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对广西4种丛生竹(撑篙竹、粉单竹、吊丝竹、青皮竹)的主要解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优质制浆造纸竹材的合理筛选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4种丛生竹的维管束形态均属于断腰型,平均纤维组织比量、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分别介于40.2%~46.8%、1.75~3.54mm、117~229、2.50~5.90之间。在竹壁径向上,维管束密度由竹黄向竹青逐渐增大,而双壁厚呈减小的趋势,竹壁径中部的纤维长度、宽度和腔径均为最大。综合来看,4种丛生竹适宜作为制浆造纸原料。其中,撑篙竹的纤维性能与毛竹相近,粉单竹、青皮竹和吊丝竹的纤维性能更优。

  • 标签: 丛生竹 解剖特性 维管束 纤维形态
  • 简介:用纸浆纤维筛分仪、FQA-纤维特性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预处理条件的麦草碱法化学机械浆的纤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草碱法化学机械浆含有较多的P102/R203和P203组分,是其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原因,而木聚糖酶预处理可以进一步增加这部分纤维的含量,更有利于纤维的解离和提高纤维的柔软度,改善纸浆的物理性能.

  • 标签: 麦草 化学机械浆 筛分 纤维特性
  • 简介:对获采用自催化乙醇法制装的反应历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木素的脱除分两十阶段:大量脱除阶段和残余脱除阶段;(2)木素脱除与碳水化台物的脱除和黑液的pH值关系很大;(3)成浆中保留了原料中的大部分灰分,而有机溶剂抽出物的古量则很低;(4)蒸煮至纤维分离点时浆中仍古有较高量的木素,应继续保温。

  • 标签: 制浆 木素 纤维分离 蒸煮 乙醇法 反应历程
  • 简介:采用不同的切片法和Jeffery离析法对山东省莒县洛河林场和高密市林业局苗圃的30个杨树品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引种杨树由于样品间的差异以及所处地区的不同,杨树木材的纤维含量、纤维长度、长宽比、导管含量及材积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存在差异;两个地区当中,莒县试验林的杨树木材生长量较高,高密市的较低。木材分子的纤维和导管发育具有协同性,在春季生长旺盛;木材分子中纤维所占的比例极高,为50%-60%,在采集的样品当中,L35、窄47号、L323在两地表现较好,而黑林3号、中绥12、抗虫杨表现较差。

  • 标签: 杨树 解剖结构 木材分子
  • 简介:将咪唑、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600)合成的聚氨酯预聚体(咪唑-TDI-PEC600)乳液用于纸张涂布,研究其对纸张物理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氨酯乳液的涂布量为7g/m^2时,纸张的耐折度、撕裂度、抗张强度等物理性能均有明显改善,涂布后滤纸的湿抗张指数、干抗张指数分别为滤纸原纸的19.6倍和1.7倍,耐折度为滤纸原纸的47.0倍。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聚氨酯乳液的加入使纸张纤维间连接了许多丝状和薄膜状物质,这些物质在纤维之间尤其是纤维与纤维交叉的区域形成架桥,从而使纤维问的连接更紧密。

  • 标签: 聚氨酯乳液 咪唑 纸张表面强度 涂布
  • 简介:以聚醋酸乙烯酯(PVAc)、聚丙烯酸酯(PA)、羧基丁苯胶乳(SBR)为模型物,研究了废纸回用中粘胶物代表组分的胶体分散特性.着重探讨了pH值和温度的变化对胶体粒径分布、表面电荷和浊度的影响.

  • 标签: 废纸 粘胶物 胶体 分散特性 模拟研究 造纸
  • 简介:以木素类模型物愈创木酚为目标化合物,在自制的圆柱形双层玻璃反应器中,考察Fenton试剂对愈创木酚的处理效果,研究了H2O2用量、Fe^2+用量、愈创木酚溶液初始浓度及pH值、反应时间、紫外光照射等因素对愈创木酚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当体系pH值为3.0时,加入2倍理论用量的H2O2,Fe^2+与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0,反应60min后,初始质量浓度50mg/L的愈创木酚溶液的愈创木酚去除率可达85.1%;当体系中引入紫外光照射后,Fenton试剂的氧化性明显增强,反应速度显著加快,反应进行30min后愈创木酚可完全去除。

  • 标签: 均相Fenton ·OH 愈创木酚 木素
  • 简介:采用树脂吸附法处理酸析黑液废水并回收木质素,考察了树脂吸附-脱附的影响因素,并优化了相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黑液经酸析-固定床吸附处理后,CODcr由72000mg/L降至9000mg/L,去除率为87.5%,木质素去除率达到98.0%,色度由16000倍降至8倍,去除率高达99.9%。酸析得到粗木质素,树脂吸附可分离回收较纯木质素。可生化性实验表明,经树脂吸附处理后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得到显著改善。该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在废水处理的同时实现了资源回收,且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了良好条件。

  • 标签: 黑液 树脂吸附 木质素 资源化 可生化性
  • 简介:采用溶液聚合法,以天然植物资源棉短绒纤维为原料,经醚化制得羧甲基纤维素(CMC),然后与丙烯酸(AA)及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最后经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交联制备得到高吸收性树脂(SAP)。制备的高吸收性树脂吸收去离子水的能力超过2500倍,吸收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高达310倍左右,高吸水性树脂经充分吸收润涨后呈透明胶状。

  • 标签: 高吸水性树脂 高吸收性 纤维制备 棉短绒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天然植物资源
  • 简介:对传统纤维素溶剂和目前研究开发的几种新溶剂体系的溶解机理和特点作了综述.特别对纤维素溶剂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的溶剂特点、溶解机理和溶解工艺等作了重点介绍.

  • 标签: 溶剂体系 纤维素 NMMO N-甲基吗啉 溶解机理 溶解工艺
  • 简介:本文用化学法和光谱法对麦秆中分出的酶解木质素(CEL)进行了研究,并与麦秆磨木木质素(MWL)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麦秆CEL主要是由愈疮木基丙烷,紫丁香基丙烷和一些对一羟基苯基丙烷组成,并含有一定数量的以对一香豆酸成主的酚酸;麦秆CEL重均分子量大于一般禾草类MWL;麦秆CEL和麦秆MWL在红外,紫外吸收光谱方面相似。但前者的制备得率更比后者高,而制备过程中所引起的结构变化却比后者少。

  • 标签: 麦秆 小麦 木质素 紫丁香 禾草 特性
  • 简介:木质素结构中含有芳环、脂肪族侧链和许多活性官能团,具有一定的离子交换与吸附性能.工业木质素主要源于制浆造纸业的副产物,通过改性可以制备各种功能不一的木质素基吸附材料.本文综述了木质素的吸附性能和国内外木质素基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探索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吸附材料 木质素 脂肪族 芳环 活性官能团 改性
  • 简介:利用白腐菌Cyathusstercoreus,PanusconchatusG0335a,Pleurotusflorida固体发酵预处理芦苇,并且采用烧碱蒽醌法制备化学浆。结果表明:经过PanusconchatusG0335a和Pleurotusflorida固体发酵预处理后制备的烧碱蒽醌浆的卡伯值分别下降约11%和24%,白度分别提高约10%和33%,粘度分别提高约8%和5%,蒸煮用NaOH消耗量减少,得率分别提高约6%和30%,而用Cyathusstercoreus处理后的芦苇所制烧碱蒽醌浆的白度和粘度要低于未经发酵处理的对比浆的白度和粘度,卡伯值高于对比浆,且浆得率降低,NaOH消耗量增大。这个结果表明Pleurotusflorida和PanusconchatusG0335a对芦苇木素有良好的选择性降解能力

  • 标签: 白腐菌 烧碱蒽醌法 木素
  • 简介:拉曼光谱技术能够提供快速、简单、可重复、无损伤的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已经成为制浆造纸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析手段之一。主要综述了拉曼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特别是在木材及其化学组分、纤维细胞壁超微结构及区域化学、机械浆、化学浆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拉曼光谱 木材 机械浆 化学浆
  • 简介:由于超薄型纸的定量和水份无法在线检测,本文报据这种纸机的特点,独立地分别设计网前部和干燥部的控制器;以网前部的解耦控制系统控制成纸绝干定量和流浆箱纸浆浓度,以干燥部的最优控制系统控制成纸水份。该计算机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后,取得重大经济效益。

  • 标签: 干燥部 纸浆浓度 流浆箱 纸机 超薄型 定量
  • 简介:文章概述了造纸湿强剂的技术现状和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传统造纸湿强剂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PAE)以及羧甲基纤维素(CMC)和改性壳聚糖等环保型造纸湿强剂对纸张湿强性能的影响及机理,介绍了聚羧酸、阳离子淀粉、纳米微晶纤维素和海藻酸钠作为造纸湿强剂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归纳了它们的优缺点,以期为造纸湿强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标签: 湿强剂 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 羧甲基纤维素 壳聚糖
  • 简介:针对造纸过程中纸张定量与水分之间存在严重耦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静态解耦方法,成功地将造纸过程的多变量系统变成了单变量系统,实现了定量、水分之间的解耦。同时由于造纸生产过程存在较大滞后,运用增益自适应补偿控制方案,有效地克服了滞后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和质量控制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 标签: 定量 水分 解耦控制 时间滞后 增益自适应补偿控制
  • 简介:麦草浆氧脱木素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快速脱木素阶段和缓慢脱木素阶段.麦草浆与木浆相比具有不同的氧脱木素特性.主要表现在:麦草浆氧脱木素的选择性好,木素脱除率高,可实现深度氧脱木素;纤维素降解少,纸浆粘度高,可不加纤维素保护剂;纸浆无强度损失等.

  • 标签: 麦草 NaOH-AQ浆 氧脱木素 麦草浆 纸浆 选择性
  • 简介:用X-射线衍射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7-IR)进行soda-AQ法苇浆的强化氧气漂白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硫酸预处理,过氧化氢强化氧漂(AQ)及过氧乙酸强化氧漂(APaO)均比常规氧漂能更有效地降解浆中的残留木素,又能较好地保护碳水化合物。X-射线衍射法和FT-IR法均能很好地反映苇浆纤维豪的结晶结构在漂白过程中的变化。所有浆样的纤维素均属纤维素I晶态;101面峰与101ˉ面峰重迭;垂直002面的晶粒尺寸略小于棉花纤维素的晶粒。

  • 标签: 苇浆 氧漂 AQ 氧气漂白 酸预处理 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