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IgA肾病(IgAN)Lee氏分级和牛津分型的相关性,为评估该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方法观察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进行肾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191例。根据Lee氏分级牛津分型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T)分级分为轻、中、重3组,另根据牛津分型新月体(C)分级分为2组,观察患者血清CysC、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24h尿蛋白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采用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血清CysC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Lee氏分级T的分组中,随着病理损伤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CysC、SCr、BUN水平逐渐升高,eGFR水平逐渐降低(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中T分级呈正相关(r=0.768,r=0.624,均P<0.01),eGFR呈负相关(r=-0.804,P<0.01);上述相关性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得到证实。含有新月体的患者,血清CysC水平较不含新月体患者的水平升高(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181,P<0.01),但多元线性回归提示二者相关性不强,故仍需进一步证实。结论血清CysC可作为反映IgAN早期病理损伤等级尤其是间质小管损伤程度的敏感性指标。

  • 标签: IGA肾病 血清胱抑素C Lee氏分级 牛津分型
  • 简介:目的研究人良恶性前列腺组织中S100PAR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30例前列腺增生症及30例前列腺癌中SLOOPAR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的表达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有无相关性。结果SLOOP蛋白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93.33%、90.00%)显著高于前列腺癌组(20.00%)(P〈0.01);S100P蛋白在高、中、低分化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率(53.33%)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症(16.67%)及正常对照组(13.33%)(P〈0.01);高、中分化前列腺癌组AR阳性率较低分化组显著增高(P〈0.0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SLOOP和AR二者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325,P=0.080)。结论S100P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良性组织中明显下调,而AR表达显著升高。SLOOP的表达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而随着癌组织分化水平变低AR的表达也显著降低。二者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未见显著相关性。前列腺发生癌变后SLOOPAR分别会发生下调升高,可能预示肿瘤更具增殖能力和侵袭性,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的发展趋势及评估预后。

  • 标签: S100P AR 前列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的预后。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前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99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检查,根据超声心动结果将患者分为合并心脏瓣膜钙化组和无心脏瓣膜钙化组,另根据心脏瓣膜钙化数量将患者分为无瓣膜钙化(A组)、单个瓣膜钙化(B组)和双瓣膜钙化(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胎球蛋白A(Fetuin-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并评价上述指标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性。结果99例患者中合并瓣膜钙化40例(占40.4%),其中二尖瓣瓣膜钙化(mitralvalvecalcification,MVC)27例(占27.3%),主动脉瓣瓣膜钙化(aorticvalvecalcification,AVC)30例(占30.3%),二尖瓣瓣膜合并主动脉瓣瓣膜钙化(MVC合并AVC)17例(占17.2%)。比较合并瓣膜钙化组和无瓣膜钙化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合并瓣膜钙化组的年龄、透析时间、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parathyroidhormone,iPTH)、hs-CRP、IL-6更高,白蛋白、Fetuin-A水平更低。比较A组、B组和C组发现,随着年龄、透析时间的增高,血磷、钙磷乘积、1I.-6、hs-CRP水平的增高,瓣膜钙化的数量逐渐增多,而随着血白蛋白、Fetuin-A水平的增高,瓣膜钙化的数量逐渐减少。以Fetuin-A为自变量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年龄(r=-0.246,P=0.014)、透析时间(r=-0.297,P=0.003)、iPTH(r=-0.256,P=0.011)、hs—CRP(r=-0.272,P=0.006)、IL-6(r=-0.492,P=0.000)、心脏瓣膜钙化(r=-0.6,P=0.001)呈负相关,而与血白蛋白(r=0.298,P=0.003)呈正相关。结论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率较高,以�

  • 标签: 血液透析 炎症 钙化
  • 简介: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输尿管镜取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从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240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23例采用MPCNL治疗,117例采用URL治疗后,40例接受辅助ESWL治疗。结果MPCNL组临床治疗成功率为100%(123/123),一次结石清除率为96%(119/123)。URL组临床治疗成功率为58.1%(68/117),术后一次结石清除率47%(56/117),术后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一个月结石清除率为84%(99/117),均显著低于MPCNL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成功率、结石清除率,虽然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效果较差,但联合体外冲击波可提高疗效。

  • 标签: 输尿管上段结石 输尿管镜 经皮肾穿刺碎石术
  • 简介:本文探讨前列腺弹性成像显示的组织硬度情况I、III型胶原纤维的含量及二者相互走行方式的关系。对62例患者进行经直肠组织弹性成像检查(TRTE),常规12针系统穿刺活检后,对前列腺进行TRTE引导下靶向穿刺,所取组织进行天狼腥红染色,观察I、III型胶原纤维的的分布情况,并分别计算二者的容积指数(CVF)。结果得出I型胶原纤维的CVF在质硬、软组分别为:0.05±0.02和0.02±0.01;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02);III型胶原纤维的CVF在质硬、软组分别为:0.05±0.040.07±0.03;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13)。圆分布的统计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在质软组和质硬组均走行紊乱,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之间主要呈相互交叉走行,部分呈平行走行,二者的相互走行关系在质软、质硬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3)。前列腺弹性成像显示的组织硬度主要取决于组织中I型胶原纤维的含量,另外,I型、III型胶原纤维的相互走行方式也可影响组织的弹性。

  • 标签: 睾酮 性腺功能减退症 2型糖尿病 代谢
  • 简介:目的评估膀胱超声弹性振动成像技术(UBV)和尿动力学检查(UDS)测量膀胱顺应性的相关性。方珐本研究共入组4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对所有患者同时进行UDS和UBV检查,分别记录不同膀胱灌注体积下的逼尿肌压力(Pdet)和膀胱壁力学参数,并比较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群速度平方和弹性模量作为UBV测量得到的膀胱壁力学参数分别UDS测量的Pdet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中位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5%CI:0.74~0.94)和0.84(95%CI:0.66~0.92),群速度平方和弹性模量Pdet的相关指数显著高于0.5。结论UBV可密切监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UDS检查过程中不同膀胱容量下的膀胱壁力学参数改变,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评估技术用于膀胱顺应性的检测。

  • 标签: 膀胱顺应性 膀胱超声弹性振动成像 尿动力学检查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IPP)能否作为判断前列腺增生症导致膀胱出口梗阻的指标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断前列腺增生症并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按IPP长度≤10mm、10-20mm、≥20mm分成3组,用统计学比较分析IPP和部分尿动力学检查指标膀胱出口梗阻的相关性。结果各组间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以及膀胱出口梗阻指数和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以IPP≥12mm作为判断膀胱出口梗阻的标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约登指数约为0.67。结论超声测量IPP可作为除尿动力学检查外另一个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简便方法。

  • 标签: 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 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出口梗阻 尿动力学检查
  • 作者: 安俊先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11期
  • 机构: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565100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肾穿刺取石术逆行肾内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n=33)和逆行肾内手术组(n=33),观察两组患者直径≤20mm结石手术情况、直径≥20mm结石手术情况。结果:针对直径≤20mm结石,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中,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2.20±28.36)ml、(47.20±9.69)min,清石率为90.91%;在逆行肾内手术组中,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35±2.59)ml、(68.96±12.30)min,清石率为93.94%;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要明显好于逆行肾内手术组(P<0.05),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和逆行肾内手术组清石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针对直径≥20mm结石,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中,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7.49±27.56)ml、(57.48±9.58)min,清石率为96.97%;在逆行肾内手术组中,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11.20±4.15)ml、(94.20±23.50)min,清石率为78.79%;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石率要明显好于逆行肾内手术组(P<0.05)。结论: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利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逆行肾内手术均具有不错的效果,且针对直径≥20mm结石利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具有更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逆行肾内手术;复杂性肾结石
  • 简介:目的试探寻代谢因素前列腺增生发生的相关性。方珐收集2011年1月1日-2011年7月31日于福建省立医院常规体检男性资料。检测项目包括:身高体重以计算BMI采血检验: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站秉入选患者1861例,前列腺体积正常增大组问各均值比较显示年龄(47vs.69,P=0.002)、BMI(22.1vs.27.5,P=0.001)、PSA(0.72vs.1.58,P=0.034)水平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校正年龄影响,相关性单因素分析:PSA升高、超重、肥胖是前列腺体积增大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07、P=0.028,1.565、P=0.036,2.112,P=0.003);多因紊分析:肥胖是前列腺体积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者发生前列腺增大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96倍,P=0.001。而PSA升高(0lR3.349,P=0.116)体重超重(OR1.210,P=0.071)的作用被削减,为无统计学差异,并非影响前列腺体积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BMI≥28kg/m。)是前列腺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锻炼、控制体重可以降低前列腺增生发生的风险;并可作为前列腺增生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代谢 BMI 肥胖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简介: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较为难治的疾病,过去认为多发于成年男子,近年来发现青年人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而且没有明显的症状。许多患者是因不育而来就诊,通过前列腺检查和化验前列腺液才发现的。由于忽视了前列腺的炎症,有的患者在治疗中妄投酒剂及补阳药,不但影响了精液质量,而且加重了前列腺的炎症。

  • 标签: 前列腺炎 男性不育症 病例分析 治疗
  • 简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BP)是中青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其发病约比细菌性前列腺炎高8倍。由于目前对本病的病因及病理学过程尚不清楚,故缺乏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来探讨炎列平冲剂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

  • 标签: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炎列平冲剂 实验研究 治疗方法 临床观察 慢性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前列腺增生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对照术中出血量,探讨其间的相关性。方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2月~2007年6月的100例TuRP组织按前列腺体积进行分组,按病理学类型分别进行血管标记和染色检测MVD及VEGF的表达。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计算术中出血量,并与病理学分类及MVD、VEGF进行比较。结果1。0例患者中,同体积前列腺术中出血量MVD、VEGF呈明显相关性。MVD、VEGF高表达者术中出血多(P〈0.05)。随体积增大(〉60mL),前列腺增生病理类型发生变化,但术中出血量前列腺体积大小不一致,而与MVD、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TURP术中出血量前列腺病理学类型相关,组织MVD、VEGF表达高者,术中出血量多。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术中出血 病理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的声像图、血清PSAPCa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的220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秩和检验,分析血清PSA水平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超声显示有异常回声结节178例,其中145例为低回声结节,42例在声像图上未发现异常。PCa患者Gleason评分越高,临床分期越晚,PSA值越高。血清PSA水平分别Gleason评分(r=0.275,P〈0.01)、临床分期(r=0.314,P〈0.01)呈正相关;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亦呈正相关(r=0.325,P〈0.01)。结论前列腺内部低回声结节是PCa主要超声表现,血清PSAGleason评分和PCa临床分期有关,该指标可作为判断PCa预后的指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抗原 肿瘤分期 GLEASON评分 经直肠超声
  • 简介:当前,随着肾脏替代治疗的普及,以及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并发症亦随之增加和显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其主要表现为骨痛、骨骼畸形、皮肤瘙痒、转移性钙化、导致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明显增加,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故如何治疗SHPT,减少并发症是一个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 标签: 卡塞 血液透析技术 转移性钙化 骨骼畸形 全因死亡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8例HFRS患者和50例健康人ACA-IgM、ACA-IgG,计算阳性率,比较组间阳性率的差异,同时测定HFRS患者24h尿蛋白量、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C3、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指标,比较ACA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上述指标差异。结果:对照组ACA-IgM、ACA-IgG阳性率均为0(0/50),78例HFRS患者ACA-IgM阳性率74.36%(58/78)、ACA-IgG阳性率20.51%(16/78)和ACA总阳性率79.49%(62/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50)(均P〈0.01)。ACA阳性的HFRS患者(62例)较ACA阴性患者(16例)血红蛋白(P〈0.05)、血小板(P〈0.05)和C3(P〈0.01)明显减少,血清尿素氮(P〈0.05)、血清肌酐(P〈0.05)和24h尿蛋白量(P〈0.01)明显增加。结论:ACA是HFRS患者常见的抗体(62/78),参与HFRS的免疫发病,ACA阳性的HFRS患者较ACA阴性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和肾功能损害。

  • 标签: 抗心磷脂抗体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功能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Clusterin在肾脏远曲小管的表达肾结石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结石患者及对照组肾脏组织切片中clusterin表达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Clusterin在肾结石组及对照组肾远曲小管均有阳性表达,45例肾结石组患者平均表达强度评分为190.73±80.00,38例对照组为97.76±63.57,肾结石组表达强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clusterin表达于肾远曲小管,在肾结石患者中表达明显增强,提示肾远曲小管损伤肾结石的形成有关。

  • 标签: 肾结石 结石形成 从生蛋白 肾远曲小管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观察益肾祛瘀汤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符合CGN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服用苯那普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肾祛瘀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检测;治疗前后IL-1、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BUN及Sc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Scr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1、TNF-α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汤可能通过降低异常增高的细胞因子对CGN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标签: 益肾祛瘀汤 慢性肾小球肾炎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观察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的血、尿Ⅳ型胶原(Col-Ⅳ)及层黏蛋白(LN)含量的变化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67例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尿Col-ⅣLN含量。(2)慢性肾炎患者均接受肾活检病理检查。观察以上指标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1)健康人相比,慢性肾炎组患者血、尿Col-Ⅳ及LN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2)系膜细胞增生Ⅲ级组、Ⅳ级组健康人组比较,血、尿Col-Ⅳ及LN均明显增高(P〈0.05)。系膜细胞增生程度血Col-Ⅳ水平关系最密切(P〈0.05)。(3)各系膜基质增生组健康组比较,血、尿Col-Ⅳ及LN均显著增高(P〈0.05)。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尿Col-Ⅳ水平关系最为密切(P〈0.05)。(4)肾小球球性硬化10%~25%组健康人比较,血、尿Col-Ⅳ及LN均明显增高(P〈0.05)。硬化率血LN关系最密切(P〈0.05)。(5)间质纤维化程度尿Col-Ⅳ水平关系最密切(P〈0.01)。(6)小管萎缩≤10%者较健康者,尿Col-Ⅳ、LN均显著增高(P〈0.02)。小管萎缩〉5%者较健康者,血Col-Ⅳ明显增高(P〈0,01)。小管萎缩〉10%者尿Col-Ⅳ则明显降低(P〈0.05)。(7)血Col-Ⅳ水平血LN水平正相关(P〈0.01)。尿Col-Ⅳ水平尿LN水平正相关(P〈0.01)。但血、尿Col-Ⅳ水平之间及血、尿LN水平之间均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1)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血、尿Col-ⅣL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2)血尿Col-Ⅳ、LN水平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病理的改变,系膜细胞基质的增生程度、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球性硬化有一定的关系。但血Col-Ⅳ、LN水平主要反映了Col-Ⅳ、LN代谢的活跃,系膜细胞增�

  • 标签: 慢性肾炎 细胞外基质 Ⅳ型胶原 层黏蛋白 肾脏病理 纤维化
  • 简介:目的调查研究在中国人口中,合并症膀胱全切术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至2010年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全切的2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包括年龄、性别、手术延搁时间、尿流改道类型、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TNM分期、肿瘤细胞病理分级在内的临床资料.使用ACE-27合并症评分表对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情况进行评估.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合并症术后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2±11)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7±31)个月.151例(61.38%)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118例(47.97%)患者至少存在一个器官的合并症.其中无合并症患者128例(52.03%),轻度合并症患者79例(32.11%),中度合并症患者33例(13.41%),重度合并症患者6例(2.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度合并症(P=0.002)和重度合并症(P〈0.001)患者的术后总生存率较无合并症和轻度合并症患者低.除此之外,年龄≥70岁(P=0.002)、手术延搁时间≥12周(P=0.044)、盆腔淋巴结清扫的范围(P=0.014)及TNM分期〉T3(P〈0.001)也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的降低有关.结论随着合并症严重程度的增加,膀胱全切术后患者的生存率逐渐下降.

  • 标签: 膀胱全切术 合并症 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