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镜在围绝经期女性宫颈癌筛查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宫颈癌筛查的围绝经期女性受检者共131例,分别为其实施阴道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以后者为标准,计算阴道镜检查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结果阴道镜筛选结果为3.05%(4/131),病理结果为13.74%(18/131),阴道镜的诊断符合率为22.22%。其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77.78%。结论阴道镜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作为围绝经期女性宫颈癌的初筛手段。

  • 标签: 宫颈癌 阴道镜 围绝经期女性 筛查 组织病理学
  • 简介: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对电刺激所致家兔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使用电刺激伴狭窄法制备家兔下腔静脉血栓模型,造模1h后,连续5天iv给予5、10、20mg/kg的注射用血塞通(冻干)、sc给予100U/kg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最后一次给药1h后测定家兔出血时间和出血量,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浆,试剂盒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a)水平,ELISA试剂盒法检测血浆内凝血因子FIIa、FXa、FXIa、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因子TAT、活化蛋白C(APC)、组织性纤维溶酶激活剂(t-PA)、纤溶酶原(PLG)、尿激酶原(PROUK)、胰蛋白酶(Trypsin)、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取血栓,测定血栓湿质量、干质量以及基质量.在血小板聚集实验中,制各家兔贫、富血小板血浆,分别以胶原(CG)、二磷酸腺苷二钠盐(ADP)和花生四烯酸钠(AA)为诱导剂,比浊法测定不同浓度血塞通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家兔iv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后,与模型组比较,血栓湿质量、干质量及基质量均显著降低,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未出现明显增加,APTT、PT和TT也未出现明显变化;血浆内t-PA和6-keto-PGF1a水平显著增加,TXB2水平显著降低,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在血小板聚集实验中,血塞通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具有良好的抑制下腔静脉血栓作用,且无明显出血副作用,作用机制与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有关.

  • 标签: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家兔 下腔静脉血栓 纤溶活性 血小板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在急性妊娠脂肪肝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急性妊娠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内科治疗基础上的血浆置换(PE)联合血浆灌流(PP)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肝肾功能变化及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肝肾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5.0%),P<0.05,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例因为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的。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在急性妊娠脂肪肝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有效改善了患者病症,安全高效,值得使用与推广。

  • 标签: 血浆置换 血浆灌流 急性妊娠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NG108-15细胞创建老年痴呆(Alzheimerdisease,AD)模型。方法将NG108-15细胞在37℃饱和湿度下培养,用不同浓度的Aβ25-35诱导NG108-15细胞,在不同时间内利用Fura-2/AM荧光分析法检测细胞内Ca2+浓度,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利用碘化丙啶及Hoechst33258染色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β25-35诱导NG108-15细胞后,细胞内Ca2+浓度上升;细胞活力下降,不同时间及不同浓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Aβ25-35诱导NG108-15细胞后,NG108-15细胞在Ca2+浓度上升后5.5~12.1h,不同时间显现出凋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结论经过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NG108-15细胞能够建立理想的老年性痴呆细胞模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beta -淀粉样蛋白 NG108-15细胞 老年性痴呆细胞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苦参素对裸鼠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其有效作用机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人源增生性瘢痕移植方法,制备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术后10d,裸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苦参素涂膜剂组、阳性药组,药物组分别涂抹苦参素涂膜剂和阳性药,每天2次,连续8周;对照组涂抹基质。每周观察并拍照记录瘢痕的生长情况,于术后10、35、49、56d测量瘢痕面积,RT-PCR检测组织中的TGF-β1、Smad3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TGF-β1和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瘢痕生长较快,愈合较慢,阳性药和苦参素涂膜剂组,瘢痕生长显著被抑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苦参素涂膜剂组的TGF-β1、Smad3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苦参素涂膜剂能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生长并下调TGF-β1、Smad3mRNA和蛋白的表达,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表达可能是苦参素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苦参素 涂膜剂 增生性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内镜治疗在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80例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及肝功能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内镜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期内镜治疗 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临床疗效 传统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全切除手术对患者卵巢内分泌功能、围绝经期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子宫全切手术,观察分析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卵巢内分泌功能、围绝经期症状及生存质量状况。结果:术后,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及黄体生成素水平与手术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5例出现盗汗、7例出现脱发、便秘,2例阴道干涩,1例性交疼痛,手术治疗后临床并发症几率显著增加,P<0.05;患者术后性欲、性心理及性行为异常方面的BISF-W(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值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全切除手术能显著改善患者性激素状况,影响其卵巢功能,降低了性生活及生存质量。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全切术 内分泌功能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HT3受体拮抗剂穴位注射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组和对照组。穴位组在手术结束后选取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静脉推注恩丹西酮。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穴位组在术后>6h且≤24h、24h总的时间段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完全缓解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且优于静脉注射,在术后可有效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 标签: 术后恶心呕吐 穴位疗法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对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改善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疗法,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血尿酸(SUA)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Cr、BUN、Ccr以及SUA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采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

  • 标签: 急性间质性肾炎 免疫抑制剂 对症疗法 肾功能
  • 简介:目的:评价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给药对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缓解作用及其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小儿癫痫持续状态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给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为75.56%(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为22.22%(P〈0.05)。结论:采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给药并辅于系统护理干预治疗小儿癫痫持续状态,可以缓解癫痫症状的持续状态;此给药方法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咪达唑仑 护理 小儿 癫痫 静脉泵入
  • 简介: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以及降低并发症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70例,根据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所有患者都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阿仑膦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IMT增厚的增加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不同部位的BMD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各部位BMD都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的B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IMT增厚增加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能够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骨质疏松 阿托伐他汀 阿仑膦酸钠 并发症风险
  • 简介: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人们发现许多毒性低、安全性高的抗心律失常的中药,其价值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而离体心脏心律失常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可控,干扰因素少的特点,还可与其他技术进行联用,通过检测心电图、心房和心室单相动作电位及离子通道电流等多指标,可以评价药物的药效与安全性。因此,本文从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角度,对常用离体心脏心律失常模型进行总结,以期为抗心律失常中药的药效与安全性评价提供借鉴。

  • 标签: 中药 心律失常模型 离体心脏 安全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并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分析和探讨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选取细节护理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77例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双盲、对照的研究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组的所有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均采取包括密切观察病情、临床护理、呼吸道护理等的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措施基础上同时实行细节护理,比较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感染率、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15.22%)、6(13.04%)、39(84.78%),试验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4.16%)、3(6.25%)、48(100.00%),试验组疗效更好且对疾病知识了解更透彻,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提高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明显提高了科室护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减少了各种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收治的73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化痰、止咳、平喘、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槐杞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免疫水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咳嗽时间(5.3±1.8)d、气促时间(2.7±1.4)d、肺部哮鸣音(4.9±1.6)d、肺部啰音(5.2±1.7)d、住院时间(6.8±1.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4(IL-4)检出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复查,两组患儿的IgE、IgA、INF-γ、IL-4检出值均较治疗前好转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IgE、IL-4检出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IgA、INF-γ检出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显效率为86.1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2.16%,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患儿的91.89%,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槐杞黄颗粒对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具有调节体液免疫的功能,同时可以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槐杞黄颗粒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钙片与马来酸依那普利联用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电图的逆转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治疗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与马来酸依那普利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BP、DBP较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MI、LVPW、LVSTD优于对照组;E/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QT离散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与马来酸依那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伴左,22室肥厚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且可促进患者心电图的逆转。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片 马来酸依那普利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在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不同计量辛伐他汀预处理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本课题将建立吸入脂多糖(LPS)所致ALI大鼠模型,将25支8周龄SD大鼠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计量组、高剂量组,在空白组和对照组中抗体检测法检测1-磷酸鞘氨醇(S1P),在低剂量组、中计量组、高剂量组中用Deryckere的方法进行检测肺组织中核因子-KB,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检测TNF-a和IL-1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动物模型符合条件,S1P在空白组浓度为73.82±20.75pg/m;在对照组浓度为40.82±20.75pg/m;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建立模型4小时进行检测核因子-KB浓度对照组1354.33±85.48NT/mm2;空白组为572.65±8.40NT/mm2;低剂量组为1032.45±6.40NT/mm2;中剂量组为925.35±7.35NT/mm2;高剂量组为892.65±9.45NT/mm2。对照组TNF-a浓度为73.82±20.75pg/ml;空白组为26.42±0.85pg/ml;低剂量组为67.40±0.75pg/m;中剂量组为62.35±0.65pg/m;高剂量组为53.41±0.45pg/m。对照组IL-1β浓度为53.11±1.87pg/ml;空白组为20.53±2.67pg/ml;低剂量组为50.11±1.67pg/m;中剂量组为46.08±0.87pg/ml;高剂量组为40.17±1.95pg/ml。核因子-KB、TNF-a、IL-1β在模型组与干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1-磷酸鞘氨醇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有保护作用,阿托伐他汀对核因子-KB、TNF-a、IL-1等炎症因子有抑制作用,为预防和治疗急性肺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1-磷酸鞘氨醇,阿托伐他汀,核因子-KB,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1&beta
  • 简介:目的:探究微小RNA-29c(miRNA-29c)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以及表达水平对胶质瘤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标本80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分级标准,将组织标本进行分级,同时收集非胶质瘤组织标本25例作为对照组。将上述收集的组织标本制作为微组织阵列。同时切取5μm×5μm组织切片留用蛋白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免疫组化检测以及miRNA-29c原位杂交检测。结果非胶质瘤组织标本miRNA-29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胶质瘤组织标本表达,miRNA-29c表达水平随着肿瘤分化级别的提升而降低;非胶质瘤组标本CDC42表达水平明显低与胶质瘤组,且随着胶质瘤分化级别提高CDC42水平明显增加;miRNA-29c靶mRNA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提示人CDC42mRNA是miRNA-29c潜在的靶mRNA;人胶质瘤细胞U87MG经过miRNA-29cmimics转染48h后,转染组细胞miRNA-29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以及Scr转染对照组,通过转染方式可将miRNA-29cmimics成功转入人胶质瘤细胞U87MG,并且能够成功表达;miRNA-29cmimics转染组CDC42表达明显低于两对照组,在人胶质瘤细胞U87MG中miRNA-29c可以降解CDC42mRNA的表达,从而降低CDC42蛋白的表达水平;miRNA-29cmimics转染组人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在48、72、96h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与Scr转染对照组,miRNA-29c可以有效的抑制人胶质瘤细胞U87MG增殖活性。结论miRNA-29c是人胶质瘤的有效抑瘤miRNA之一,miRNA-29c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上判断胶质瘤分化分级的参考依据,miRNA-29c表达水平的降低减少了对其下游基因CDC42的抑制作用,引起CDC42表达的异常增加,导致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研究结果显示miRNA-29c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标签: 胶质瘤 微小 RNA-29c 细胞分流周期蛋白 42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与醒脑静注射液对患者心肺脑复苏(CPCR)的作用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参附注射液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对CPCR的作用及SIRS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t1(再灌注后30min),如(再灌注后60min)时CK、CK—MB及cTnl水平均高于如(复苏即刻时间)时,但观察组患者且心跳与血压恢复正常及呼吸循环系统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72h(t3)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炎症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氏0.05)。结论:参附注射液与醒脑静注射液用于心肺脑复苏患者,可有效预防CPRC后再灌注损伤,也降低SIRS的发生率。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醒脑静 心肺脑复苏 全身炎症反应 综合征发生率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