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居民意外伤害的原因,为更好的预防意外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监测的的666名意外伤害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意外伤害中男性占39.34%,女性占60.66%;发生原因主要依次为跌落/坠落(68.92%)、刀/锐器伤(21.02%)及钝器伤(7.06%);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年龄组依次为60~74岁(38.29%)、75~89岁(20.42%)、45~59岁(17.12%);主要发生的地点依次为家中(64.71%)、街道/公路(11.41%)及公共居住场所(10.06%);发生意外伤害时主要从事的活动依次为休闲活动(55.56%)、家务/学习(29.58%)和有偿活动(10.36%);发生的部位主要依次为上肢(32.58%)、下肢(32.28%)。结论社区伤害主要以老人跌倒、坠落为主,医疗机构应加强意外伤害救治各环节的建设,及时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 标签: 意外伤害 社区 建议 预防
  • 简介:摘要目前食品卫生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国家对职业卫生的食品、药品监督职责进行了调整,加重了传染病执法监督的卫生行政执法比重。这就要求相关执法部门认清当前形势,建立传染病监督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和定位职能,掌握传染病监督执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执法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 标签: 卫生监督执法 传染病防治 职责 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护人员用品管圈模式管理对其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分析对象来自我科近年医护人员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抽取19例,根据进行品管圈管理模式时间前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前)和观察组(实施后),通过临床资料归纳了解品管圈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临床价值。结果医护人员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洗手率有明显提升,在不同阶段即诊疗操作前、诊疗操作后、无菌操作前、脱手套后,接受品管圈活动管理后均有所改善;在品管圈持续管理中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相关负面影响因素在不断被纠正。结论对于医护人员手卫生用品管圈管理方式能够有较为良好的影响效果,且有利于帮助医护人员树立相关意识,做到自主不断提升手卫生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手卫生依从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品管圈活动机制及PDCA循环原则,研究品管圈对精神科三科104名患者提高卫生合格率的效果研究。根据活动数据,显示活动前卫生达标率为49.04%,活动后卫生达标率为86.2%,较活动前提高了37.16%,达到了设置目标值,切实减少了躯体疾病的发生,增强了患者生活技能锻炼,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医院的肯定,实现共同满意的目标。同时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落实好了优质护理。

  • 标签: 精神科 住院患者 卫生达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莱芜市钢城区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及改进情况。方法调查组随机抽取前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卫生服务的300名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10份。结果社区居民对目前开展的预防接种、健康体检和慢性病管理随访工作的知晓率较高(高于70%),针对特殊人群(儿童、孕产妇、老年)开展的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工作的知晓率相对较低(低于60%),开展健康讲座的知晓率最低(低于50%)。结论建议采用有针对性的渠道,提高社区各类居民的健康知识素养及对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知晓水平,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

  • 标签: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知晓率 改进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品管圈QCC提高外科医务人员连续性操作手卫生依从性。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以医务人员连续性操作手卫生依从性为目的的活动,对科室23名医务人员进行连续性操作手卫生调查,分析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结果品管圈开展后我科医务人员连续性操作手卫生依从性由64.32%上升至94.4%,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品管圈增加了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提高了连续性操作手卫生依从性,保证医疗质量,维护医务人员自身安全

  • 标签: 医务人员 连续性操作 品管圈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干预对降低早产儿院内感染率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90例早产儿患者,随机分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予基本护理,实验组予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干预。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手带菌数目、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评分、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评分、新生儿肺炎、脐部感染和脓疱疮等的发生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早产儿者实施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干预效果好,可改善手带菌数目,减少新生儿肺炎、脐部感染和脓疱疮等的发生率。

  • 标签: 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干预 早产儿院内感染率 作用
  • 简介:摘要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更为科学的解决压力和困惑的方法,已日趋为人们所接受。在三级心理咨询服务网络中,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最基层的网站,在接受上级网站的业务指导和培训的同时,根据规范和制度的要求,为患者提供的服务更为直接,更为便利。而对于社区不能解决的患者,能够为他们的转诊提供更为及时安全的服务。因此,社区服务站在心理咨询三级网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创建社会和谐贡献了力量。

  • 标签: 心理咨询 社区服务站 三级网络 社会和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手术科室内实施多角度强化手卫生管理的效果,并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手术科室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中选取44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22例患者为1组。2组医护人员均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手部消毒和护理,给予观察组医护人员、患者、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结果观察组给予手卫生管理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更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科室手卫生管理中实施多角度强化可以有效减少手术科室发生院内感染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手术科室 手卫生管理 多角度强化 院内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启东市汇龙镇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5个社区,从其中随机选取800名流动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流动人口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将得到的调查资料录入到Excel2000与EpiData中,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人口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为26.88%,在影响因素中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水平、工作的稳定性、年医疗费用支出、两周患病情况对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有明显的影响。结论流动人口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水平较低,应当对流动人口医疗保障体系进行不断完善,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加强宣传力度,以提高流动人口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 标签: 流动人口 社区卫生服务 利用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方法结合常规质控方法,对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手卫生执行的依从性及正确性均得以提高,实施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整改中的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完善并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重症监护室 医护人员 提高 手卫生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联合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实施4周后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的合格率分别为93.62%和65.96%(χ2=11.15,P<0.05),两组满意率分别为87.23%和70.21%(χ2=11.15,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患者和家属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精神分裂症 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
  • 简介:摘要研究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推广应用,通过纳入1326例绝经后女性采用OSTA筛查骨质疏松症,发现该工具与骨密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很好的筛查价值,可作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初步筛查骨质疏松症的应用工具。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推广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患者及家属急躁,紧张的心情,要注意防范和解决护理纠纷,维护患者权益,密切护患关系,不断加强病房的安全管理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探索安全管理措施和对策。本文结合我院外科病房发生的护理纠纷情况进行分析。

  • 标签: 外科病房 护理纠纷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医院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HIS系统实现全程一体化的运行,通过病人挂号开始,涵盖了就诊、入院、住院、出院结算等一系列全过程.HIS系统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已经是当前现代化医院必备的计算机系统。

  • 标签: VLAN UPS 容灾系统 SQL Server
  • 简介:摘要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一项潜在高风险的工作。虽然我国输血技术发展历经了30多年的临床实践,但由于输血涉及的环节较复杂、技术要求高、潜在风险大,由输血引发的医疗事故也逐年增多。输血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血液的采储供每个环节,以及临床用血过程涉及的人为因素不高、设备配置不足、管理薄弱等方面。本文从输血发展历程,以及目前输血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就如何有效防控输血安全等方面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报道,并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几点输血安全防范措施及建议,与同行共同探讨。

  • 标签: 输血发展 输血安全风险 规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方案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骨科诊治的86例患者(实施后),另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86例患者(实施前),回顾分析实施前后临床资料。结果安全管理实施后,骨科护理满意度及综合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相比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引入骨科安全管理,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及综合护理质量,还可有效控制骨科护理服务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

  • 标签: 骨科 护理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智能障碍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及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老年智能障碍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护理疗程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事故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事故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的事故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6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对老年智能障碍患者采用全面的安全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事故发生率,降低患者受伤比例,提高患者的住院安全性,并且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因此,非常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老年智能障碍患者 住院期间 安全隐患 护理安全 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