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创面修复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了生物材料在创面修复中的重要作用。生物材料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和组织再生。这些特性使得生物材料成为创面修复的理想选择。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创面修复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 标签: 生物材料 创面修复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在伤口愈合过程中,护理策略的制定与执行至关重要。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针对伤口愈合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包括清洁、消毒、敷料选择等方面的细节。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能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感染率,减轻疼痛,还能加速愈合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要达到最佳效果,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些策略,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相结合,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也是提高护理效果的关键。

  • 标签: 伤口愈合 护理策略 效果分析 感染率 疼痛缓解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骨伤伤口愈合中感染防治策略的研究与应用。随着外科手术和创伤后骨折的增加,骨伤伤口感染已成为临床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和生存质量。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首先分析了目前常见的骨伤伤口感染原因和病原微生物,其次总结了各种感染防治策略的优缺点,并重点探讨了抗生素应用、局部抗感染措施以及手术操作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主要研究发现表明,综合应用多种手段并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和病原菌类型进行个体化治疗是有效的防治策略。此外,鼓励创新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开发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骨伤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骨伤伤口感染 防治策略 抗生素应用 局部抗感染措施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了心理护理干预的综合措施。结果 实验组换药时间、二次创伤评分、伤口周围皮肤评分、VAS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较对照组的64.00%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患者慢性伤口治疗干预中,既能有效提高其创面愈合效果,又能降低患者换药频率,减轻疼痛感和控制创面周围感染问题,并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慢性伤口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伤口愈合患者的影响。方法:2022年2月—2023年6月,我院选取了42例慢性伤口愈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了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伤口愈合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伤口 SAS SD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上肢骨折患者,采取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骨折愈合及对患者上肢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52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26)与对照组(n=26),对照组实施常规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则实施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手术时间上研究组较对照组长,而在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上研究组则低/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在上肢 Fugl-Meyer 评测法(FMA)评分上均较术后1d升高,但是研究组评分升高幅度明显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对上肢骨折患者,采取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改善上肢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上肢骨折 临床疗效 骨折愈合时间 上肢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伤口护理在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划分到对照组及观察组中,每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负压伤口护理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术后伤口处理方式,对比研究这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伤口愈合及满意度。结果:采取负压伤口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较短,疼痛程度也比对照组患者轻,护理满意度高,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伤口愈合处理中,采取负压伤口护理方式明显优于常规的伤口处理方式,更利于患者恢复及伤口愈合,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 标签: 复压伤口护理 普通外科手术 伤口愈合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波治疗仪+综合护理干预对肛瘘手术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肛周水肿消退的影响。方法:以2019.7~2020.8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肛瘘手术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随机分成单一综合组、联合微波治疗仪组,各41例,观察两组的创面愈合、术后肛周水肿消退时间、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后,和单一综合组比较,联合微波治疗仪组术后周水肿消退时间、术后创面时间短,VAS评分低,(P<0.05)。结论:在肛瘘手术患者干预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微波治疗仪,可在帮助患者加快术后创面愈合及肛周水肿消退的基础上,缓解疼痛感。

  • 标签: 肛周水肿消退 创面愈合时间 肛瘘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及对策,提高伤口愈合率。方法对洛南县妇幼保健院2011-2014年剖宫产术后10例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与全身有无感染,低蛋白水肿,腹部脂肪堆积,手术区皮肤瘢痕,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术后护理等因素有关。结论要提高术后伤口愈合率,重点在于孕期规范产前检查,控制妊娠合并症;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技术操作规程,控制感染;增强术后护理和倡导健康宣教工作。

  • 标签: 伤口愈合不良 因素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成产妇产后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探究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0月于我院接受产后会阴伤口治疗的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造成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和总结相关影响因素。之后,采用精细化护理方式观察护理效果,主要从伤口愈合质量、产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等方面展开探究,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产妇产后会阴伤口愈合不良主要表现在切口感染、肠线吸收不良、局部血肿、缝合过密几个方面。其中,肠线吸收不良出现比例最高,是造成产妇产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结论:产妇产后容易出现肠线吸收不良、肠线吸收不良、局部血肿等问题,进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伤痛,加快患者恢复速度,促使患者心理状态更加良好,有效减轻产妇痛苦。

  • 标签: 产妇 产后 会阴伤口愈合不良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惠尔系列新型敷料应用在难愈合伤口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收治的难愈合伤口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换药,观察组使用新型敷料进行换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伤口愈合为10-20d,观察组为4-12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率控制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说明在难愈合伤口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新型敷料,疗效良好。结论应用新型敷料进行换药,可缩短伤口愈合,还能对患者疼痛进行有效控制。

  • 标签: 新型敷料 难愈合伤口 护理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单侧、新发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等并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或翻修患者,排除合并肿瘤、严重营养不良、经治疗后血糖、血压不能达到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近期感染病史及局部皮肤条件较差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伤口愈合不良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白蛋白水平、糖尿病、高血压、长期激素应用史、术区多次手术史、手术时间、术前抗凝、术中皮下电刀止血、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是否输血等相关因素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应用R语言及Empower Stat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不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432例,其中术后发生伤口愈合不良事件患者43例。年龄(t=2.907,P<0.05)、BMI(t=15.399,P<0.001)、糖尿病(χ2=111.86,P<0.001)、术区多次手术(χ2=50.135,P<0.001)、长期激素应用史(χ2=144.31,P<0.001)、手术时间(t=12.334,P<0.001)及术后是否输血(χ2=88.725,P<0.001)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术前白蛋白水平、皮下电刀止血等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年龄[OR=1.784,95% CI=(1.254,2.234),P=0.006]、BMI [OR=2.587,95%CI=(1.647,4.950),P=0.016],手术时间[OR=8.643,95%CI=(2.331,15.471),P=0.001]及术区多次手术[OR=3.218,95%CI=(2.461,4.339),P=0.041]是全髋关节术后发生伤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肥胖、手术时长及术区多次手术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有这些因素的患者,应早期诊断治疗。

  • 标签: 髋关节 关节成形术 伤口愈合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将对临床肛周疾病患者运用康复新液治疗的效果开展分析。方法:研究时间段选择为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研究对象选择为肛肠手术患者,共选择 90例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对其实施分组,运用康复新液冲洗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运用碘伏治疗的患者作为比对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肛周疼痛评分、创面腐物脱落时间与创面愈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肛周疼痛评分、创面腐物脱落时间与创面愈合均好于比对组, p<0.05。结论:临床肛周疾病运用康复新液冲洗治疗的效果较好,可帮助患者及早恢复。

  • 标签: 肛肠手术 康复新液 碘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