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如今,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乃至整个世界十分重视。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清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式。近些年,有关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纯培养单菌株。然而,单个降解菌株的生物强化修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效果不佳。实际上,自然界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大多数是由微生物菌群介导,而不是由单个微生物菌株独立完成的。与单个降解菌株相比,微生物菌群具有更强的代谢互补性和互营作用,其在有机物污染的修复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具有有机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不同微生物菌群以及菌群高效代谢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概述了菌群代谢互作的最新研究方法,并强调基于菌群代谢互作设计合理菌群结构在微生物强化修复应用中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基于菌群代谢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在研究复杂微生物菌群代谢互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指导最佳功能菌群的人工设计和构建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修复污染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 标签: 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菌群 菌群代谢模型 生物修复 微生物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耳鼻喉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效果 [1]。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并接受耳鼻喉外科手术的患者 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2]耳鼻喉科的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病人 ,病人可以有效地减轻心理负担 ,提高合规计划 ,尽快改善临床症状 ,缩短治疗周期 ,减轻疼痛 ,改善康复进展 ,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4]。

  • 标签: 耳鼻咽喉科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居家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干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痊愈精神分裂症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出院后两组均给予精神药物治疗。干预组实施出院后居家护理康复指导,包括定期电话和上门随访。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宣教,每个月门诊复查和电话咨询。在出院时及第6、12个月末两组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定,并统计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1年后,干预组的ADL总分、BPRS总分、MRS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的复发率(21.67%)低于对照组(33.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实施居家护理干预可巩固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老年精神科 疾病特点 居家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护理。方法 对我科 2019年 5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9 例脊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例均获得纠正,时间 5 ~ 7 天。 结论 对脊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进行有效的观察与护理,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 标签: [ ]脊髓损伤 低钠血症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3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治疗中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状态。结果经相应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状态均缓解,而观察组缓解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加入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患者 心理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用于老年哮喘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 2018年 6月 -2020年 2月本院接诊的老年哮喘病患 80例。试验组采取舒适护理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 10.28±3.16) d,比对照组( 16.27±3.91) d短, P< 0.05。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 97.5%,比对照组 82.5%高, P< 0.05。结论:选择舒适护理方案对老年哮喘病患进行干预,能够提高其护理效果,促进康复进程,建议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应用价值 老年哮喘 住院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冠疫情期间,经发热门诊排查后,我科共收治发热病人8例,其中重症1例,经过精心治疗,最终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出现交叉感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 发热 隔离 护理 疫情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讨和分析神经内科临床患者常见疾病的类型和特征,并寻求治疗方法,希望能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 2019年 4月到 12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 68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疾病状况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探讨该疾病的主要类型和治疗方式等等。结果:通过研究调查,能够充分看出,在所有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脑出血患者占总比例的 36.76%,脑梗塞患者占总比例的 20.5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占总比例的 17.65%,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占总比例的 14.71%,重症肌无力患者占总比例的 5.88%,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患者,占总比例的 4.41%。结论:在具体的调查分析过程中,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对象的常见疾病,进一步调查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以及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等相关内容,这样能够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特征,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对应的治疗方案,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疾病的防治效果和诊疗质量,在更大程度上有效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几率,这样的方法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常见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急诊危重患者应用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本院收治108例急诊危重(心脏骤停)患者,并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观察组联合早期亚低温治疗,获取两组里疗效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肛门温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20min、治疗40min、治疗60min的肛门温度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20min、治疗40min、治疗60min的肛门温度均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并发症(应激性溃疡、心律失常、严重低血压、其他)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急诊危重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早期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肛门温度,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危重 心脏骤停 常规抢救 早期亚低温 肛门温度 治疗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4 年 3 月至 2015 年 3 月收治并已经得到确诊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共 100 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患者舒适关怀护理,对两组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抑郁率为 4.0% ,焦虑率为 2.0% ,护理满意度为 98.0% ;对照组抑郁率为 18.0% ,焦虑率为 26.0% ,护理满意度为 82.0% 。观察组抑郁率、焦虑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时,选择 疼痛护理 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性。 方法: 将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6 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资料库中登记有效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 60 例作为实验样本,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 30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记录所有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护理质量。 结果 : 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并发症产生率较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27 ( 90.00% ),对照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16 ( 53.33%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 结论: 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时,将疼痛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疼痛护理 股骨转子间骨折 应用效果 护理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本文主要对优质护理于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进行分析 。 方法: 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 40 例本院在过去一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59.83±7.30)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1.46±8.2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27±6.31)、(58.63±6.7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梗死老年患者 早期康复护理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针对性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的效果 。 方法: 选取 96 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 48 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压疮发生率。 结果 : 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 4.2% ,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 18.8% , P < 0.05 ,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有明显护理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压疮几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压疮 危险因素 预防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取应急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 76 例重症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对以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与分析。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 38 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将采取应急护理干预的 38 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 P < 0.05 )。结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取应急护理干预,除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之外,同时也能够明显优化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应急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对癌症晚期疼痛患者行以协同模式护理的效果。方法 择取 60例癌症晚期疼痛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 30例)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 30例)行以协同模式护理,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癌症晚期疼痛患者来说,协同模式护理的应用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协同模式 ;癌症晚期 ;疼痛 ;护理效果    对于癌症晚期患者来说,疼痛属于常见现象,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对于此则需要做好护理干预工作,缓解疼痛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1]。本文对此予以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桃江县人民医院疼痛科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 60例癌症晚期疼痛患者,所选患者预计生存期在 6个月及以上,排除骨转移、颅内转移、精神疾病等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 30例)中,男 22例,女 8例,年龄 40~ 70岁,平均( 55.89±10.15)岁 ;研究组( 30例)中,男 20例,女 10例,年龄 42~ 71岁,平均( 55.90±10.22)岁 ;对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组间无意义,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 30例)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 30例)行以协同模式护理:①护理人员强化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对患者病情进行耐心讲解,并对治疗期间注意事項进行告知,对患者及其家属疑问予以耐心解答和说明。②通过与患者交流,对患者护理需求进行了解,并为其提供信息支持,列举成功案例,查阅相关资料,改善其不良情绪。③在协同护理中,护理人员应以患者及其家属为主体,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及指导,对其饮食、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予以指导及护理。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疼痛评分: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分值 0~ 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②生活质量:通过 WHO制定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估,涉及到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 SPSS 17.0)分析,涉及到计量、计数两种资料,分别以( x±s)、( %)两种不同方式予以表达,另外经 t值、 x2两种不同方式予以检验,如果检验所得结果 P<0.05,则表示有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研究组疼痛评分为( 6.44±1.05)分,对照组为( 6.52±1.11)分,两组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为( 3.88±1.05)分,对照组为( 5.03±1.19)分,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理领域评分为( 13.63±1.98)分、心理领域评分为( 12.51±1.80)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为( 12.94±1.85)分、环境领域评分为( 13.43±2.15)分,对照组分别为( 12.20±1.92)分、( 11.07±1.82)分、( 11.75±1.83)分、( 12.03±1.88)分,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 论    对于癌症晚期疼痛患者来说,临床护理的关键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现阶段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患者护理需求相适应。协同模式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之一,其以责任制护理作为前提,使患者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让患者参与健康管理,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患者健康管理能力 [2]。在协同护理中,护理人员起到教育、支持以及协调作用,关键是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这一护理模式不仅可以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增加患者及其家属之间沟通,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有利 [3]。另外让患者集中精力参与健康管理,转移注意力,可以降低神经元不良刺激,使癌症疼痛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据本次研究显示,实施协同模式护理的患者在疼痛评分以及生活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协同模式的应用效果更佳。    对癌症晚期疼痛患者来说,协同模式护理的应用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宝英 .中医护理联合协同护理模式在癌症晚期患者护理中的体会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 17( 19): 136-138.     [2] 何复 .协同干预在癌症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 27( 05): 655-656.     [3] 陈璐,张书颖,温丽丽,等 .医护协同模式在癌症晚期患者姑息治疗中的应用 [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09( 07): 126-127.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