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本院实施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治疗的72例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n=36)。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且术后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6.67%,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干预的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在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患者围手术期广泛应用。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尿道切术后使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产生的并发症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目标性选取我院浅表性膀胱瘤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在(59.3±13.9)岁,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实施尿道切术,手术后反复冲洗膀胱吸净膀胱肿瘤组织至尿液澄清,术后24h,结合丝裂霉素和生理盐水膀胱内灌注治疗,以手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和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总复发率作为观察指标,观察本实验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膀胱穿孔1例,约占2.5%;出现尿频尿痛情况者2例,约占5%;胃肠道不良发应2例,约占5%;总发生率为12.5%;术后1年内复发的患者有5例,约占12.5%;在术后2年内复发的患者有3例,约占7.5%;在术后3年内复发的患者有4例,约占10%;膀胱肿瘤的总复发率为30%。结论尿道切术结合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术后肿瘤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尿道电切术 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 浅表性膀胱肿瘤 并发症 生存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TURBT)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特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切除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联合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切除手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短期复发率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加化疗方式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而言,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 电切术 化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整体护理对经尿道前列腺切术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时间范围在2017年1月6日到2018年1月5日的60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遵循动态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整体护理)。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各项数据明显劣于观察组,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在经尿道前列腺切术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采用整体护理治疗,可改善其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术中不同方式止血(缝合、双极凝)影响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机体性激素、卵巢功能的具体情况。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卵巢良性肿瘤的60例患者(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随后采取等量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缝合组与双极凝组,每组各30例。其中缝合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缝合的方法,而双极凝组患者则在手术的过程中采取双极凝的方法。结果双极凝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缝合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缝合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以及窦状卵泡数目等情况显著优于双极凝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止血方法更具优势,在手术中医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止血方法。

  • 标签: 止血 缝合 双极电凝 性激素 卵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去势、切术联合间断性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对患者血清VEGF、miR-34a及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仅给予间断性内分泌治疗,试验组额外给予手术去势、切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miR-34a及IGF-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VEGF和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而miR-34a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去势、切术联合间断性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和IGF-1,升高miR-34a水平。

  • 标签: 前列腺癌 手术去势 电切术 间断性内分泌治疗 VEGF miR-34a IG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