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对深圳市罗湖区40余家医疗机构的复用医疗器械消毒供应实行集中式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合理布局,设备更新,对区属医疗机构、辖区门诊部、诊所的门诊量、床位数、手术例数等项目进行充分的调研,建立标准化工作程序与技术操作规范,应用电子网络管理技术等科学化管理系统,规范流程,加强监测跟踪来保证器械的灭菌质量,使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充分使用,医疗器械集中到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统一回收、分类、包装、灭菌、监测、发放,做到批批监测合格后统一配送到相关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区域一体式管理通过为辖区医疗机构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使临床科室的灭菌物品质量得到了统一的显著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区域一体式管理完善了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实现了人力、设备、场地等资源的共享,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区域一体化管理 消毒灭菌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观察邻苯二甲醛(o-phthalaldehyde,OPA)对内镜的消毒效果。方法将60个使用过的内镜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个,观察组应用OPA进行内镜消毒,对照组应用2%戊二醛进行内镜消毒消毒后比较两种消毒消毒内镜的效果、时间及消毒液使用周期。结果两种消毒液对内镜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消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使用周期较长。结论OPA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消毒液,可用于内镜消毒,可缩短消毒时间,加快内镜设备的周转,缓解内镜供给压力。

  • 标签: 邻苯二甲醛 2%戊二醛 内镜 消毒
  • 简介:临床工作中为了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静脉输液或静脉采集血液完毕,快速手消毒液体揉搓2min。压脉带(止血带)是护士为病人作静脉输液、静脉采血等治疗必不可少的医疗用品之一。临床消毒一般是护士每天做完治疗将压脉带统一收回,用含有效氯500mg/L浸泡30min后,清洗晾干备用(简称浸泡法)。在静脉输液或采血后用洁芙柔泰新牌消毒液或万福金安消毒液等消毒手以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利用洁芙柔手消毒的同时消毒揉搓压脉带30S后放于治疗盘备用(简称手消毒法)。治疗车的治疗盘仅准备1只压脉带备用,不仅杜绝了压脉带的寻找和压脉带损伤事件发生,而且节约消毒成本,节省消毒管理时间,减轻护士工作负重量,提高工作效率。现将两种方法消毒的经济成本、花费时间和人力负重劳动量对比如下。

  • 标签: 消毒方法 压脉带 成本管理 万福金安消毒液 医院内交叉感染 静脉输液
  • 简介:循环管理(PDCA)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其运转的基本方式是以计划(plan)、执行或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的科学工作流程进行管理,是具有大环扣小环、螺旋式上升循环特点的管理过程。

  • 标签: 供应室 质量控制 循环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消毒方法对皮内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判断的影响。方法将23384例输液中心皮内药物过敏试验患者,按年龄及药物类型分层随机分为观察组11693例,包括青霉素组、头孢菌素组、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antitoxin,TAT),与对照组11691例。包括青霉素组、头孢菌素组、TAT组。观察组在皮内注射前先用75%乙醇消毒皮肤,再用O.9%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局部皮肤后注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在注射前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皮内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中的青霉素组、头孢菌素组、TAT组假阳性率比较,均P〈O.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皮内药物过敏试验先采用75%乙醇消毒后再用0.9%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局部皮肤,能有效降低过敏试验假阳性发生率,最大限度保证敏感药物的正常使用.而且方法简单、安全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皮内注射 过敏试验 假阳性 75%乙醇 0.9%生理盐水
  • 简介: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它可以补充营养、水分,进行药物治疗和负压引流。保持胃管通畅是留置胃管护理的重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由于病人胃内食物残渣过多,误吞入胃内的痰液、口腔分泌物黏稠,导致胃管严重堵塞。传统的方法是用50m1.注射器进行反复抽吸、冲洗,费时费力,且难以彻底清除胃管壁黏附物。为此,我科采用中心负压吸引方法解决35例严重胃管粘堵,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留置胃管护理 中心负压吸引 粘堵 临床护理工作 口腔分泌物 护理操作
  • 简介:目的探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应用输液港300例肿瘤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00例患者在使用输液港过程中发生问题有22例次,发生率为7.3%,其主要的问题是堵管有13例次(59.1%),感染有6例次(27.3%)。结论及时观察和处理输液港发生的问题和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保证输液港有效通畅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肿瘤患者 中心静脉输液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总结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性堵管再通的护理.血栓性堵管后再通的护理措施是行尿激酶溶栓、更换连接器、指腹揉搓法等.25例血栓性堵管通管成功23例,成功率92%.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 血栓 通管
  • 简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肿瘤患者化疗给药的常用途径,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以及化疗药物外渗导致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等并发症[1]。研究表明[2],在较长时间的输液治疗中,PICC较其他外周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导管可以降低导管相关风险、节约费用,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脱落 护理警示
  • 简介:成立中心静脉导管管理小组,根据《2011年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和临床特点设计中心静脉导管安全核查表,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核查表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核查表,医护人员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和导管维护时管理小组核查记录,及时反馈改进。2011年2月至8月,临床使用安全核查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4.02‰,较2010年6月至12月的5.80‰有降低。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安全核查表
  • 简介:目的探讨压力传感器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压力传感器监测CVP,观察患者的监测效果。结果压力传感器能正确监测所有患者的CVP,没有发生静脉穿刺置管堵塞、渗漏和滑脱;护士通过连续动态观察CVP波形和数值,结合患者心率、血压值来调节补液量、滴速及判断心功能,使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结论应用压力传感器可以正确监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机械通气患者的CVP,并能动态连续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正确的数据;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压力传感器 中心静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