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诊护理情况。方法对2015-2016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60例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综合护理,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和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用综合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的症状改善良好,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少,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急诊护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衰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满意,有效减少心衰的发生,减少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依那普利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护理技巧和效果。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5例,对所有患者均加强临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最终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护理满意度达97%。结论加强对AMI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指导、止痛与吸氧、溶栓后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对于患者的身体康复,改善预后起着显著疗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患者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室功能障碍,持续疼痛和组织坏死引起的全身反应,如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严重危及生命。严谨、周密的护理措施实施是抢救心肌梗死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进行排便方法指导和腹部按摩,合理调节膳食,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临床护理干预。结果71例便秘病人中徒手排便18例,其余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顺利排便。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并且还能有效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肌梗死 便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特殊病例,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因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48例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首发症状为阿斯综合征或急性左心衰竭者为2例,AMI急性并发症者17例,其中2例死亡,行静脉溶栓治疗38例,再通19例,血栓自溶7例。梗死前反复心绞痛者11例,住院期间其心功能明显好于无梗死前心绞痛者,且无死亡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规范细致的治疗方案可降低死亡率,应强调个体化治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评定诊断、治疗效果。结果200例患者经由针对、有效的治疗后,184例病症得以好转,占比92.0%;其余16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占比8.0%。死亡的16例患者中,因心力衰竭死亡者8例,占比4.0%;因心源性休克死亡者4例,占比2.0%;因顽固性心律失常死亡者4例,占比2.0%;临床治疗后各指标和治疗前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及时、准确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病症,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疾病效果、提高存活率来说意义重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诊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药物治疗加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中医辨证加运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39.15±2.36)、(42.93±1.87),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功能评分分别为(18.26±2.12)、(27.73±1.5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辨证 脑梗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归脾安神汤治疗脑梗死后睡眠障碍心脾两虚型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予归脾安神汤,对照组予佐匹克隆片,均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4周分别进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以评定疗效。结果归脾安神汤与佐匹克隆有相似的疗效,前者起效不如后者快,但长期疗效稳定,副反应少。结论归脾安神汤对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归脾安神汤 脑梗死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措施。结果大部分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均有预兆,原发病因是脑梗塞,本研究中26例患者,经过治疗,死亡2例,好转7例,16例基本痊愈。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均较为复杂,且预后不佳,在治疗过程中,若患者病情加重,应该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针对高危因素患者,尽量避免使用抗凝和溶栓药物,有利于提高出血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发病机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7年9月我院的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8例)与对照组(n=18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施以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ADL量表评分以及NIHSS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8.89%(16/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12/18)(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NIH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变化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有助于促进功能康复。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干预 脑梗死 功能康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梗死患者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脑梗死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28例为1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明显较优,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同时住院时间明显较少,各项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脑梗死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举我院在2010年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较好,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深刻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肢体功能恢复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探讨中药制剂联合早期合理地对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由康复治疗师指导协助病人进行有效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我们自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通过运用综合康复训练,取得满意的效果,治疗前及治疗40d后采用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BI各项目评分均显著升高,(t>14.86,P<0.001),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8.65,P<0.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中期进行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ADL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药制剂 脑梗死 偏瘫 康复训练 ADL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某地市级三级三甲等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该院同期神经内科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120例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5.8%,神经功能评分(6.93±3.68)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4.22±19.57)分,护理服务总满意度97.5%;对照组120例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50.8%,神经功能评分(19.47±8.6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0.08±19.86)分,护理服务总满意度81.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神经功能、日常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服务总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梗死 患者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内科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夫妇的效果。方法自我院急诊科接诊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78例,按照住院时间将其分为优质组与常规组,各组39例,分别行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服务。结果优质组患者NDF、ADL评分与常规组相比偏高,且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起来,经统计学分析差异较大,P<0.05。结论就急诊内科脑梗死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病情、护理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使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内科脑梗死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确诊后患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内压等对症治疗。结果经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位置在大脑中动脉主干区患者21例,病灶位置在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患者8例,病灶位置在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患者5例。患者根据病灶形态不同可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42例患者中血肿型5例(11.9%),非血肿型37例(88.1%)。有2例患者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在发病后4周内出血病灶完全吸收。结论脑梗死和高血压均是出血性脑梗死的诱发因素,根据CT或MRI检查结果对大面积脑梗死和脑栓塞患者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抗凝和溶栓治疗可有效预防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影像学 CT MRI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