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大、巨大型动脉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用可脱性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近端载瘤动脉治疗27例颅大、巨大动脉瘤.结果血管内闭塞近端载瘤动脉可使动脉瘤完全闭塞,神经受压和颅占位症状逐步改善、消失.结论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颅大、巨大型动脉瘤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血管内闭塞 载瘤动脉 颅内动脉瘤
  • 简介:目的探讨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学、放射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征、病理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至今在临床上极少见.术前往往误诊为脑膜瘤。该病在CT征象中表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的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的强化。该病在MRI扫描中T1W1、T2W1及T2Flare常呈高、低及等密度的多种混杂密度的类圆形特征,强化显影时可见病灶多个条索状或环形强化。其特征性影像是靠近脑组织的内侧边界有一层强化的“增强线”,而靠近颅骨侧则没有。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结论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的最终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资料在术前难以诊断正确。最好的治疗措施为手术切除肉芽肿,术后也可辅以药物治疗。

  • 标签: 炎性肉芽肿 硬膜外 脑膜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近几年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技术的不断更新,颅动脉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但是颅宽颈动脉瘤一直是神经介入治疗的难点,特别是老年患者。近几年出现的Lvis支架,因为其更高的金属覆盖率、编制特性,良好的顺应性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

  • 标签: Lvis支架 动脉瘤 宽颈 老年
  • 简介:目的探讨一期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及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脊柱固定术1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恶性间皮瘤、高分化血管肉瘤各1例。术后病人神经功能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1例。病例均随访4~16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畸形发生。结论显微镜下一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的同时,为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多数病人需同时行脊柱固定术。

  • 标签: 脊髓肿瘤 内外沟通性 显微外科手术 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评价并探讨立体定向毁损颅不同靶点治疗帕金森病(PD)术后出现小脑体征与手术灶关系。方法:随机抽出颅3个不同靶点毁损治疗PD共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Leksell定向仪,选择常规靶点。结果:丘脑外侧苍白球(VpLp)毁损术后一周以上出现小脑体征者占3.3%,在丘脑腹侧中间核(Vim)毁损出现小脑体征者占6.6%。而毁损丘脑腹外侧核(VL)出现率最高。结论:毁损灶越靠近丘脑脑底部,术后出现小脑症状的发生率越高,说明定向毁损灶的位置与小脑症状的出现有着很大的关系。

  • 标签: 颅内靶点定向毁损术 小脑症状 手术灶 治疗 帕金森病
  • 简介: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观察组完全栓塞率、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未破裂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可显著提高动脉瘤栓塞程度,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 标签: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支架 弹簧圈 栓塞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脑磁图在伴发癫痫的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CTF脑磁图系统对20例伴发癫痫的颅肿瘤患者行术前致痫灶定位,术中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和皮层脑电描记指导致痫灶的处理。结果16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致痫灶均获处理,术后癫痫停止发作20例;随访24~36个月,术后1月及15月各1例再次出现癫痫发作,余18例无发作,9例停药。结论伴发癫痫的颅肿瘤,脑磁图能够较好的定位致痫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指导致痴灶的处理。

  • 标签: 脑磁图 颅内肿瘤 致癎灶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提高神经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效率。方法采用神经镜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288例垂体腺瘤,术中无需寻找蝶窦开口,以中鼻甲为解剖标志,用单极电凝纵行切开鼻中隔黏膜,髓核钳咬除部分骨性鼻中隔和蝶窦前壁,手术结束时,鼻黏膜复位,无需再填塞鼻腔。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0min,手术时间最短的仅30min,术中无脑脊液漏,术后3~5d出院,效果满意。结论神经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出血少,鼻腔黏膜结构保护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可达到术后无手术痕迹的效果,手术器械的改进与正确应用是提高手术效率的关键。

  • 标签: 神经内镜 经蝶入路 垂体腺瘤
  • 简介:目的总结艾滋病患者颅病变行立体定向活检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艾滋病患者颅病变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配合规范、注意事项及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理、监测、预防用药与心理干预等内容。结果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病理结果示脑弓形虫病2例、真菌感染2例、星形细胞瘤1例、脑囊虫病1例、胶质细胞增生1例。术后随访1个月~4年,1例完全康复,5例症状明显好转,1例死亡。未发生手术人员职业暴露。结论医护人员加强对艾滋病的了解,掌握艾滋病的防护措施,了解术中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可提高该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理的检出率。

  • 标签: 颅内病变 艾滋病 立体定向活检术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1-2]。与西方人比较,亚洲人动脉粥样硬化更易累及颅动脉,而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3-5]。因此,对颅动脉狭窄程度和结构的评价是临床脑缺血患者评估的重要部分。

  • 标签: 临床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高分辨 成像检查
  • 简介:目的研究杏仁核注射β-淀粉样肽(Aβ25-35)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Aβ1-40、Bax的表达变化,以及葛根素(Pue)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和Pue治疗组,以Aβ25-35。右侧杏仁核注射制备大鼠AD模型,用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层与海马组织Aβ1-40。和Bax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内有Aβ1-40、Bax的少量表达,两者均以皮层为多,海马组织少;AD模型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Aβ1-40与Bax的表达增加.较假手术组大鼠有显著性差异.P〈0.01;Pue能改善AD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ue治疗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Aβ1-40、Bax表达减少,与AD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ue可能通过下调脑组织Aβ1-40和Bax表达,抑制β-淀粉样肽的神经毒性,减轻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神经保护及抗痴呆作用。

  • 标签: 葛根素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Bax
  • 简介:目的探讨颅多发动脉瘤的3D-CTA诊断价值和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3D-CTA确诊的颅多发动脉瘤临床资料,36例采用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一期单侧翼点入路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18例,双侧翼点或翼点+前纵裂入路动脉瘤颈夹闭术6例;二期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3例;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血管内栓塞术4例;单纯血管内栓塞术5例。手术夹闭动脉瘤颈64个,血管内栓塞14个,11个动脉瘤未予处理。结果39例共发现动脉瘤89个,其中2个动脉瘤30例,3个动脉瘤7例,4个动脉瘤2例;31例术后复查3D-CTA,其中30例显示动脉瘤夹闭良好或完全栓塞,1例动脉瘤颈夹闭不全术后一个月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再次开颅手术夹闭,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7年,按GOS预后分级,良好29例,轻残5例,重残2例,死亡3例均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未处理。结论3D-CTA可靠、快捷、安全,可作为颅多发动脉瘤的首选诊断方法,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多发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术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对比电磁导航引导神经镜经鼻蝶手术与传统经鼻蝶镜手术在蝶窦气化不良垂体瘤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导航引导下经鼻蝶镜手术与传统经鼻蝶镜手术治疗的26例蝶窦气化不良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全切除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蝶窦气化不良之垂体瘤患者,导航引导下镜经鼻蝶垂体瘤手术与传统镜经鼻蝶手术相比,在肿瘤全切除率及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别,但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 标签: 电磁导航 垂体瘤 神经内镜 蝶窦发育不良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和Caspas-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脑H{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模型组,分为术后3h,6h,12h,24h,48h,3d,5d,7d共8个时相点,采用尾状核注射自体非抗凝动脉血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制作冰冻切片,对切片进行TUNEL染色,以及Caspase-5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之后利用图像分析仪,观察阳性细胞数。结果脑出血后3h血肿周围尚无凋亡细胞出现,6h有凋亡发生,以后逐渐增多,3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生理盐水对照组仅有少量TUNEL阳性细胞。假手术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3h无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生理盐水对照组6h以后有少量表达,脑出血模型组在6hCaspase-3蛋白和mRNA开始表达,3d时Caspase-3的蛋白达到高峰,5d以后逐渐下降,24hCaspase-3mRNA表达达高峰,5d以后逐渐下降。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TUNEL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0.515,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25,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有凋亡机制参与,在出血后6h发生凋亡,第3天达高峰。Caspase-3的表达在Caspase-5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与脑m血后细胞凋亡的趋势一致,Caspase-3的mRNA水平的表达高峰时间先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的发生,提示Caspase-3的表达决定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的发生,在脑出血后细胞凋亡中起促进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CASPASE-3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 简介:目的评估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栓塞后3个月同期进行了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的37例41个动脉瘤,两者时间间隔在3d以内,以DSA为标准,观察有无瘤颈残留以及弹簧圈内有无血流残留.结果41个动脉瘤中,DSA发现有29个完全闭塞,9个可见瘤颈残留,3个动脉瘤内有对比剂.MRA见31个动脉瘤完全闭塞,8个可见瘤颈残留,2个可见瘤内存在血流.本组中假阴性2例,无假阳性.结论MRA是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的一种无创、可靠、快速的影像学随访方法,有助于监测动脉瘤颈残留和弹簧圈内血流残留.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研究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CV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血栓部位、及颅脑CT和磁共振成像(MRI/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异常表现.结果妊娠及产褥期是CVT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大多数病人表现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颅高压征,近半数以上病人伴有意识障碍、偏瘫、癫痫发作、颅神经损害、脑膜刺激征等.少数病例CT可呈条索征或空三角征.上矢状窦MRI特征表现为T1、T2加权像窦高信号,DSA可见受累的一处或多处静脉窦显影不良、静脉循环时间延长.结论CVT临床表现多样,颅脑CT无特异性,MRI/MRA、DSA可帮助早期确诊并确定病变部位,多静脉窦或静脉血栓应引起注意.

  • 标签: 颅内静脉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静脉窦血栓形成 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总结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疗效、手术指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选择镜下经鼻入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5例,SimpsonⅣ级切除1例。术后视力减退改善4例,加重1例;视野障碍改善1例,无变化4例;视力视野术后未查1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暂时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例,死亡1例。随访5例,时间6个月~3年,经MRI复查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镜下经鼻蝶入路是鞍结节脑膜瘤外科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可达SimpsonⅠ级切除的优点。但本方法并不适合所有鞍结节脑膜瘤,需有严格的手术指征。

  • 标签: 脑膜瘤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经鼻蝶
  • 简介:目的对微创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与对照研究,并就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将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主要采用微创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则采用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两组分别在入院初始和21天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6个月后随访,进行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及21天时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的清除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随访Barthel指数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颅血肿清除术显著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疗效好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在30~60ml者,手术效果较好.发病6~48小时是较好的手术时机.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手术时机 微创术
  • 简介: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无框架定位颅电极埋植后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定位癫痫起源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例顽固性癫痫病人采用机器人辅助无框架定位进行颅深部电极埋植。其中15例术前无法定位致痫灶者均明确癫痫起源灶所在脑叶,4例术前检查提示为单侧颢叶痫性放电者证实为颢叶起源灶。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开颅手术3例,立体定向脑致痫灶毁损术10例,伽玛刀治疗6例。结果术后疗效按Engel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5例,Ⅴ级1例。结论机器人辅助无框架定位颅电极埋植定位癫痫起源灶的方法具有简单、微创等特点,适用于头皮EEG无法定位者,尤其是对颞叶癫痫的起源灶定侧与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立体定位技术 无框架 机器人 颅内电极 癫痫
  • 简介:侵犯海绵窦的垂体瘤尤其是Knosp分级3级以上的侵袭性垂体瘤仍是垂体瘤手术治疗中的难点,手术全切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神经镜出现后,由于神经镜独特的成像原理,极大地改善了术区的视野和暴露,使一些原来在显微镜下较难切除的侵犯海绵窦的侵袭性垂体瘤的切除成为可能。《镜经鼻蝶扩大入路治疗不同Knosp分级垂体瘤疗效》探讨了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不同Knosp分级的92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垂体瘤切除术 经鼻蝶入路 神经内镜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侵袭性垂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