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走动式管理模式对医疗质量及各医技科室间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实施走动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选择实施前2013月1月~12月为对照研究,比较实施走动管理模式前后医疗质量、院感与医患纠纷、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施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医院走动式管理有助于降低院感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提高医疗质量。

  • 标签: 走动式管理 人际关系 医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服务在医疗保障体系消毒供应中心的实践。方法采取科室文化的创建,工作质量的管理,服务流程的优化,特色服务的提升以及专科技能的培训等方式为临床一线提供优质服务。结果服务实施后工作缺陷下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达标,临床满意度上升。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能够让患者、政府、社会、护士满意,需要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优质服务 消毒供应中心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四维CT(4D-CT)和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BC)用于肺部放射呼吸管理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肺部放射治疗患者施行呼吸运动管理,采用四维CT和主动呼吸控制技术的患者各10例。利用这两种技术分别计算PGTV/GTV,即计划靶区体积(PGTV)和静态大体肿瘤体积(GTV)的比值,对两种技术的照射靶区、计划时间、定位时间及治疗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探讨不同呼吸管理技术的适应症。结果四维CT和主动呼吸控制技术的PGTV/GTV值分别为3.08±1.19、1.94±0.42,以上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维CT技术的定位时间及照射时间均显著短于主动呼吸控制技术(P<0.05);这两种技术得出的计划时间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患者客观缓解率方面,使用主动呼吸控制技术为60.0%,使用四维CT为50.0%,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几率均为30.0%,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维CT技术节省时间且耐受性较好,在对肿瘤体积较小的患者进行呼吸管理时尤为适用;主动呼吸控制技术的照射体积比较小,适用于对体力较好的患者进行呼吸管理

  • 标签: 四维CT 主动呼吸控制 肺部放射呼吸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精细化管理运用于PICC门诊建设并有效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效果评价。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在PICC门诊置管、维护的病人资料,通过精细化管理前后的对比,在专科门诊建设、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的加强,以及从并发症入手精细化管理的改进等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统一规范加强精细化管理培训,严格手消毒规范,增加无菌操作和洗手的依从性,从细节入手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使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意外脱出、漏液、堵管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通过精细化管理可有效的规范护士行为,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的置管、维护工作,细化管理制度中的各个环节落实,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导管使用的安全性,使患者得到长期有效的治疗需要。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PICC 门诊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及对财务审计的实践情况。方法首先论述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及职能,再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表述,特别在信息化形势下对医院财务审计工作进行了实践监督。结果内部审计有助于强化医院内部控制、改善医院风险管理、完善医院治理结构,促进医院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可以监督和评价医院日常经济活动,查漏补缺,为医院管理提供咨询和参谋服务。结论充分发挥其在医院治理中的功能,实现医院的医疗服务目标,提高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服务的满意度,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内部审计 信息化 医院管理 监督作用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老年高血压治疗的56例患者,将其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数据均显著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