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巴斯夫近期阿根廷推出了苹果杀螨剂Nealta■(活性成分:丁氟螨酯),该杀螨剂可防治卵、幼虫、若虫、成虫各生长阶段的螨虫。

  • 标签: 杀螨剂 阿根廷 巴斯夫 氟螨 苹果
  • 简介:2017年1月,3种新农药我国首获登记,它们分别为糠氨基嘌呤、呋喃磺草酮、三氟苯嘧啶。

  • 标签: 新农药 氨基嘌呤 磺草酮
  • 简介:近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公布了2017年第3批拟批准登记农药产品名单,其中,4%噻呋酰胺展膜油剂将获登记。该产品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时隔三年之后,展膜油剂又作物上获得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

  • 标签: 油剂 作物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农药产品 水稻纹枯病
  • 简介: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恶草酮环己烷,甲醇,乙腈,丙酮及水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环己烷,甲醇,乙腈,水中,恶草酮光隆解效应显著,其半衰期分别为4.45,15.34,57.58,54.69min;恶草酮丙酮溶剂中降解缓慢,半衰期为293.83min,丙酮对恶草酮水中的光解有显著的光敏作用,光敏效应与丙酮的量显著相关,光敏效率最高达95.84%。

  • 标签: 恶草酮 有机溶剂 光降解效应 光敏作用
  • 简介:先正达正在印度果阿建立农药研究与开发装置。此装置将雇用200名科技人员和工人。分析家指出,跨国公司印投资的原因印度劳动力比发达国家便宜得多,因此研究开发所花的成本也比发达国家低得多。

  • 标签: 开发装置 印度 农药 发达国家 科技人员 跨国公司
  • 简介:为评价多菌灵浙麦冬及其土壤中的安全性,建立其浙麦冬上的使用规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WP)浙麦冬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多菌灵添加水平0.05~2.00mg/kg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84.6%~98.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6.7%。在有效成分含量(下同)0.675和1.000kg/hm^2两个施药剂量,多菌灵50%WP浙麦冬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74~7.07d,茎叶上的半衰期为3.60~5.35d,根中残留量先升后降,其半衰期为2.01~3.60d。多菌灵浙麦冬及其土壤中易降解,当施药剂量较高或原始沉积量较高时,所对应的半衰期较短。若多菌灵浙麦冬及其土壤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推荐值为0.1mg/kg,每年以0.675kg/hm^2的剂量喷施2次,则建议安全间隔期为15d。

  • 标签: 浙麦冬 多菌灵 残留分析 安全间隔期
  • 简介:建立了烯效唑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烯效唑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样品用乙腈-水提取,经CleanertNH_2固相萃取柱净化,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烯效唑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74%-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2%-10%之间(n=5)。烯效唑3种基质中的检出限(LOD)均为0.01ng,定量限(LOQ)均为0.01mg/kg。该方法准确、灵敏、简单,适用于棉花样品中烯效唑残留的检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2-5.0d及15.8-19.7d;于收获期采样,烯效唑棉籽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1mg/kg和〈0.022mg/kg。

  • 标签: 烯效唑 棉花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 简介:建立了丁虫腈土壤、玉米植株及玉米籽粒中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玉米植株和籽粒样品用乙腈提取,经Oasis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土壤样品用丙酮提取,经液液萃取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0.01、0.05和0.5mg/kg3个添加水平,丁虫腈的回收率为80%~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1%~8.0%;其土壤、玉米植株及籽粒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mg/kg。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丁虫腈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丁虫腈土壤和玉米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77和2.44d。采用5%的丁虫腈乳油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37.5g/hm2及其1.5倍该剂量(56.25g/hm2)于玉米苗后茎叶初期施药1次,玉米乳熟期和成熟期时,玉米籽粒中丁虫腈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玉米收获时(距施药90d),籽粒中丁虫腈的残留量均低于参考的MRL值(0.02mg/kg,氟虫腈谷物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 标签: 丁虫腈 气相色谱法 玉米 土壤 农药残留 消解动态
  • 简介:为评价呋虫胺水稻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分别于2012和2013年安徽、重庆和广西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呋虫胺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Florisil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呋虫胺糙米、稻壳和植株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5mg/kg。0.05~2mg/kg添加水平,呋虫胺的平均回收率70%~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0.5%~6.5%之间。呋虫胺水稻植株中的消解符合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3~4.8d,距末次施药后7d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53mg/kg,低于日本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和8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呋虫胺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438~1.087μg/(kgbw·d),风险商值(RQ)为0.002~0.005,表明呋虫胺糙米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

  • 标签: 呋虫胺 水稻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消解 风险评估
  • 简介:江苏苏利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利股份”)近期发布了关于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公告。

  • 标签: 投资 宁夏 精细化工
  • 简介:先正达公司于7月29日宣布在拉美地区成立首个Elatus杀菌剂生产体系,将采用Pepite配方,生产水溶性颗粒产品。目前,先正达已投资4300万美金(约合1.07亿雷亚尔)用于圣保罗建设面积约8500平米的厂房。

  • 标签: 生产体系 杀菌剂 投资 巴西 先正达公司 拉美地区
  • 简介:巴斯夫日前推出全新防伪技术,领导中国作物保护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中国新推出的产品标签采用了巴斯夫与合作伙伴携手开发的独家标识系统。该技术将确保农民购买到巴斯夫作物保护部的正品产品。“新技术能够快速验证哪些巴斯夫正品,哪些假冒伪劣产品。我们致力于为农民提供高效的创新产品,使他们能够安全的环境耕种作物,生产安全的食品、饲料和纤维。”巴斯夫大中华区作物保护部业务管理资深总监吴朝晖说道。

  • 标签: 假冒伪劣产品 作物保护 防伪技术 巴斯夫 中国 生产安全
  • 简介:为科学评价除草剂三唑酰草胺土壤环境中的生态风险,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三唑酰草胺吉林黑土、江西红土和安徽水稻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三唑酰草胺土壤中的降解符合级动力学方程。好氧条件三唑酰草胺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6.5、106和91.4d;厌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06、130和127d;水稻田厌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62、219和188d。研究表明,三唑酰草胺水稻田厌氧条件的降解速率明显慢于其他2种试验条件

  • 标签: 三唑酰草胺 土壤 降解 三唑啉酮类除草剂 风险评估 生态安全
  • 简介:建立了氯虫苯甲酰胺甘蔗和土壤中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氯虫苯甲酰胺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样品用乙腈提取,经Florisil固相萃取柱及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为0.05~2mg/kg时,氯虫苯甲酰胺甘蔗植株地上部分(包括茎秆和叶片)、茎秆(去除叶片后的地上至肥厚带部位)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7%~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11.6%。氯虫苯甲酰胺3种基质中的最小检出量(LOD)均为0.2ng,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5mg/kg。两年两地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甘蔗下种时次沟施后覆土,以有效成分用量120和180g/hm2施药时,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1.18~3.57mg/kg之间,半衰期为12.4~18.2d;成熟时采收,甘蔗茎秆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量低于0.05mg/kg。参照我国制定的甘蔗上氯虫苯甲酰胺的临时最大残留限量(TMRL)值0.05mg/kg,按照推荐剂量及推荐剂量的1.5倍分别施药1次,成熟时采收甘蔗安全的。

  • 标签: 氯虫苯甲酰胺 甘蔗 土壤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为了评价氟环唑小麦生产上使用的残留安全性,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氟环唑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及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氟环唑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及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水平为0.01、0.1和2mg/kg(小麦籽粒和土壤)和0.01、0.1和10mg/kg(小麦植株),氟环唑的回收率为82%~93%,相对标准偏差为3.0%~9.7%。氟环唑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定量限均为0.01mg/kg。氟环唑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8.4和10~30d。当以有效成分112.5g/hm^2的剂量施药2次、采收间隔期为21d时,小麦籽粒中氟环唑的残留量为〈0.05mg/kg,低于中国制定的小麦中氟环唑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05mg/kg)。建议氟环唑小麦上使用时最大剂量为有效成分112.5g/hm~2,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21d。

  • 标签: 氟环唑 小麦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 简介:通过田间植株直接施药-定期采样-样品提取净化-气相色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48%毒死蜱乳油中毒死蜱杭白菊胎菊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并在室内探讨了不同温度对干胎菊中毒死蜱消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0.48和0.72kg/hm22个施药剂量,毒死蜱杭白菊土壤和鲜胎菊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9.24~10.82d和2.94~4.22d;不同温度,干胎菊中毒死蜱的半衰期12.64~27.39d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消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杭白菊上分别以有效成分0.48kg/hm。(推荐剂量)和0.72kg/hm2(1.5倍推荐剂量)的剂量喷雾施药2次,距末次施药后21d时,毒死蜱干胎菊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58和0.89mg/kg,均低于我国制定的毒死蜱茶叶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1mg/kg)。

  • 标签: 毒死蜱 杭白菊 胎菊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 简介:研究了新磺酰脲除草剂单嘧磺隆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土壤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土壤经甲醇和稀氨水混合液提取,液液分配及C18净化,浓缩后用带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单嘧磺隆的最低检出量为4ng,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kg,本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95.10%-103.77%,变异系数为1.47%-11.80%,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运用上述方法,测定了单嘧磺隆北京和山东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土壤中消解的速度较慢,北京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24d,山东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3.59d,按推荐剂量施药,小麦收获时,北京和山东两地土壤中均未检出单嘧磺隆。

  • 标签: 单嘧磺隆 残留分析 土壤 消解动态 除草剂
  • 简介:用微量称重法可以方便地测定作物叶片的流失点(POR)和最大稳定持留量(Rm),用浸渍法和喷雾法测定的Rm结果不同,引用润湿方程的概念来分析影响Rm的规律,浸渍法测定的Rm与粘附张力有关,当接触角大于90°,叶片表面不粘附液体,Rm趋于零,用喷雾法测定作物叶片Rm,结果显示与药液的粘附功[γ×(COSθ+1)有关,即使接触角大于90°时,由于粘附功大于零,Rm值也大于零,对于水稻这样难润湿的作物叶片,清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Rm;反之,对于棉花、黄瓜这样的作物叶片,添加表面活性剂反应而会降低Rm。

  • 标签: 流失点 最大稳定持留量 粘附张力 粘附功 作物叶片 农药药液
  • 简介:为考察氯氰菊酯茼蒿和油麦菜上的残留行为,于2016年山西、山东、天津、安徽、云南和河南进行了氯氰菊酯茼蒿和油麦菜上的规范残留田间试验。两种作物均包括6地的最终残留量试验和1地的消解动态试验。按照现行的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茼蒿和油麦菜上的消解动态均符合准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2d和1.8d。最后次施药3、5和7d后,氯氰菊酯茼蒿上的残留中值分别为1.64、1.19和0.89mg/kg,油麦菜上的残留中值分别为0.84、0.50和0.28mg/kg。结合不同试验点试验期间昼夜平均气温发现,气温对氯氰菊酯茼蒿和油麦菜上的残留量有明显影响。施药期间较低的气温,氯氰菊酯茼蒿和油麦菜上消解缓慢,残留风险明显增大。建议实际生产中遇到低温天气应适当延长采收间隔期,另外在开展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时应重视气象条件对残留试验结果的影响。

  • 标签: 氯氰菊酯 茼蒿 油麦菜 消解 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