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推拿对颈源性网球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源性网球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传统推拿治疗和联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且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显著(P<0.05)。结论中医推拿治疗颈源性网球肘临床效果好,可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大力应用推广。

  • 标签: 颈源性网球肘 推拿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50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比较两组中医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医护理效果(3.54±0.27)分与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3.71±0.1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脑梗死恢复期)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中风 中医护理方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案导学模式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在2012和2013级中医、骨伤班的实习学生中随机抽取76名本科学生作为受试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方式与病案导学方式教学两组。学生在入科和出科时安排考试。结果经研究对比观察组在病案导学方式的教学成绩优于常规方式教学,通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应用病案导学方式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教学过程中可以获得满意的带教效果。结论病案导学方式具有主观的引导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可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临床能力,同时锻炼综合临床能力,是推广的一种临床教学方式。

  • 标签: 病案导学方式 创伤骨科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使用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微创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富士9玻璃离子粘固粉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颗楔状缺损型后牙(包括前磨牙,磨牙)分成3组,分别采用富士9玻璃离子粘固粉(1组),银粉玻璃离子粘固粉(2组),光固化树脂(3组)修复,跟踪观察2-3年,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富士9玻璃离子粘固粉操作简便,抗压强度和粘结性较高,刺激性比其他两种材料少,颜色接近牙齿,是比较理想的楔状缺损修复材料。

  • 标签: 富士9玻璃离子 楔状缺损 光固化树脂 银粉玻璃离子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T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112例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法,实验组在传统带教法基础上进行TBL教学法。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以及TBL的教学认同度。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用显著意义。结论TB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以及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临床护理带教效果

  • 标签: TBL教学法 护理带教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达95.0%(38/4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子宫肌瘤 临床护理路径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12年我院加入临床路径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与2010年对照组患者临床数据的回顾性分析,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占比、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五个方面,评价基层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路径实施后的临床获益。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基层医院 临床路径 临床获益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路径应用对肺癌首次化疗患者效果观察。方法90例的肺癌首次化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化疗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例数更少,健康教育达标率,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护理路径的运用能有效缓解首次化疗肺癌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首次化疗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术后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全麻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5例患者应用芬太尼进行主导和维持麻醉,命名为对照组;其中45例患者应用舒芬太尼进行主导和维持麻醉,命名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经麻醉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和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麻醉12h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唤醒时间和定力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静脉术后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舒芬太尼 静脉 术后镇痛 临床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科手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的效果,为临床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骨科手术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CSEA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麻醉诱导时间较对照组短,硬膜外局麻药用量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CSEA用于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具有起效快、镇痛肌松完善、麻醉用药量小、麻醉维持平稳等特点,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手术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临床护理当中的引用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2017年1月—2018年1月的所有早产儿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8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将这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袋鼠式护理;对比两组早产儿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和母亲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早产儿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早产儿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中心静脉置管时运用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运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观察组50例患者则实施腋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穿刺成功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45/50),对照组为92.00%(46/50),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1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0%vs16.00%)(χ2=4.00,P<0.05)。结论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但与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置管方式相比,腋静脉穿刺置管,可有效降低穿刺意外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临床上治疗口腔正畸的应用并观察使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60名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研究组给予专用的微型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及凸距的减少量较大,磨牙位移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患者口腔正畸治疗临床效果较佳,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应用 微型种植体支抗 口腔正畸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18例应用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患者按病因分为血液病组和非血液病组,并按照输注次数分为一次输注组、反复输注组合频繁输注组。采用CCI值和PPR值对输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非血液病患者对于治疗后效果的评价结果更优,且输注次数过多会使得输注效果下降。结论在血小板输注治疗中要尽可能的减少输注次数,结合患者的发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输注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效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8例明确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结果两组在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疾病复发率及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可以增加患者对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上消化道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病患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患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口腔数字化技术治疗,分析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修复项目满意度更高,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8.00%,观察组为98.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对于需要进行牙齿修复的患者,使用口腔数字化技术治疗,可快速成型,能取得满意成效,安全性强,疗效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数字化技术 口腔修复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外伤患者应用阶段式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护理的对照组和阶段式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每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及上下肢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式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颅脑外伤患者受损的运动神经,对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外伤 阶段式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头部冰帽降温时使用忌冷部位保护套和传统毛巾折叠保护头部忌冷部位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头部降温时使用忌冷部位保护套设为实验组,传统毛巾折叠保护忌冷部位设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从冻疮和压疮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冻疮和压疮的发生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降温时忌冷部位保护套的使用,比传统方法更能有效地保护头部忌冷部位,防止冻伤和压疮的发生,同时保证降温效果,并且戴脱方便,避免护士在传统方法中更换冰帽时反复折叠毛巾的动作,由此减轻护士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并且外形平整美观。适合ICU和普通病房使用,易于推广。

  • 标签: 头部降温 忌冷部位 保护 压疮 冻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肛周脓肿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根治组和单纯组。单纯组采取单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根治组采取根治性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就两组患者术后抗生素用药时间、总疗程和治疗总有效率、术后1年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根治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单纯组,P<0.05。根治组患者术后抗生素用药时间、总疗程均短于单纯组,P<0.05。结论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其中根治性手术效果优于单纯切开引流术,可降低复发率,缩短术后用药时间和总疗程,值得推广。

  • 标签: 肛周脓肿 切开引流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