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射科中患者诊断检查应用数字X线摄影技术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6月-2022年12月接收的临床检验患者60例,根据检查技术不同分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技术手段检查,研究组应用数字X线摄影技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检查时成像质量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射科给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时科学应用数字X线摄影技术,提升成像质量,增加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技术 放射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间,收存的200份病案信息做以回顾性分析,其中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病案资料归为对照组,2022年2月-2023年1月间病案资料归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方式管理,观察组实施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管理,遂对两组病案归档错漏率、满意度,以及查阅用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病案归档错漏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病案管理中,为患者实施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病案资料管理效果,降低出现差错、遗失概率,有着较高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 病案管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SA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资料与方法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DSA证实并与同期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几何形态并对破裂动脉瘤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DSA检出动脉瘤15个,手术发现16个;动脉瘤大小15个动脉瘤,直径在2~20mm,平均为11.4mm.动脉瘤形态囊性动脉瘤12个,梭形动脉瘤3个,与手术所见一致;10例破裂动脉瘤中囊状突起7例,多囊状突起2例,棘状突起5例,囊状并棘状突起5例;瘤颈显示DSA显示宽基底9个,窄基底6个,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DSA能够准确反映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瘤颈及与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关系,并根据颅内动脉瘤的几何形态对其破裂风险进行评估.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动脉瘤夹闭术;蛛网膜下腔出血;破裂风险中图分类号R65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7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在我院的应用情况及价值。方法2015年3月我院引进了一套包括制作、存储、管理、应用等完整的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结果解决病案占地空间问题,实现病案永久保存,提升病案管理水平,方便医师对病案信息的检索、浏览、利用,降低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病案复印时间,解决社会各界复印病案的等候时间,提高各方满意度。结论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的建立有效提升了医院病案的服务利用水平,提高了病案管理工作整体效率,实现了病案资源共享,增加了信息的利用率,是一种实用、有效、科学的病案管理方式。

  • 标签: 数字化 病案管理 应用情况 价值
  • 简介:“2014年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于2014年5月29-31日在厦门召开。来自同内外CT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青年学子110多人参加了研讨,研讨会交流论文37篇。

  • 标签: 数字成像 CT 厦门 射线 企业代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乳腺病变 MRI检查与全数字化钼靶摄影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乳腺病变患者 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乳腺病变 MRI检查与全数字化钼靶摄影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 76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良性病变 42例,恶性病变 34例。经 MRI增强扫描检查的检出率为 98.68%,经数字钼靶 X线检查检出率为 72.37%,前者高于后者( P< 0.05); MRI检查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数字钼靶 X线检查( P< 0.05)。结论 在乳腺病变的诊断中, MRI检查特别是增强扫描,对疾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乳腺病变 MRI 数字钼靶 X线 弥散加权成像 增强扫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数字化技术的实用性,将其应用在口腔临床诊疗当中,观察其情况。方法选取我院97例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参照组应用传统检验方式,实验组实施数字化方式检验,所有患者先后进行检验,观察其图像情况。结果参照组97例在检验中牙体病的情况为25/97(25.77%)例,牙周病的情况为37/97(38.14%)例,颌关节疾病情况为7/97(7.21%)例;实验组97例患者在检验中牙体病的情况为27/97(27.84%)例,牙周病的情况为39/97(40.21%)例,颌关节疾病情况为9/97(9.28%)例。其中两个小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比分析所获取数据,说明应用实验组检验方式,其检验结果更为准确,临床中及时的结合患者检验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患者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 标签: 口腔放射影响 数字化技术 临床应用 分析
  • 简介: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digitalobjectidentifier,DOI)是对包括互联网信息在内的数字信息进行标识的一种工具。在传统的出版物中,书刊、磁带、光盘都有国际标准编号(ISBN、ISSN、ISCN)及其条形码,作为出版物的惟一标识。这些标识使出版物得到有效的管理,便于读者查找和利用。而网上的文档一旦变更了网址便无从追索。数字信息标注DOI如同出版物的条形码,是一个永久和惟一的标识号。随着时间推移,数字对象的某些有关信息可能会有变化(包括存储的物理位置),而DOI可让使用者直接由此链接到出版商的数据库、文献、摘要甚至全文,

  • 标签: 数字信息 中华医学会 标注 杂志 出版物 国际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医院工作中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2000份病案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1000份病案作为研究组,2019年2月-2020年2月的1000份病案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病案按照常规管理模式实施管理。研究组病案选择信息技术实施管理,对两组病案工作质量以及利用率进行对比。结果 经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病案相比较,研究组病案管理中在数学不规范、书写错误、病案归档返修率等方面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

  • 标签: 医院工作 数字病案信息技术 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冠修复中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应用的效果,为口腔科牙体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口腔科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牙体缺损冠修复患者(n=20),采取1:1比例法分为数字化印模的观察组(n=10)与传统印模的对照组(n=10)。比较2组冠修复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边缘密合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咬合恢复情况、言语及咀嚼功能评分。结果:组间取模护理操作时间、言语、咀嚼功能评分以及修复效果、边缘密合度、安全性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数字化印模 传统印模 冠修复 修复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在口腔数字化种植导板修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64例口腔数字化种植导板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和参照组相比均较高(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应用在口腔数字化种植导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口腔数字化种植导板修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化影像在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共计68例患者接受检查,由三位医师完成血管造影、介入治疗结果评价。结果:受检者中,腹部30例、头颈部20例、下肢10例、其他8例,共计检出正常13例,异常55例。结论:数字化成像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操纵时间减少、效率提升的应用价值,能够更好的保证血管造影与介入放射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数字化影像 血管造影 介入放射学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DTS)在肺结节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在2020年9月-2021年9月中选取到院进行治疗的肺结节患者共48例,分别使用DR、DTS、CT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实施胸部正位DR摄片显示肺内结节为65个,直径最长为5~30mm,在这之中最长直径在10mm以内的有6个,在10mm~20mm之间的有19个,超过20mm的结节有40个;胸部DTS出现肺内结节的有127个,其中结节的最长直径在2~30mm以内,最长直径在10mm以内的有51个,在10mm~20mm之间的有33个,超过20mm的结节有43个;CT为金标准计算DTS及DR的敏感度为91.67%(33/36)及27.78%(10/36),与DR相比,DTS的敏感度偏高,(p<0.05)。结论:CTS的空间分辨力高,能够降低使用剂量,胸部结节敏感度高,能够补充X线平片检查结果。

  • 标签: 数字化 断层融合技术 肺结节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在医院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2月-2021年02月的90份病案展开此次研究,并依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常规管理和病案信息技术管理,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对比参照组,观察组书写不规范、书写错误及病案归档返修率均显著降低,并且病案利用率相对较高,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数字化病案信息技术 医院 病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