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变化日益频繁。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作为获取地表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深入分析了其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方法。

  • 标签: 摄影测量 遥感 土地利用变化 监测
  • 简介:利用北京地区13个气象台站1979~2005年的气温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1990~2005年的三期1:10万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在分析气象站点3km半径缓冲区内土地利用/覆被及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气温变化在不同下垫面状况下的差异,分析了北京地区3种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建设用地对气温升高的影响最显著(0.822℃/10a),林地、草地、耕地混合类型次之(0.296℃/10a),林地最小(0.197℃/10a);2)利用“观测减去再分析(OMR)”方法后,建设用地的OMR年均温升温趋势依然最大(0.527℃/10a),林地、草地、耕地混合类型次之(--0.012℃/10a),林地最小(--0.118℃/10a),表明建设用地对气温升高具有增强作用,而林地对气温升高具有抑制作用;3)当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向城市建设用地类型转化时,转化的面积越大,气温变化量越大。

  • 标签: 土地利用 覆被 “观测减去再分析(OMR)”方法 气温趋势 北京地区
  • 简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过程影响深刻。以1987~2000年间的Landsat/TM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利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生态效应指数来反映三江平原东北部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所带来的生态效应,并且定量评价了该区生态效应与土地利用、土壤以及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1987年相比,2000年研究区水田和耕地面积都增加了2000km^2以上,毁林、毁草和将沼泽湿地开垦为耕地等人类活动导致该区生态系统更加脆弱;研究区2000年的全区平均生态效应指数比1987年高0.02;2000年,研究区中同江市的生态风险最高;土壤类型与生态效应指数的对应关系显示,泥炭土区和黑土区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土壤侵蚀等级越大,生态效应指数越高,2000年各等级土壤侵蚀强度的生态效应指数均高于1987年。

  • 标签: 土地利用 生态效应指数 三江平原东北部
  • 简介:以新疆策勒县为典型研究区域,采用生态区划方法将其分为高山、山前丘陵、平原绿洲和荒漠4个区,利用遥感与野外考察数据提取研究区1990--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GIS空间技术对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作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平原绿洲区土地利用变动剧烈,环境质量的改善与退化并存,相当程度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发生在区划交界处.林草之间在面积和质量上的变化形成对比.山前丘陵区和平原绿洲区耕地动态为总面积增加和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相互转换.分析山地-绿洲-荒漠的土地利用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科学信息.

  • 标签: 土地利用 生态区 干旱区
  • 简介:文章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特点和ArcObjects组件库及其应用开发方式作了分析,以实际例子阐述了基于ArcObjects组件库开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和过程。

  • 标签: ARCOBJECTS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信息系统
  • 简介:利用CMIP5耦合模式历史情景和土地利用情景结果,定量评估了模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20世纪中国地区气候干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变化加剧了20世纪中国地区干旱化的进程,其贡献约为1/3。其中,湿润区具有显著变干的趋势,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约为35.4%;半干旱区显著变干,土地利用对半干旱地区变干的贡献不显著;两种情景下干旱区干湿变化都不显著。在土地利用情景下,中国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级土地的减少和牧草用地的增加,二者分别从国土面积的72.7%和12.9%(1901年)变为36.0%和41.9%(2004年),且1950年代之后变化速率显著增大。其中大面积显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内蒙古以及新疆北部地区,导致这些地区降水减少、温度降低,而降水减少带来的干旱化作用大于温度降低带来的变湿作用。

  • 标签: CMIP5耦合模式 干旱 土地利用 地表湿润指数
  • 简介:伴随着数字化国土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土地管理部门纷纷加入到信息化、数字化的改革大潮。传统的管理模式制约着土地的管理,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地利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数字国土”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土地管理工作必然的趋势。业务多样、图纸复杂、表格台帐繁多,数据来源多,

  • 标签: 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 采集 县级 土地管理部门 保护耕地
  • 简介:土地多功能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亦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社会理念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值-改进突变级数法,对2004—2016年厦门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对其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研究表明:(1)2004—2016年间,土地利用总功能由2004—2010年缓慢退化过渡到2010—2016年缓慢提升;各功能间的协调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演变;土地利用功能向多元化的态势发展。(2)经济和环境功能均经历了从缓慢退化进入缓慢提升阶段;社会功能保持着快速提升状态;三大单项功能均维持在中度持续水平。(3)农业生产功能出现持续退化;生态维持功能先升后降;资源供给功能、环境净化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先降后升;其他子功能均呈上升的趋势,但涨幅不一。(4)资源约束加剧和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是当前影响土地利用总功能水平发挥的主要原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的确立将为厦门市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功能增添强劲动力。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为土地利用多功能综合评价、问题研究和决策指导提供方法基础和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地利用 土地多功能性 熵值-改进突变级数法 障碍因子 厦门市
  • 简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Use/CoverChange,LUCC)是影响区域气候变化不可忽略的因素,然而目前还没有十分可靠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因此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基于此,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简称年鉴)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MODIS)遥感观测资料,以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对3种典型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森林、城市和农田)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04-2011年,年鉴和MODIS森林覆盖率在中国各省(市、区)的分布和变化整体一致性较好,年鉴和MODIS数据都显示全国大部分省(市、区)份的森林覆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仅MODIS数据中的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森林覆盖率降低。MODIS数据能准确反映森林总体覆盖情况,由于类别精度不够,对单种森林类型及变化的描述存在较大误差。(2)年鉴表明中国东部城市建成区覆盖率及其增长远高于西部地区,黄淮海地区、东南部沿海地区城镇用地呈现加速扩张趋势,符合实际情况。但MODIS数据没有表征出中国区域近10年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可能原因是城市面积较小,且地面地物分布复杂,受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在离散的不集中的区域MODIS数据的土地覆盖类型分类精度较低,导致监测不到新城市的扩张。(3)MODIS农田面积和年鉴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覆盖率的数值和空间分布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均是黄淮海地区覆盖率最大。但在2001-2011年,3种数据变化量的差异较大,尤其东部省(市、区)份,MODIS农田面积和年鉴有效灌溉面积增加,而年鉴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4)2004-2011年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中年鉴城市建成区的变化速率最大(6.25%),其次为森林;耕地由于总量大,变化部分所占的比例较小,因而MOIDS农田及年鉴农作物播种面�

  • 标签: 中国 中国统计年鉴 MODIS 森林 城市 农田
  • 简介:通过调查研究区土地利用状况及地质地貌条件得到所需基础数据,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利MAPGIS办的作出研究区地质图、地貌图及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不同地质条件下,对应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应根据区域地质条件,规划设计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 标签: 北京小西山 岩性及地质构造 地貌类型 土地利用
  • 简介:利用200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分析了四川省隆昌县10a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并进行驱动力分析。研究表明,2000~2010年,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城镇、交通用地面积增加。分析表明,隆昌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有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化因素、政策导向,各因素间相互影响和制约。

  • 标签: 3S技术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隆昌县 驱动力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房地产开发和土地利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城市房地产开发和土地利用的影响,探讨解决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对策和措施。首先,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以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然后,从绿色建筑与能源效率、城市规划与社会公平以及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等方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城市房地产开发的具体影响。接着,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实践经验和效果。综上所述,本文系统地剖析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房地产开发和土地利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城市房地产开发 土地利用 绿色建筑 能源效率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可利用面积不断下降,人口数量持续增多,城市人口密集度逐渐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成为了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话题。而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需要逐一进行识别与处理。本文从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性的分类出发,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性的识别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处理措施,以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 标签: 土地利用规划 不确定性 识别方法 处理方法
  • 简介:一、概述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LUPMIS)是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业务流程的具体特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的集GIS与办公自动化(OA)于一体的图文化专业信息系统。系统以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业务为核心,辅助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的动态实施管理;系统同时兼顾用地计划管理、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和基本农田保护管理等职能,

  • 标签: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规划 数据设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计算机网络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7.1综述陆地和海洋生物系统中的动物和植物,在调解气候和维持地球生命栖息环境方面发挥着各种功能。这些功能包括水、碳、氮和其他陆地,海洋和大气营养要素的循环;减轻土壤浸蚀,洪水和干旱;为对于农作物和药物十分重要的各种物种提供栖息;

  • 标签: 生态系统动力学 土地利用变化 生物多样性 栖息环境 生物系统 地球生命
  • 简介:【摘 要】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人口基数众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资源需要进行有效合理的使用,而城市化进程想要获得稳定发展,就必须实现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局的共同发展。本文基分析了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及其现有矛盾,然后主要对如何实现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统筹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希望能对相关的工作实践起到参考与指导作用。

  • 标签:    城市规划 土地规划 统筹衔接
  • 简介:在确定以完善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及实用性为系统建设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并对数据库设计、总体结构设计、软件功能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和研究。

  • 标签: 土地利用 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基于Landsat8影像数据,根据覃志豪等人提出的单窗算法,分别用2个热红外波段反演2014年4月17日福州市区地表温度,并将反演结果与研究区部分气象站点当天的实测温度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利用波段10反演得到的地温与实际观测值更加接近,说明利用单窗算法可以较好地反演福州市地表温度,对于Landsat8影像来说,波段10更适合用于反演地表温度。本研究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研究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解译,并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而探讨二者与对应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温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NDVI与地表温度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负相关性。

  • 标签: 地表温度反演 单窗算法 土地利用类型 NDVI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的进步推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土地利用与规划中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有效的整合土地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科学技术,提高了地理数据的准确性,在土地的规划与利用中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做好数据的输入与数据的检查,对数据进行快速的处理与分析。本文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并且阐述了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利用与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 标签: 地理信息技术 土地利用与规划 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