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前列腺炎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选取我院前列腺炎患者4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观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生殖健康知识合格率及自我保健意识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比对照组高,生殖健康知识合格率及自我保健意识合格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前列腺炎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健康教育,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值得借鉴。

  • 标签: 健康教育 前列腺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足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足部骨折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性的护理,研究组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足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综合护理的应用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大增加,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足部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输液室护理干预期间采用护患沟通方式的重要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急诊2017年1月-4月收治的输液患者24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无护患纠纷事件,护理满意度为97.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输液室护理干预中采用护患沟通重要性明显,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输液室 护理干预 护患沟通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分析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的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高热惊厥的210例患儿,按照两种不同的护理服务措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100例,实验组患儿110例,对照组患儿执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实验组患儿执行急救护理服务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护理时,采取急救护理服务措施,能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保障患儿的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门诊输液 小儿 高热惊厥 急救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2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的识别与复位方法。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82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3月,且对置管后的导管异位发生率及复位成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82例肿瘤患者于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导管异位共15例、百分比为18.29%,其中成功复位共13例、百分比为86.67%,其中2例患者因疾病因素复位失败,百分比为13.33%;于复位过程中1例患者发生一过性昏厥,主要是原因在于摆放头部刺激颈部动脉窦所引起,通过相应措施干预复位成功。15例患者均为颈内静脉异位,其中通过置管调整B超探头,即观察到颈内静脉存在导管的强回声点所确定共10例;剩余5例则是通过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发现B超显示颈内静脉存在涡流所识别。结论医务人员于置管前需正确评估导管置入长度,且通过适当调整体位及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以达到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的目的。

  • 标签: 肿瘤 PICC 置管 导管异位 识别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急诊输液护理的过程当中容易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应对措施。方法随机在2013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急诊科接受输液的患者当中择取300名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析出现的投诉记录以及具体的投诉原因,探究对策。结果经过统计,在300名患者当中,出现投诉的例数为20名(概率约为6.67%),其中因护理人员自身问题所引起的投诉为14例(占到70%),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的操作手法不够纯熟或者是责任意识较低等导致的;因患者自身问题所引起的投诉为6例(占到30%),主要原因是患者的期望值和现实不符或者是对输液的费用并不了解等。结论在急诊科当中,切实有效地提升输液护理的工作质量水平,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救治以及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非常关键性的内容,需要医疗机构管理人员提升重视。

  • 标签: 输液护理 急诊科室 常见问题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自我效能感是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临床医学本科生自我效能感的现状,探讨自我效能感对本科临床医学生的影响以及培养途径。

  • 标签: 自我效能感 临床医学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护理的对策,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的3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资料作为研究资料,并且对以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这30份不合格的标本中,溶血或者凝血的占据43.33%,脂血的占据13.33%,采血量不足的占据16.67%,送检不及时的占据6.67%,抽错试管的占据13.33%,其他因素的占据6.67%。结论增强护士对保证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质量的意识,确保医护人员认识到,实验室前质量管理中,有关运送质量以及血液标本采集部分,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在工作中认真并正确的采集和运送血液标本,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从而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 问题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科输液护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急诊科输液患者为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不实施预防措施,观察组实施输液护理预防措施,对患者在输液护理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输液护理满意度加以比较。结果在输液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对输液护理中存在问题,根据其问题实施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减少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输液护理 常见问题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改工作逐步向医疗保险制度推进,促使医疗费用付款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医院制约变为保险结构制约,需要将病案资料作为付款依据,这一点对医疗结构来说至关重要,对病人信息采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果病人信息采集不到位,信息记录不完整,医疗结构将陷入不能自我举证的司法困境,降低参保者和保险结构对医院的信任度。因此病案管理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医院必须保证每一份病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为所有病案利用者服务。

  • 标签: 精神科 病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长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500名带子女来本中心接种的家长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家长的心理需求以及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展开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家长最关心的就是预防接种疫苗的安全性(100%),超过98%的家长都想要了解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家长对疫苗接种后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最高(80.0%),但也有超过50%的家长不知道如何处理接种反应,家长最希望能够通过移动网络获得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结论通过优化接种环境,保障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及开展有效的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是保障预防接种工作顺畅的重要前提。

  • 标签: 预防接种 心理需求 护理干预
  • 简介:探讨自尊在社会支持与高等职业院校新生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高等职业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自尊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272名高等职业院校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跟踪训练。结果表明:1高等职业院校新生的社会支持与抑郁呈负相关(r=-0.261,P〈0.01)。2高等职业院校新生的自尊与抑郁呈负相关(r=-0.521,P〈0.01)。3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起着中介作用。自尊是社会支持与高等职业院校新生的抑郁间的中介变量。

  • 标签: 高职新生 抑郁 社会支持 自尊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后的社会适应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应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测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后,本组患者的MRSS、SDS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稳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改善和提升患者的社会适应功能,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康复护理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 社会适应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前传染病的社会流行性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本地区常见传染病乙肝、结核等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对比采取预防措施后传染病的发病率。结果本地区在实施预防控制前结核发病率为5.3%,乙肝发病率为4.1%。经过有效预防后结核发病率为3.0%,乙肝发病率为2.2%。经过预防控制发病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原因进行积极预防控制可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 标签: 传染病 社会流行性 预防控制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会支持和分娩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初产妇分娩应对能力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产前干预,观察组用常规产前+社会支持+分娩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分娩疼痛评分低、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临床干预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初产妇经社会支持及分娩自我效能增强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其分娩应对能力。

  • 标签: 社会支持 分娩自我效能 分娩应对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6年03月至2017年12月,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5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日间照料护理(50例);并对100例患者的PANSS评分、BPRS评分、SDSS评分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PANSS评分、BPRS评分、SDSS评分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P值<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并且还能提高社会功能及护理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社区 日间照料护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社会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情影响,评价心理与社会干预必要性。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患者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心理社会干预。结果6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BPRS、SDSS、ADL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GAS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擅自停药,对照组出现1例复发、3例攻击行为、3例停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心理社会干预,有助于稳定病情,增进康复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心理社会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不同病房管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方医院收治的82例首发精神分裂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式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精细化家庭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RBANS、社会功能评分组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家庭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可加强患者执行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认知功能,并且社会认知功能较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 RBANS 社会认知功能 家庭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技能训练结合家庭干预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纳入重性精神病防治管理网络且病情稳定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共120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技能训练程式结合家庭干预进行干预,对照组正常接受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于入组时、6月末结束时及12月末时随访,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中国版(PSP-CHN)评定社会功能,采用正确服药天数评估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末和12月末,两组社会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复发情况6月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技能训练结合家庭干预可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有利于患者的远期康复及回归社会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技能训练 家庭干预 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