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血管外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行择期下肢手术的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试验组患者则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效果以及术中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等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全部无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后10min和切皮时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试验组患者则始终比较平稳,两组患者在T2、T3时的血压、心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对血管外科实施下肢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在获得良好麻醉阻滞效果的同时对患者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年纪较大或者合并其它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神经刺激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血管外科下肢手术;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602-01

  • 标签:
  • 简介:  随着创伤的增多及日趋复杂性,术后长期制动增加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率,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并且缺乏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为此我院自1996年始,通过对股深静脉的解剖学观察,设计了健侧大隐静脉与股深静脉吻合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形.……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侧隐 健侧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环形固定架治疗64例儿童下肢畸形,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环形固定器治疗儿童下肢畸形。结果:64例儿童中24例显效,38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7%。结论:环形固定架矫正儿童下肢畸形是一种连续式矫正,在长期坚持使用并结合训练后,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6岁以下儿童效果明显。

  • 标签: 矫形器 下肢矫形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经静脉同步换血术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开展本次研究,42例患儿均通过静脉同步换血术进行治疗,对42例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和治疗后指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儿血胆红素指标和血常规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过程中应用静脉同步换血术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操作简便。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普及。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 血常规 血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带管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PICC带管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PICC带管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乳腺癌 术后化疗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 带管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经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1-2023.12接收的50例PICC肿瘤患者,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结合患者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两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保留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八个方面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行经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配合采取科学护理措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调节患者心理,让患者更好地生活,可以借鉴。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肿瘤 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肿瘤经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号码表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肿瘤经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纳入78例为对象,采用单盲法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94.87%)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肿瘤经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及依从性提高有着积极影响。

  • 标签: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依从性 针对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肿瘤经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号码表法在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肿瘤经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纳入 78例为对象,采用单盲法将 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7.69%)低于对照组( 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依从性( 94.87%)高于对照组( 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肿瘤经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及依从性提高有着积极影响。

  • 标签: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依从性 针对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用于经静脉穿刺早产儿的效果,分析其对该病早产儿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并发症以及对置管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我院新生儿科接收的经静脉穿刺早产儿50人,将他们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早产儿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长。结果:接受预见性护理小组早产儿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6.0%,明显低于另一个接受常规护理的小组32.0%,而且该小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8.0%,高于另一个小组的64.0%,导管留置时长为23.26±5.18d,也比另一个小组的导管留置时长要长。结论:对于经静脉穿刺早产儿实施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还能明显增强导管置管质量。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早产儿 经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 置管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经小隐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推注尿激酶(168.45±82.34)万U溶栓。以术前、后的健、患肢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果置管溶栓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4.9±0.8)cmvs(1.4±0.5)cm,P<0.01);膝下周径减少[(3.8±0.6)cmvs(1.0±0.4)cm,P<0.01]。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7.6±1.5vs1.8±0.7,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隐静脉 置管溶栓 消肿百分比 溶栓百分比
  • 简介:目的探讨腔静脉临时滤器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治疗中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8月行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术的49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滤器均成功植入及取出,30例取出滤器可见捕获血栓,无PE发生。结论临时滤器在下肢DVT治疗中预防PE塞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临时滤器 静脉血栓形成 肺动脉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与Cockett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8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及其中346例髂静脉造影、电凝法治疗和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左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数是单纯右侧的1.25倍;左髂总静脉病变占静脉曲张病例的29.8%。平均随访6年3个月,随访率为83.2%,酸胀、水肿、色素沉着、皮炎缓解率分别为95.8%、30%、58.9%和63.6%;溃疡术后2至2个月愈合。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为6.4%。左髂总静脉病变的存在与否与下肢静脉曲张的程度、静脉溃疡的发生及曲张病变的复发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20)。结论髂静脉造影是诊断Cockett综合征的金标准;左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数高于右侧可能与左髂总静脉病变有关;伴有Cockett综合征的左下肢静脉曲张可以单独处理下肢曲张静脉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COCKETT综合征 静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术(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经超声及静脉造影诊断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8例(43条肢体),应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交通支结扎联合EVLT治疗。结果术后43条肢体曲张静脉均消失,症状缓解,手术治愈率97.7%(42/43),有效率100.0%(43143),皮肤灼伤5例,小腿皮肤麻木1例,皮下血肿2例。随访4—22个月,其中1例在术后1~2个月出现小腿后侧局部浅曲张静脉复发;其余均未见复发,症状明显改善,色素沉着明显减轻,酸胀感消失,溃疡愈合。结论手术联合EVLT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方法,达到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小创伤的目的。

  • 标签: 外科手术 静脉腔内激光术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的静脉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对7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74条肢体)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加曲张浅表静脉纱布条缝扎压迫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平均(2.4±0.8)年,下肢酸胀不适、皮肤瘙痒症状基本消失,扎压处曲张静脉全部消失,3个月左右针孔疤痕逐渐消失,不留疤痕。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创伤小。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布条 压扎术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解剖因素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也称为May-Thurner综合征或Cockett综合征)是一种解剖变异,导致左髂总静脉被右髂动脉压迫形成的综合症。它的发生率大约在25%左右,同时该疾病也被认为会导致慢性静脉疾病(CVD)。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症状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将从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等方面对该疾病的进行分析。

  • 标签: 髂静脉受压综合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下肢静脉曲张非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从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20下肢静脉曲张非手术治疗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随访良好。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非手术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微创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20例(25条肢体)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微创小切口剥脱术进行治疗,观察20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对患者进行三、一年的随访,观察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30.01±2.14)ml、(40.12±2.10)min、(7.34±3.11)d、(2.24±1.01)d,对这20例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既没有出现切口感染也没有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且无复发情况发生。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与卧床时间,减少出血量,不仅损伤小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微创小切口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25-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下肢静脉曲张是外周血管常见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据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下肢静脉曲张在15岁以上的成年男性中发病率为15%,成年女性的发病率更是高达25%[1]。下肢静脉曲张可通过手术治愈,如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及属支曲张静脉切除术,是经典术式之一,但该术式也存在着诸多问题。Lawaetz等[2]报道,行传统剥脱手术后5年随访显示复发率为34.6%。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是指通过手术方式成功治愈了下肢静脉曲张后,由于各种原因再次出现下肢静脉迂曲扩张。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不尽相同,但下肢静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3]。从另一角度深究其原因,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也可分为继发性及原发性,继发性病因多为布加综合征、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此类复发多为术前检查不完善、术前诊断不清造成的,可在明确病因后行介入治疗,此文不作详述。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术后复发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微创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