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所采用的分级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所接受的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在急救患者中随机挑选80例,并且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个组,对其中40例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记为对比组(A组),然后剩下的40例患者在除了进行常规的护理以外还进行分级护理,记为观察组(B组)。结果A组患者的疗效明显要低于B组的疗效;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要高于B组,P<0.05。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分级护理,能够较为有效的提高酒精中毒患者的急救效率。

  • 标签: 急性酒精中毒 急诊 护理措施 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病分级诊疗中高血压未控制患者分级诊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中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1例,通过社区医师转诊至上级医院,明确诊断,血压达标后再次转诊至社区医生处管理。结果通过分级诊疗后患者诊断明确,高血压病得到治愈。结论社区医师对于可能存在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予以针对性干预可治愈。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未控制 社区医师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转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和CT胸部平扫对胸腔积液分级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对167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超声和CT胸部平扫检查,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分级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两者评估无胸腔积液Kappa=0.96,一致性极好;评估大量积液与极少量积液一致性好,Kappa分别为0.72、0.64;评估少量积液与中等积液一致性中等,Kappa分别为0.57、0.42。结论超声与CT胸部平扫在评估胸腔无积液、极少量积液和大量积液时具有良好一致性,评估少量和中等量积液时一致性相对不甚理想。

  • 标签: 胸腔积液 超声 C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跌倒风险分级护理运用于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140例我院心内科自2013年08月至2017年04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后,两组均采取常规放跌倒护理,观察组增施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比较两组防跌倒管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跌倒次数(0.70±0.04)次与跌倒率(38.57%)均高于观察组(0.29±0.02)次、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可降低心内科患者跌倒风险,故值得应用。

  • 标签: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 心内科 防跌倒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PDCA循环管理在EICU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疲劳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EICU住院的1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9月收治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10~12月收治的6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心电监护仪参数设置,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管理。考察不同护理措施下,患者的心电监护仪报警次数、误报警率以及护士对心电监护仪的报警的满意度。结果在不同护理措施下,观察组患者心电监护仪的报警次数(6773次)低于对照组患者心电监护仪的报警次数(13448次),误报警率(39.14%)低于对照组患者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率(61.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的满意度(95.38%)高于对照组护士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的满意度(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ICU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减少心电监护仪的报警次数和误报警率,提升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而缓解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的临床报警疲劳。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心电监护仪 报警疲劳 EICU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分级法在NEC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至我院进行NEC治疗患儿12例进行临床研究。给予分级治疗,观察患儿总死亡、腹腔引流情况,观察患儿进食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12例患儿NEC分级IA级3例,IB级2例,IIA级2例,IIB级4例,IIIA级1例,IIIB级无。其中IIIA级1例患儿治疗12d后转上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后死亡。死亡率为8.33%。II级患儿4例进行腹腔引流后痊愈,占33.33%,其余7例患儿保守治疗后痊愈,占58.33%。11例存活患儿进食时间为(8.42±2.06)d,静脉营养时间(16.73±4.18)d,住院时间(27.66±7.19)d。结论在NEC患儿中实施Bell分级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有利于选择更适合患儿的治疗方案,应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分级法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IgA肾病患者不同病理分级的血清IgA、C3及IgA/C3水平;探讨血清IgA、C3及IgA/C3水平在IgA肾病病理分级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320例经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用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IgA、C3水平及按Lee氏分级标准评估IgA肾病病理分级。结果Lee分级为Ⅰ、Ⅱ级与Lee分级为Ⅲ、Ⅳ、Ⅴ级患者IgA水平分别为(2.75±1.10)vs(2.85±1.26)g/L,(P﹥0.05);血清C3水平分别为(1.18±0.33)vs(1.04±0.29)g/L,(P﹤0.05);血清IgA/C3率分别为(2.71±1.19)vs(3.24±1.69)g/L,(P﹤0.05)。结论IgA/C3比值在评估IgA肾病病理分级有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血清IgA 血清C3 血清IgA/C3比值 病理分级 IgA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下止血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Forrest分级高危征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年1月-16年10月收治内镜诊断明确消化性溃疡伴出血Forrest分级Ib、IIa161例,分为联合组和药物组,对比分析内镜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组(联合组)与单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组(对照组)的24小时止血率、72小时止血率、开腹手术率、输血率、住院时间等。结果内镜联合药物组的24小时止血率、72小时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开腹手术率、输血率均少于单用药物组(P<0.05)。结论内镜下止血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Forrest高危征象效果显著。

  • 标签: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 Forrest分级 埃索美拉唑 内镜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时机下采用介入治疗对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之间选取51例需要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将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将患者根据介入治疗时间分为超早期治疗组和早期治疗组。对超早期治疗组的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疚实施介入栓塞进行治疗,早期治疗组患者在发病48-96小时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GCS的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早期组患者在出院时的GOS评分和出院3个月的BI评分指数都比早期治疗组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超早期治疗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早期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选择超早期进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显著。

  • 标签: 介入治疗时机 Hunt-Hess高分级 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用重症护理评分系统与分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重症护理评分系统与分级护理进行对比治疗,两种护理的研究对象各81位,统计护理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平均留管时间及满意度,然后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重症护理评分系统的护理效果较显著,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降低至12.3%,显著低于分级护理(20.9%);而且重症护理评分系统组的患者病死率降至3.7%,显著低于对照组(7.4%);另外,重症护理评分系统组患者的平均留管时间显著缩短,为7.5±3d,而分级护理组为14.5±4d;同时,重症护理评分系统比分级护理满意度高,分别为97.5%、82.7%。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重症护理评分系统护理后,其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可明显得到降低,而且有很高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护理 重症护理评分系统 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癌粗针穿刺与术后活检标本病理分级及免疫组化的比较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所的98例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粗针穿刺活检,与其术后活检标本的病理分级和免疫组化结果做比较分析。结果粗针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分级符合率为78.0%(Kappa值为0.48)、ER的符合率为97.0%(Kappa值为0.88)、PR%符合率为88.0%(Kappa值为0.69)、HER2符合率为95.0%(Kappa值为0.70)、Ki67表达的符合率为76.0%(Kappa值为0.48)。结论乳腺癌粗针穿刺活检可以准确预测ER、PR、HER2的表达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但是对癌症的分级与Ki67的检测符合性有待提高。

  • 标签: 乳腺癌 粗针穿刺活检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阐述在全科医师的培养和实施分级诊疗中二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的必要性,结合二级医院-昆明市盘龙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案例,提出二级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学科建设是发展全科医学和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保障。

  • 标签: 二级医院 全科医学 分级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粪钙卫蛋白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我院中同期收入的健康体检人群68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粪钙卫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记录,评价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值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就粪钙卫蛋白各组间差异较大,说明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诊断时,可以将粪钙卫蛋白作为主要的诊断方案,并且还能够对患者病症活动性进行分析。同时这种诊断方法较为简便,并且无需对患者造成额外的检查创伤,多数患者都具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粪钙卫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 活动性分级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及血清白蛋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各种肝硬化患者84例,根据Child-pugh积分法分A级12例、B级46例、C级26例。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A125水平、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B级较A级及C级较B级均显著升高(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Child-Pugh肝功能评分,与ALB含量呈负相关(P<0.01);治疗后,A级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B级及C级显著下降(P<0.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及其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其水平可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血清CA125 血清白蛋白 肝硬化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