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至11月在我院接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治疗的9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围手术期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详细的优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瘘梗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瘘梗阻比对照组低,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动静脉瘘患者进行细致的优化护理,可有效降低瘘梗阻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内瘘 护理
  • 简介:摘要在肛肠科的众多疾病之中,直肠脱垂是比较高发的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特点之一为不分年龄的普遍化常见疾病,而流行病学的统计显示,该疾病多见于儿童、老年人。但是这两类人群都是抵抗力和自理能力较低的人群,给患者本人和家庭都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对于该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主要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就直肠脱垂的手术疗效分析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18年 2月至 11月在我院接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治疗的 9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围手术期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详细的优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瘘梗阻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瘘梗阻比对照组低,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 (P< 0.05)。结论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动静脉瘘患者进行细致的优化护理,可有效降低瘘梗阻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内瘘 护理
  • 简介:镜技术作为一种诊断和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领域,其微创的特性被广大医师及病人所接受。由于脑部可操作的空间相对狭小,神经外科是采用镜技术的最后一个外科领域,但近年有较快发展。神经镜(neuroendoscopy)亦称脑室镜,可直接或辅助神经外科手术,优点是可以缩小开颅范围,放大手术野解剖结构图像,增强局部光照,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神经内镜 临床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 内镜技术 学科领域 外科领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所谓内脏动脉,是指供应胃肠道、肝、脾及胰腺的动脉[1]。内脏动脉瘤(viseralarteryaneurysm,VAA)即为腹腔干、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动脉及各自分支处的动脉瘤。因此,严格地讲,VAA并不包括肾动脉瘤,但因为后者在发病特点及治疗方式上与VAA大体相仿,所以一些文献也将二者合并在一起进行分析[2,3]。VAA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发生率约为0.1%~2%,其中以脾动脉瘤比例最高,约为60%,肝动脉瘤为20%、肠系膜上动脉瘤5.5%、腹腔动脉瘤4%、胃

  • 标签: 肾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腔内治疗 治疗方式 弹簧圈 脾动脉瘤
  • 简介:胰腺假性囊肿可以由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创伤、胰管阻塞等引起,对于胰腺假性囊肿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无确切的一致意见,目前镜引流假性囊肿已被广泛接受,本文就胰腺假性囊肿的镜治疗方法及其并发症与预防作一综述。

  • 标签: 胰腺 假性囊肿 内镜治疗
  • 简介:1986年Gagner报告了首例镜甲状旁腺切除术,系颈部充气建立操作空间,用特制的微小器械完成手术操作.镜甲状旁腺切除术的开展标志着镜颈部手术时代的开始,继而出现了经胸壁或腋窝入路,以及经颈前或锁骨下小切口入路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镜辅助的甲状腺切除术(endoscopicassistedthyroidectomy,EAT)或微创电视辅助的甲状腺切除术(minimallyinvasivevideoassistedthyroidectomy,MIVAT)是由意大利比萨大学Miccoli于1988年报道的,其基本术式是经颈部小切口在内镜辅助下完成甲状腺切除.2002年在国内我们较早开展了Miccoli手术.

  • 标签: 内镜 甲状腺切除术 腹腔镜 全身麻醉 手术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颅压ICP监测观察的护理要点。方法针对科室从2017年6月——2017年9月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进行常规的颅压监测,动态观察ICP的数值变化,加强临床护理。结果11例患者通过ICP监测,及时动态的了解颅压数值变化,未有死亡病例出现,24小时持续监测颅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ICP监测能持续动态判断颅压情况,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取代传统反复腰椎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定量数值,对于患者的转归和愈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颅内压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格瑞洛治疗支架血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将本院从2014年4月-2015年9月进行的PCI术后支架血栓患者88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死亡9例(20.45),实验组死亡1例(2.27),差异显著(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支架血栓安全性良好,但临床仍需要大量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替格瑞洛 支架内血栓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问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10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结果做一回顾性分析。根据AO分型,分别采用多针(空心加压螺钉、Ender钉)、动力髋螺钉、钢板螺钉(解剖钢板、鹅头钉)、股骨近端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40个月,103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2例患者骨折愈合后15个月出现股骨头坏死,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髋翻。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45分者有89例,总优良率为86.4%。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应根据损伤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转子间 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钢板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接收的跟骨骨折患者7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闭合复位治疗,治疗组给予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固定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钢板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膝翻畸形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最为常见,软组织平衡、骨缺损重建、正确截骨与安置假体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总结各种方法及术后得失对于进一步提高术后疗效至关重要。方法:2008年3月-2011年7月,西安红十字会医院关节外科对658例患者合并有膝翻畸形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手术。结果:翻畸形通过软组织松解矫正者445例,

  • 标签: 膝内翻畸形 手术治疗 TKA 膝关节置换手术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颅肿瘤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颅肿瘤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导航平均注册误差为(2.1±0.7)mm,病灶导航准确范围均控制在2mm以内,均一次找到病灶率100.00%,101例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全切率88.12%(89/101),未见导航相关并发症,所有症状均缓解或好转,高颅压症状、癫痫均全部缓解,脑神经功能症状缓解率85.48%(53/62),语言、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缓解率75.00%(15/20)。结论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颅肿瘤疗效肯定。

  • 标签: 神经导航 显微手术 颅内肿瘤
  • 简介:背景:骨折固定时放置金属物会使软组织处于损伤或相接触的危险之中。突起的金属物是踝关节骨折固定术后引起疼痛的常见原因。本研究设计的目的是评价放置踝螺钉后胫后肌腱损伤或相接触的危险度。方法:使用10具不配对的在膝关节处离断的尸体肢体,通过切开皮肤暴露踝。在X线透视和直视深筋膜情况下,将3根克氏针自内踝尖置入并从踝关节面平行进入,第一根针入点在前丘部的中心,另外两根针平行置入并间隔前一根后面5mm,克氏针退出后,在克氏针的轨道上拧入4.0mm螺钉。切开标本以观察胫后肌腱损伤情况和螺钉与胫后肌腱的接近程度。踝按照解剖标志分成3个区:1区是前丘部,2区是丘间沟,3区是后丘部。结果:置于1区(前丘部)的螺钉在所有标本上不与胫后肌腱接触。置于2区(丘间沟)的螺钉平均距离胫后肌腱2mm,置于3区(后丘部)的螺钉在所有标本均会引起肌腱接触,并有5个标本引起肌腱损伤。结论:在前丘部之后置入的螺钉会使胫后肌腱有损伤或相接触的危险。临床实用性:基于这三个结果,我们建议在前丘部后面置入内踝螺钉时,应直视胫后肌腱。

  • 标签: 螺钉 内踝 安全区 胫后肌腱 肌腱损伤 踝关节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利用肌效贴提高跳跃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校运动员,按照性别分为两组。两组采用相同贴扎方式,分别测试贴扎前后立定跳远距离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贴扎后均有较明显的跳跃距离增加,但两组之间增加距离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利用肌效贴可以提升男女运动员的跳跃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89例外伤性颅血肿中,进展性外伤颅血肿4l例,非进展性外伤颅血肿48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血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得出对外伤性颅血肿绝不能仅仅依赖首次CT结果制定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而应进行动态观察和监测,根据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神经外科 临床 进展性颅内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