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术前行MRI、高频超声检查,对影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对比MRI与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MRI诊断准确率为82.50%,误诊率为17.50%,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5.00%,误诊率为15.00%,MRI、高频超声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7.50%,误诊率为2.50%,明显高于MRI、高频超声单一检查诊断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高频超声单一检查诊断率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更优,值得借鉴。

  • 标签: 磁共振成像(MRI) 高频超声 乳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在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乳腺病灶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进行诊断鉴别,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比较分析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在乳腺病灶诊断鉴别准确率方面,两种诊断方法之间的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诊断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方面,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两者在诊断准确率方面基本相同,但是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特异性较高,更具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两者联合起来使用。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常规超声 乳腺病灶 鉴别诊断价值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诊断中采取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超声弹性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98例乳腺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49例患者采取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对照组,另49例患者采取超声弹性成像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看出,研究组诊断准确率高达89.80%,比对照组准确率63.27%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癌中效果较好,准确性较高,为患者尽早治疗提供保障,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诊断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癌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全景齿科成像在口腔颌面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相对于X线口腔全景片的优势。方法对39例口腔颌面疾病患者行CT扫描,在工作站上利用相关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重建,对病灶进行分析,并与X线口腔全景片相比较。结果通过对比,我们发现MRCT全景齿科成像展示病变的阳性率、分辨率明显优于X线口腔全景片。结论MSCT全景齿科成像不仅能清晰显示口腔颌面病变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更能提供多种测量工具对病灶进行精确测量与定位,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MSCT全景齿科成像 口腔颌面部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的鉴别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0年2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脑肿瘤和脑肿瘤样变患者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使用DWI进行鉴别诊断,对照组使用MRI进行鉴别诊断,对两组鉴别方法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的鉴别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使用DWI进行鉴别时,总确诊率为94.1%,对照组34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使用MRI进行鉴别时,总确诊率为70.6%,两组鉴别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具有较高的正确诊断率,能够有效的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肿瘤脑肿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应用于颅脑常见疾病出血灶中的诊断价值评价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间收入的颅脑常见疾病出血灶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35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应用扫描方式为T1加权、T2加权、弥散加权、T2FLAIR、SWI序列扫描。对比所有患者的不同加权成像敏感性,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扫描方式均有不同的诊断结果,但总体来看SWI扫描的诊断敏感性较其他几种方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颅脑常见疾病出血灶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能够有效明确患者的具体出血状况及发现一些隐匿性出血,但应用何种序列进行扫描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进行选择,必要时还需要选择多种诊断方案开展诊断,这样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磁敏感加权 颅脑 出血灶 应用价值 诊断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多发性硬化(MS)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收治的脑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再选取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区相位值。结果试验组的脑干、顶叶、额叶、枕叶及小脑的相位值分别为(2035.32±530.13)、(2013.35±510.54)、(2001.25±509.73)、(2052.04±524.81)及(2036.39±526.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脑干、顶叶、额叶、枕叶及小脑的相位值分别为(2080.21±528.23)、(2055.03±520.87)、(2050.46±523.57)、(2079.42±518.19)及(2077.34±529.5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有助于提高对脑多发性硬化病灶病理认识,进而能够更好地对脑多发性硬化进行诊断。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多发性硬化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红外热成像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00例研究对象根据疼痛部位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观察其红外热成像检查结果。结果甲、乙、丙组中红外热成像检查符合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3.2%、9.8%、2.2%)、(90.1%、22.7%、4.3%)、(89.5%、17.6%、5.9%)。结论红外热成像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能够对热图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为临床提供价值较高的诊断信息。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红外热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分辨螺旋CT(HRCT)及三维重建(3D)成像技术在小肺癌(直径<3.0c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小肺癌(直径<3.0cm)进行HRCT扫描,然后在工作站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处理,以最大程度显示病灶特征,并对病变内部结构、边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邻近胸膜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出现率较高,而支气管气像、磨玻璃样改变出现率较低。结论经HRCT及三维容积重建清楚直观、立体显示病灶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边缘及邻近改变,对小肺癌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高分辨率CT 三维重建 小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人于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外院学习时治疗的118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敏感性、准确性与特异性方面均明显优于超声弹性成像(P<0.05)。结论在肝占位性病变性质诊断中,超声造影诊断效能更高,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确定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参考。

  • 标签: 肝脏病变 超声造影 超声弹性成像 病变性质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尿路成像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6例上尿路梗阻患者经MRU检测的结果。结果通过MRU影像显示对梗阻形态及位置的诊断准确率为84.6%,对先天性畸形检测准确率为100%,输尿管结石检测准确率为80%。结论MR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高,能清晰定位梗阻位置及形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磁共振尿路成像 上尿路梗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与微血管成像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超声造影诊断、微血管成像诊断,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与微血管成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微血管成像在甲状腺结节鉴别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超声造影 微血管成像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泌尿系三维成像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泌尿系疾病患者50例,应用64排螺旋CT分别行常规薄层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并将所得数据传输至影像工作站进行MPR、VR及MIP等三维重建,对其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肾或输尿管结石33例,肾、输尿管或膀胱占位8例,炎症6例,先天性畸形2例,输尿管内血块1例。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不仅能够获得清晰的双肾、输尿管及膀胱的三维重建图像,而且能够准确地显示出泌尿系统整体和局部的细微结构、形状、走形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还可对图像进行旋转、切割、放大等后处理操作,对于临床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具有可靠价值。

  • 标签: 64排螺旋CT 泌尿系 三维成像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颅骨CT三维成像技术,将所得数据通过网络发给钛网生产公司,制作出与颅骨缺损部位相吻合的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结果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采用数字化颅骨塑形技术的二维钛网颅骨修补术在术中钛钉使用数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期、术后积液、术后感染发生率等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的颅骨修补术。结论应用CT三维成像技术的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医生工作强度和患者痛苦减轻、患者费用降低、患者容貌恢复满意、医疗风险降低,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CT三维成像 颅骨缺损 二维钛网 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核磁成像的诊断效果。方法将30例脑部肿瘤的患者行CT扫描以及MRI进行诊断肿瘤的情况,并对两种诊断方式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MRI对于良性和恶性脑部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扫描。结论MRI对于脑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比CT扫描的高,其具有多方位成像以及图像清晰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部肿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红外成像特征及抗感染效果。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到2018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100例经妇科检查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并在急性发作期和治疗2周后两个阶段分别进行红外成像检查,检查包括下腹区、子宫区、盆底区、双附件区的温度增高值(病变热区和周边的温度差值)。结果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急性发作期阶段患者在下腹区、子宫区、盆底区、双附件区4个区域红外线成像中的温度要显著高于治疗2周后,P均<0.05。此外温度升高幅度越大的子宫区和盆底区经抗生素治疗后,温度下降幅度越大,显著高于其余两个区域,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时包括下腹区、子宫区、盆底区、双附件区的温度会明显升高,经抗感染治疗后,温度会显著下降,其中温度升高幅度越大的区域经抗生素治疗后,温度下降幅度越大,认为这是由于局部充血,组织循环血量增加,反而提升了抗感染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急性发作期 红外成像特征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50例患者,均采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通过一次扫描采集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将得出的140kV、80kV和融合图像(加权120kV)数据上传到后处理站,然后通过能谱软件的不同能谱值(keV)进行金属伪影减影后处理。结果运用40keV的低能谱值,图像质量不太好,金属伪影比较多,但能谱值在出现持续增加时,图像就会随之越来也清晰,金属伪影会因此变化呈现出明显减少的情况,局部的骨质结构和固定器材都比较清晰,和平均加权120kV图像对比来看,是具有一定差异的(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采用高能谱值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将金属中的线束进行硬化,并形成伪影,并清晰显示出结构中的细节,对于骨关节的术后影像复查具有实际的临床效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 骨与关节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6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均行T2WI-TSE序列、SWI序列扫描,比较两种序列扫描后结果及铁环征、直径大小。结果本组行SWI序列扫描检出量比T2WI-TSE序列高(P<0.05);SWI序列铁环征率比T2WI-TSE序列低,且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平均直径比T2WI-TSE序列大(P<0.05)。结论脑海绵状血管瘤经MR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具较高价值,可提高血管瘤检出率,且影像学特征明显,诊断敏感性高。

  • 标签: MR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海绵状血管瘤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肿瘤良恶性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8例骨肌肿瘤患者为对象均采用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选择60例正常肌肉作对照。结果良性肿瘤、恶性肿瘤ADC值与正常肌肉ADC值对比存在显著差异;b值为800s/mm2和1000s/mm2时恶性肿瘤ADC值与良性肿瘤组对比显著较低;b=1000s/mm2时特异度(86.36%)、灵敏度(70.83%)、准确度(82.35%)最高,诊断效果较佳。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肿瘤良恶性鉴别与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提升灵敏度和特异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MRI弥散 骨肌肿瘤 良恶性鉴别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X或CT线检查为阴性的65例骨挫伤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分析。结论对于X或CT线检查为阴性的膝关节外伤且仍有临床症状病人中,磁共振成像中脂肪抑制序列对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有较高的敏感性,优于T1WI及T2WI,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