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护理质量控制的策略和实践应用。针对临床检验标本的种类和采集方法,提出了规范化的护理操作、高效的护理管理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的策略。在实践应用中,需要进行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样本采集时的操作流程和样本送检后的监控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 标签: 临床检验 标本采集 护理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0例接受医学检验的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在为患者实施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从中随机选取100例针对重要环节实施质量控制,设定为研究组;另外100例患者以常规流程实施检验,设定为参考组。对比检验质量与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检验差错率1.0%显著低于参考组,对检验的满意度98.0%显著更高于参考组,P

  • 标签: 医学检验 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84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对比分析协同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 尿常规诊断尿路感染,灵敏度96.7%、特异度95.8%、准确度96.4%、,与综合检查对比差异不显著(P

  • 标签: 尿路感染 尿常规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度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医学检验教学过程中,开展“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检验有效教学研究。首先需要对课程教学方案重新构建,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融入“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手段,形成学生阶段性学习评价的教学模式。“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检验有效教学可以帮助高校积极应对目前新冠病毒疫情下学生线上学习的挑战,同时顺应信息化时代教育需求。

  • 标签: “互联网”医学检验 有效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影响血清孕酮项目留样再测的检验后因素。方法 以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因疑似妊娠而进行血清孕酮检测的30名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为健康育龄女性,未合并其他可能影响血清孕酮水平疾病。采用西门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孕酮水平,使用专门的发光仪和配套血清孕酮检测试剂。结果 连续5d同一时间、同样位置、同样操作规程下采集血液样本后采用相同的离心处理操作采集同一批受检者标本,其血清孕酮检测结果偏差较大,同时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每次进行三次检测,结果上保持一致,整体上采集标本后送检时间越长,血清孕酮检测结果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标本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留存时间越长标本不合格率逐渐增加,留存48h后标本不合格率可达36%以上,而离心后标本不合格率仅为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孕酮项目不可实施留样再测,血清标本储存条件不当对血清孕酮测量值影响较大。

  • 标签: 检验后要素 血清孕酮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生化检验项目,并对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生化检验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生化检验项目 肝硬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2~2019.12间检验科室收治的112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标本进行涂片染色及涂片染色细菌培养,分析其微生物检出率及不同类型的合格标本涂片培养出的阳性符合率。结果:112例标本中微生物细菌培养率为104(92.86%),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最高,其结果为66(63.46%),且不同类型的标本涂片与细菌培养阳性符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微生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有效提升其送检标本阳性准确率,减少培养结果误差,促进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涂片检查 微生物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展开探析,通过有效解决对策的提出强化检验精准性。方法:对某医院临床检验中筛查出的435例临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血凝是导致的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占比为41.15%,标本量不足及未使用正确容器为次要原因,占比分别为31.72%与19.31%,此外,与病人信息不准确、送检时间超限、标准收集规范性差、溶血、脂血等原因也有所关联,但占比较小,仅为7.82%。结论:应强化血液标准收集与送检的规范性,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液标本 不合格原因 解决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 应用 价值。方法:选取 我院 2019 年 2月 - 2020 年 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 44 例 作 为观察组,选取同期 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 44 例作为对照组。 均采集空腹静脉血, 采用 AU400 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生化检验项目 ,并比较 检测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以及直接胆红素等水平均明显降低,胆碱酯酶以及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生化检验项目与健康人群存在较大差异,可 以 作为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生化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常规生化检验项目,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定义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健康人群定义为对照组(n=40),比较分析两组的常规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和生化新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明显偏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白蛋白明显偏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明显偏高;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明显偏低;亮氨酸氨基肽酶、总胆汁酸、腺苷脱氨酶和5’-核苷酸酶明显偏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及肝功能状况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常规生化检验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输血检验中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患者 200例,纳入患者均采集血液样品并行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法、盐水法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检验结果。结果: 200例输血患者经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检测,正定型符合率 100.00%( 200/200),反定型符合率 99.00%( 198/200);盐水法检测正定型符合率 96.00%( 192/200),反定型符合率 94.00%( 188/200);卡式微柱凝胶法检测正定型、反定型符合率相比盐水法明显更高( P<0.05。结论: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法进行输血检验能有效提高一次性检验正确率,该检验方法在保障输血治疗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输血检验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一次性检验 正确率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2种梅毒检验方法的检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皮肤性病科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梅毒疾病患者,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均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检测,分别作为观察1组、观察2组。比较2种梅毒检验方法的检测阳性率以及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果:梅毒疾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检测后,检验阳性率方面,观察1组的阳性率为98.75%、观察2组的阳性率为87.50%,P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 梅毒检验 检测阳性率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人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428例乙肝患者,均给予临床乙肝五项检验,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乙肝患者中,乙肝五项均呈现不同阳性,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发生率最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乙肝病人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差异显著,不同标志阳性发生率均不同,其中HBsAg阳性发生率最高,需提高注重。

  • 标签: 乙肝 乙肝五项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入与治疗的 90 例体检患者 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随机与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 45 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两种 采血方法, 对照组:应用末梢采血方法。观察 组 : 应用静脉采血方法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数据,得出研究结论。结果: 对照组在 WBC 、 RBC 、 PLT 、 HCT 、 Hb 、 MCV 指标上数值分别为 5.92±1.11 、 3.75±0.22 、 231.21±49.36 、 0.41±0.01 、 143.25±15.65 、 95.65±14.54 ; 对照组在 WBC 、 RBC 、 PLT 、 HCT 、 Hb 、 MCV 指标上数值分别为 4.87±1.02 、 2.98±0.21 、 207.35±43.54 、 0.33±0.02 、 103.25±14.65 、 80.36±10.32 。观察组在 WBC 、 RBC 、 PLT 、 HCT 、 Hb 、 MCV 指标上数值更接近实际(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观察 组应用静脉采血方法,产生的效果较好。因此,静脉采血方法的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不同采血方法 末梢采血 静脉采血 血常规检验 应用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