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洛铂或顺铂联合药物治疗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 70例入组对象为本院诊治的肺癌晚期患者,研究时间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将患者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洛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晚期肺癌 洛铂 顺铂 吉西他滨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卵巢癌患者静脉化疗留置PICC导管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的6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该院接受了PICC导管静脉化疗。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本护理,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经对比研究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之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45%,远远小于对照组的27.45%,为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超过了对照组,P

  • 标签: 卵巢癌 PICC导管 静脉化疗 全面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认知行为治疗干预(CBTI)对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BZD)的抑郁症患者的药物依赖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名抑郁症患者并服用BZD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CBTI治疗,对照组40例维持原有药物治疗方案。通过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自评量表(BDE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多导睡眠监测技术(PSG)评估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后的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在BDEPQ评分中降低了30%,HAMD评分降低了25%,PSQI评分改善了40%,PSG显示睡眠效率提高了15%。相比之下,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的改善显著较少。结论:对于抑郁症患者,CBTI能有效减少BZD的依赖性,改善睡眠质量,并对抑郁症状有积极的治疗效果。这提示CBTI可以作为传统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抑郁症 苯二氮卓类药物 药物依赖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青少年重度抑郁症患者行焦点解决治疗技术+常规药物、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20年5月-2021年9月收治78例青少年重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取样法”分基础组(常规药物、心理治疗,n=39)、联合组(基础组基础+焦点解决治疗技术,n=39),2组疗效比较。结果:干预前比较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干预后与基础组比较,联合组HAMD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焦点解决治疗技术 常规药物 心理 青少年 重度抑郁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阿司匹林肠溶片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和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病例筛选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例,将所纳入患者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临床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取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各指标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心功能得到良好改善,生活质量得到良好提高,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两组指标结果对比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方案治疗,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及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心功能损伤程度。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复方益母草膏与屈螺酮炔雌醇片对药物流产后患者免疫功能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 2017 年 8 月 - 2018 年 7 月收治的 124 例 行药物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2 例 。对照组在胎囊排出后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观察组在胎囊排出后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复方益母草膏。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γ干扰素( IFN-γ)、白细胞介素 6 ( IL-6 )、 IL-10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性电休克与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认知功能与记忆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3月-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本院64例精神分裂伴攻击行为患者,随机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PANSS评分和MOAS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治疗过程中,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攻击行为,同时能够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 攻击行为 抗精神病药物 丙戊酸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