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提高骨科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方法:运用品管手法,分析骨科深静脉血栓基础落实不佳的主要原因并拟定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QCC手法,骨科深静脉血栓基础落实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护理人员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知晓率也大大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使现有问题得到整改,让临床医护人员更加了解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重要性,大大提高了骨科深静脉血栓的落实有效率,使患者满意度增加的同时更加规范临床医护人员对骨科深静脉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的的管理,减少了院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

  • 标签: 品管圈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院门诊实行QFD创新型品管圈,分析其是否能够提升门诊患者预约的就诊效率。方法:通过在医院门诊开展QFD创新型品管圈策略,比如构建门诊1+2+N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全程人文关怀服务模式、优化流程、实现信息全覆盖等,以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就医体验,提高医疗质量。结果:门诊满意度由原来的86.3%提升至97.05%;患者平均等候时间由原来<30min降至≤13min;专科预约诊疗率由原来的63.67%提升至77.19%。结论:QFD创新型品管圈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 标签: QFD创新型品管圈 预约就诊效率 服务质量 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留置针72小时留置率中的作用。方法 由辅导员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运作的系统培训,按照自愿原则自由组圈,小组成员通过评分选定“提高儿科留置针72小时留置率”为本期活动主题,在活动开展前对医院患儿及家属留置针相关问题开展调查、讨论、分析原因,拟定实施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患儿及家属对留置针相关问题由原来的65.5%提高至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对留置针的安全留置文化认知,有利于留置针安全穿刺,长时间留置,保证患儿安全,也提高了护士静脉穿刺的能力、解决沟通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患儿 留置针 72小时留置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创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为活动主题,对改善前、改善中、改善后的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活动中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结果 品管圈能够有效提升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改善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患者 痰培养标本 送检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重症监护室患者身体约束规范率应用效果。方法 重症监护室护理组与临床医生组在循证基础上共同推进质量改善项目,分析现况,确定改善重点,进一步完善了重症监护室患者身体约束规范的全周期及全流程管理。结果 患者身体约束规范率改善前为46.2%,改善后升至81.3%(c =76.6 P<0.001)。结论 医护合作的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改善了重症监护室患者身体约束规范率,提升了团队成员品管圈手法运用及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完善了临床服务系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重症监护室 约束规范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儿童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138例静脉留置针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品管圈活动)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从非计划拔管(UEX)发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患儿配合性、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UXE发生率为2.90%(2/69)低于对照组21.74%(15/69),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配合性及护理质量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儿童静脉留置针UXE发生率,提高患儿配合度及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儿童 静脉留置针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 QCC)在提高 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的研究。方法: 2017.4-8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成立QCC小组, 按照QCC理论进行主题选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要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等共 10个步骤逐项进行活动。 结果: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由活动前 的61.90%上升为实施后的 98%( P<0.05), PICC并发症由实施前的 45.24%下降至实施后的 28.26%( P<0.05) 。通过QCC活动,圈员在 QCC的步骤运用、团队精神、专业能力、沟通协调、信心提升和责任荣誉的 6个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了 PICC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有效降低 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 体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目标。

  • 标签: 品管圈 PICC 健康宣教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以"提高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主题的QCC活动,活动前,收集NICU住院患儿69例进行调查分析,找到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活动后,同样收集69例NICU住院患儿,比较活动前后住院患儿和出院1个月母乳喂养率。结果:开展QCC活动后,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出院后1个月母乳喂养率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以"提高NICU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主题的QCC活动,有利于提高住院和出院后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使患儿家属坚定母乳喂养信念;同时QCC活动的开展,提高圈员运用QCC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母乳喂养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静脉给药错误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促进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等步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普通儿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品管圈开展前后的静脉给药错误发生率情况。结果 在经过实施后,病区静脉给药速度错误发生率、药品错误发生率、给药病人错误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品管管理可以经过科学有效的干预方式,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值得研究和借鉴。

  • 标签: 品管圈 给药错误 静脉给药
  • 作者: 陈珺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护理前沿》2022年第16期
  • 机构: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目的:研究关节外科住院患者采用品管圈干预后对术后疼痛评估规范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的8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22年3月—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关节外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估规范率;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评估规范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外科住院患者通过品管圈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疼痛评估规范率,降低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外科;品管圈;疼痛评估规范率;疼痛评分;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QualityControl Circle,QCC)在提高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正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为运用QCC前,2019年2月-2020年2月为运用QCC后,比较运用QCC前以及运用QCC后SLE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正确率。结果:运用QCC前后SLE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正确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用QCC可有效提高SLE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正确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QCC 24h尿蛋白定量 标本留取 应用效果
  • 简介:运用品管圈提高手术部护理交接班质量,减少工作漏项。针对选定主题进行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对实施品管圈前后护理交接班工作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数量进行比较。出现的问题数量由改善前的35.67次/月降为改善后的13.33次/月,进步率62.63%。针对手术部护理交接班存在的质量问题制定的对策有效,形成了标准化,规范了护理交接班流程。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部 护理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仔细比较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中医护理专科知识水平中应用。方法:针对护理环节质量检查结果当中科室护士中医专科护理知识掌握不足,因此,成立品管圈组织制定活动计划,针对我院中西医结合科室护士中医专科知识水平低的情况进行整体的调查,并且制定完善的解决对策,并且对于该活动前后的护士中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开设品管圈活动之后,科室护士中医专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等远远优于活动前,其数据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护士中医专科知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中医护理 专科知识水平
  • 简介:摘要 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高血压患者不规范服药发生率。方法:开展以“降低高血压患者不规范服药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高血压住院患者不规范服药情况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制定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实践结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高血压患者不规范服药发生率由活动前76%的降低到活动后的31%。结论:品管圈能有效降低高血压住院患者不规范服药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激发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热情,提升团队协作精神。

  • 标签: 品管圈 不规范服药 发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实施品管圈的管理工具对骨科脊柱侧弯患者术后腹胀的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2017 年 2 月到 2017 年 10 月 按照品管圈步骤进行分析导致腹胀发生的主要原因,制定解决对策并实施,对比 实施措施前后腹胀的发生率的变化。 结果 实施措施后, 1. 应用查检表结果 对比 术后腹胀发生率,由改善前的 16 %降至改善后 5.1 %; 2. 腹胀的治疗、护理费用成本,由 118 元 / 人降至 21.8 元 / 人; 3. 人力成本由 3.2 人降至 1.5 人; 4. 时间消耗由 34.6 分钟降至 15 分钟 。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患者腹胀的发生率, 减少腹胀治疗、护理的费用、人力、时间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侧弯患者 腹胀 品管圈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血透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90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就诊号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活动组,就诊号为单号的为对照组,就诊号为双号的为活动组,对对照组的45名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对于活动组的45名患者要以品管圈活动为指导进行护理。最后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血红蛋白达标率,对比两组病人的血压状况,比较两组病人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两组病人的血红蛋白达标率均有所提高,较对照组而言,活动组的达标率要高出很多,活动组病人血压的控制状况也要远远好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更高。结论:在血透室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血透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精神科患者工娱治疗参与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精神科患者工娱治疗参与率”为主题,对科室患者目前参加工娱治疗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患者不参加工娱治疗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工娱治疗参与人数。结果经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工娱治疗参与率从45%增长达到90%以上。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精神科患者工娱治疗参与率的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积极参加工娱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 标签: 品管圈 精神科患者 工娱治疗 参与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降低胰岛素笔错误使用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名圈员组成,确立以“提高出院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笔使用正确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先后按计划制定、现状把握、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决策并执行等步骤进行实施,确定评估效果。结果:出院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笔正确执行率由45.12%提高到76.59%,目标的达成率和进步性都达到了标准。结论:开展品管活动,不仅可以降低糖尿病病人或家庭使用胰岛素笔的误差,同时也可以提高圈员团队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

  • 标签: 品管圈 胰岛素笔 错误使用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研究分析应用品管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吸入剂使用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80例本院于 2019年 10月 -2020年 5月收治的 COPD患者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常规吸入治疗 7d后成立品管圈,按照圈内制定的方案管理并引导患者,并对比品管圈开展前后患者吸入剂使用依从性的情况。结果:品管圈开展前,患者吸入剂使用依从率为 71.25%,开展后升至 97.50%,以上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在 COPD患者吸入治疗的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在吸入剂使用方面的依从性,进而改善吸入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品管圈 COPD 吸入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用于降低口服中毒患者洗胃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 10 月 我院收治的 50 例急诊口服中毒洗胃患者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电动洗胃机洗胃。选取 2019 年 4—10 月我院收治的 50 例急诊口服中毒洗胃患者作为观察组,确立“降低洗胃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活动主题,设立目标,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 PDCA[plan (计划)、 do (实施)、 check (检查)、 action (处理) ] 循环管理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同时采用临床路径规范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洗胃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洗胃并发症发生率 [10% ( 5/50 ) ] 明显低于对照组 [34% ( 17/50 ) ] ,护理满意度 [96.0% ( 48/50 ) ] 明显高于对照组 [64% ( 32/50 ) ]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品管圈 延长洗胃插管深度 并发症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