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PDCA循环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来进行规范化管理患者满意度调查,从而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方法通过对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的大胆创新,结合临床实际,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反馈、分析、整改、追踪评价,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结论PDCA管理模式在患者满意度调查中的推广应用使我院护患关系和谐,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护理服务达到零投诉。

  • 标签: PDCA管理模式 患者满意度调查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药房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7月—2016年9月以及2016年11月—2018年2月,前一时间段我院进行常规药房药品管理,药房总用药量26911盒,作为对照组,后一时间段我院加强药房药品管理,药房总用药量26823盒,作为观察组,观察强化管理前、后药品账务符合率及药品过期、破损、变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药品账务符合率高,并且未出现药品过期、破损、变质情况,P<0.05。结论加强药房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不仅能提高账务符合率,还能避免药品出现过期、破损、变质情况,值得借鉴。

  • 标签: 药房 药品管理 数量 有效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儿童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促进儿童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择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儿童呼吸内科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常规组以及PDCA循环组,分组n=43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PDCA循环组则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PDCA循环管理,比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质量评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穿刺置管)。结果常规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18.60%显著高于PDCA循环组6.9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组护理满意度86.04%、平均评分(86.02±3.23)显著低于PDCA循环组95.34%、(98.10±5.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在儿童呼吸内科中的价值显著高常规护理,可有效提高家长及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综合质量评分,降低护理质量问题的发生几率,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特别在是穿刺置管中可有效缓解家长及患儿的心理障碍,提高病房消毒水平以及提高病房管理效果,比一般的护理干预更加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儿童护理内科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信息化流程改造,达到规范输液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使门诊输液更简捷,高效,安全可靠。方法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医院信息平台结合,自身开发研制出适合门诊输液室最佳计算机信息操作系统,并对原来的输液流程进行改造,记录实施后护理差错及缺陷的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并于去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门诊输液室流程改造前后护理差错及缺陷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流程改造,减少了护理差错及隐患,提高了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也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

  • 标签: 信息化 流程改造 门诊输液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中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3月我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血液标本50份作为实验对象,另外,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未实施精华化管理的血液标本50份作为对照组,对比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血液标本检出的失误率。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失误率对比,实施精细化管理后,血液标本的失误率显著低于实施前,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血液检测质量控制过程中应用,能够使患者血液检查结果的质量得到保证,并能够降低检验失误率的发生,能够对患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血液 检验 质量控制 中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10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护士分层级管理,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进行管理,各司其职,将护理工作落到实处,比较分析管理前后的病人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及护理诊断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管理后,护理操作评分为(97.32±3.66)分显著高于管理前评分为(90.21±4.54)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前护理满意度为(85.43±4.33)分显著低于管理后满意度评分为(95.43±3.22)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后的护理措施评分为(83.21±4.33)分与(94.32±3.02)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增加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 外科护理工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产房产后出血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期间,在我院接受阴道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期间,在我院接受引导分娩的产妇100例子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的术后出血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18.7±25.6)ml,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438.2±28.4)ml,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97.0%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8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对产妇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风险,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产房 产后出血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病理标本的信息化流程管理实践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集的658个手术病理标本,将其作为观察组,给予信息化流程管理;同时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的658个手术病理标本,将其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手术病理标本袋标签规范率、申请单填写正确率、30分钟内处理标本率、标本遗漏率。结果观察组的标本袋标签规范率(100%)、申请单填写正确率(100%)、30分钟内处理标本率(99.85%)均高于对照组(94.22%、82.07%、72.6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标本遗漏率(0)低于对照组(1.8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流程管理,可降低标本错误率,提高管理水平,值得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病理标本 信息化流程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对于健康的要求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社会的发展当中,由于药品安全导致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针对目前产生的药品安全事故来说,其原因是多样性的,包括药品生产、发质问题、流通问题以及监管问题等等,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药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如何有效的开展药品的监督与管理,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必须要强化对于我国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研究,对目前监管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升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水平,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 标签: 药品安全 监督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循证护理方式在妇科护理质量管理当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00名妇科患者作为临床的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的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记录。结果通过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妇科护理质量管理来说,结合循证护理方式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未来值得进行推广和普及。

  • 标签: 循证护理 妇科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小儿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对2017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门诊输液治疗的242例小儿患者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作为观察组,对2017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实施优质护理的231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可以降低小儿门诊输液患儿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小儿 门诊输液 护理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在我院西充县疾控中心,急、慢性传染病防控、流行病调查、免疫接种和区域水质检测等专项工作,均需进行档案记录,这些记录保留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能够为以后的流行病防治、疫情控制及公共卫生安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还有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以基层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此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 标签: 疾病中心 管理 问题 档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自我效能水平提升的效果。方法选取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41例,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39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疾病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及两组患者发生跌倒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SEQ、FES、Fugl-Meyer评分、Barthelindex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降低跌倒的发生率。结论将风险管理用于老年脑卒中防跌倒的护理中,降低了跌倒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医院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本地区医务人员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持续质量改进)与对照组(2017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实施常规管理)各15例,评价两组检查结果(手卫生执行率、手卫生知晓率与正确洗手率)。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手卫生执行率、手卫生知晓率与正确洗手率均高,P<0.05。结论在医院手卫生管理中合理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优化医院手卫生管理工作,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手卫生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障围手术期患者安全。方法对我院急诊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术前风险评估,落实患者护理风险和病情评估,根据患者情况落实相关护理措施;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执行医嘱,根据医嘱落实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实验组和对照组资料由急诊科护士长收集资料,护理部跟踪评价汇总。结果两组成员在分别进行管理后,围手术期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得分率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得分率为95.3,对照组得分率为87.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落实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理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率效果较好,在外科急诊手术患者护理管理中可以广泛的使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和病情评估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管理前后的风险事件进行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选取我院2016年7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重症40例的患者为研究组,给予研究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风险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心血管疾病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管理在综合内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综合内科住院治疗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照内科护理常规给予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针对医院感染实施护理管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消毒效果与环境卫生监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院感的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6.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实施期间消毒与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达到97.19%,对照组为90.52%,观察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有利于综合内科院内感染控制,减少感染率,对提高院感控制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管理 综合内科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处理对策进行评估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给予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另选取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患者65例作为研究组研究对象,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实施相对应的处理对策;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方法的管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伤口感染、操作失误、准备失误、记录失误、意外伤害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处理对策,可有效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可实施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管理 危险因素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给予肺结核病病人社区管理对于患者疾病管控的作用价值,为后续管理干预提供方法参考。方法于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对我社区50例肺结核病患者实施社区管理,观察患者治疗率以及全面复查情况。结果50例患者治疗率为100%,全年应复查人次为282次,实际复查人次为269人次,系统管理率为95.4%。结论给予社区肺结核患者系统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于疾病认识度,按时复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结核 社区管理 系统管理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在精神科康复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的精神科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采用人文关怀康复护理管理方式尽心护理,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常规康复护理管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文关怀康复护理管理方式,能够提升精神科患者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护理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人文关怀 精神科 康复护理管理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