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15.74%,其中尿液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2.00%、痰液标本检验阳性率为19.40%、血液标本检验阳性率为7.40%、咽拭子标本检验阳性率为39.60%,其中阳性率最高是尿液标本和咽拭子标本,其次为血液标本和痰液标本。结论对不同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可根据检验阳性率寻找出疾病成因,为疾病临床诊治、预防以及预后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不同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利巴韦林颗粒应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进行验证。方法按设立的验证试验方法,采用3批样品独立进行平行试验,对微生物计数法和控制菌检查法进行验证。结论利巴韦林颗粒的微生物计数法检查可采用倾注法;控制菌检查法采用常规法。

  • 标签: 利巴韦林颗粒 方法验证 微生物限度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是通过测定组织、体液的成分,揭示疾病变化和药物治疗对机体生物化学过程和组织、体液成分的影响,以提供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有用的信息。一般课程内容都比较复杂乏味,而且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太好,以至于学生们往往不喜欢学习这一门课程,更不会很好掌握其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此,《生物化学检验》课堂迫切需要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高效率地掌握其内容和操作技能,能适应以后的岗位工作。

  • 标签: 生物化学检验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