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确实是一大好事吗──“专家指错”感言鲁民据报道,3月10日,首都语文界和新闻界近30名专家学者在国家语委举行座谈会,共同商讨如何纠正报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提出由《中国报刊月报》开辟“专家指错”专栏,约请语言文字专家对报刊上的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进行...

  • 标签: 指错 语言文字 不规范现象 语文政策 报刊质量 汉语拼音
  • 简介:名组合指形容词直接修饰名词的定中结构。词长搭配主要指2+2、2+1、1+2、1+1这四种形式。“的”字隐现指“的”字可有可无且基本同义的情况,如“特殊(的)问题”、“正确(的)方向”等。关于名组合出现率的量化研究不多。祁峰和端木三(2015)对四种名词长搭配进行了量化考察,但是没有考虑“的”字隐现问题,结果不够精确。文章以“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通过“的”字隐现的语感实验,对“的”字隐现情况进行了明确定义。然后,排除“的”字隐现情况,重新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在真正无“的”的四种词长搭配中,2+1的出现率(类频)不到5%,与前人看法相似,而2+2的出现率不到2%,大大低于前人估计。研究表明,和2+1一样,真正无“的”的2+2名组合在汉语中不是能产的结构,而是受限制的结构。

  • 标签: 形名组合 词长搭配 “的”字隐现 小分枝结构 韵律词 音步屏蔽
  • 简介:本文采用了鄂温克语和达斡尔语、蒙古语形动词的比较方法来分析研究了这几种语言的内部联系.蒙古语和达斡尔语是蒙古语族的主要语言,鄂温克语是满-通古斯语族主要语言之一,这几种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所以有同源关系.本文以鄂温克语为主,根据蒙古书面语、达斡尔巴特汗方言和鄂温克辉方言的资料比较这三种语言的动词.动词具有动词和形容词的双重性特点.由于动词有时间范畴,就可以把它分成为过去时、继续时和未来时动词等三种.本文在这三个方面对鄂温克语和蒙古、达斡尔语的动词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阐述了这三种语言动词的关系和鄂温克语形动词的特点.

  • 标签: 鄂温克语 达斡尔语 蒙古语 形动词 过去时 继续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重要的命题,把数结合思想充分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数结合思想不仅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以及解决复杂数学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运用数结合思想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也贯彻落实了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应用数结合思想。

  • 标签: 数形结合 小学 数学教学 应用策略
  • 简介:根据韵律特征和语义特点,"N2+A"在"N1+N2+A+地+VP"结构中独立做状语需要一定的句法语义条件。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N2的语义从外在面貌、行为特征、内在状态三个方面可细化为九个特征。根据VP和A的语义指向以及N2是"非器官名词"还是"器官名词",存在着判定、排除、辨析三个机制对N2是否与A组合做状语起着约束作用,这一点可通过词语插入法和句法分解法来进行形式验证。所得出的名词语义特征和约束机制对对外汉语教学和自然语言处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名形组合 判定机制 排除机制 辨析机制
  • 简介:汉语名、动、三大词类的兼类问题是语法学界和计算语言学中历来存在争议的焦点问题。根据词类划分的目的和标准,特别是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的特点和需要,本文提出了鉴别兼类词的两种方法:并列类推法和同境类推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操作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展示

  • 标签: 兼类词 形动兼类 词类划分 并列关系 自然语言处理 语法研究
  • 简介:鄭玄爲《周禮》作注時每每稱引'故書作某',所引'故書'異文近二百條,歷來經學研究者對此均較爲重視.本文利用當今所見出土文獻材料,著重對《周禮》鄭玄注中保留的二十七例訛'故書'作了新證,重點對其訛混的時代層次作了考察.通過考察發現,這些訛類'故書'的訛混時代基本上都可以推定爲漢代.據此亦可證明,鄭玄注《周禮》時所據'古文'本並非先秦舊本,而應當是漢代用隸書轉寫的本子.

  • 标签: 字新 引形 形訛
  • 简介:注意假设理论认为,"聚焦于"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引导学生在语篇层面上注意语言输入信息的有效方式。基于这一观点,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与访谈,研究从事大学英语专业中级水平阶段教学任务的教师关于"聚焦于"信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关于"聚焦于"的信念与其教学实践之间存在复杂的对应与不对应关系,探究这些复杂关系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标签: 聚焦于形 教师信念 教学实践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 简介:传统上,增元结构的认定依据动词的黏着性增元素,汉语因此被认为是非增元语言。然而,零素句法理论、论旨指派统一性假设、汉语中存在个别显性增元素的事实、汉语中与非核心论元相关的语义现象等都指向相反的结论:汉语中存在增元结构。在句法方面,增元素,不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可以允准一个非核心论元,在VP之上投射ApplP。基于语段论的句法推导能够简易地生成汉语各类增元结构的表层句式。

  • 标签: 增元结构 零形素句法 论旨指派统一性假设 句法推导 汉语
  • 简介:以双关语辞格及押韵修辞为例,就早期俄国形式主文学观对文字游戏翻译的积极意义进行了探讨。俄国形式主义认为形式是决定文学作品是否具有文学性的决定因素。这种彻底颠倒传统中重内容、轻形式的文学观念很难为翻译界所接受。但笔者认为在解决翻译中因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而造成不可译问题方面,这种文学观能帮助我们拓宽思路,从而为解决某些不可译问题带来契机。

  • 标签: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即技巧 形式 内容 不可译性
  • 简介:○、前言《说文》:“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这是先秦时期五行配五色、配五方所产生的文化意义。这种配合关系是“无理据可言”的。许氏之说,胡朴安先生也“不可据以为信”。经研究:“青,大树。从生井,井亦声”,是个形声兼象形字。

  • 标签: “青” 汉字 形位 《说文》 先秦时期 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