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早期康复护理,运用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开展诊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客体,具体分成两组,一般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等情况。结果:就护理满意水平指标分析,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一般组,统计学影响较大(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的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患者110例,然后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骨科手术之后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运动能力得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骨关节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卒中偏瘫患者护理行有氧运动联合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 9年1月到2020年1月之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有氧运动,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卒中偏瘫 有氧运动 常规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运动护理在妊高症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妊高症产妇10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预见性运动护理,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佳。结论:预见性运动护理在妊高症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预见性运动护理 妊高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于高危儿随访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将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样本,并对这些高危儿进行全身运动治疗评估,随访高危儿至12月龄。对这120例高危儿的全身运动质量结果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扭转运动期存在痉挛 - 同步情况的高危儿出现脑瘫的几率非常大,在不安运动期有正常不安运动、异常不安运动和不安运动缺乏的情况的高危儿出现脑瘫和运动发育较缓慢的几率比较大。结论:为高危儿实施全身运动质量评估能够有效预测患儿未来的发育结果。

  • 标签: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高危儿 随访 实际效果
  • 简介:摘要:从有氧运动过程中主要的供能系统与能源物质的动员、对骨骼肌能量代谢关键酶的影响和对骨骼肌线粒体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讨论骨骼肌对能量供应做出的适应性改变。适当的有氧运动训练能提高氧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可以影响线粒体的合成和凋亡,以及对相关基因的表达都产生选择性的适应。从不同的层面来探讨运动训练对机体的影响特点和机制,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有氧运动 骨骼肌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规范社区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后顺利出院的脑卒中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常规组单纯提供药物护理与随访护理,实验组采用规范化社区康复治疗。以运动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量表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规范社区康复治疗方式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状况改善作用显著,可以实现对治疗效果的巩固,有利于患者运动能力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社区康复治疗 脑卒中 运动功能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和功能恢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运动对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具有可塑性,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支持与论证,但起效的分子机制和相关通路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本文阐述运动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相关性,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轴突再生 运动 非手术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选择以及分析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来本院内进行了脑卒中偏瘫治疗的50例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指导措施,观察组采取家庭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别内患者护理前后的FIM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出院前,两组患者的FIM评分和Barthel评分实施对比之后不存在意义(P>0.05);出院六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FIM评分和Barthel评分低于观察组,组别数据进行对比后存在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患者,组别数据进行对比后存在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期间,对其使用家庭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家庭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早期康复方法,总结临床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存在运动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观察患者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结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利用现有科技体外冲击波循经取穴找到治疗膝关节疼痛的经络穴位,进行中医中的痹症治疗,结合临床表现,找到激痛点,消除钙化瘢痕组织,有序的调节身体各个经络间协调,互补,达到人体阴阳和谐,气血通畅的整体状态,继而防治膝关节疾病的复发以及提升运动状态的表现。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膝关节疼痛 循经取穴 经络治疗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偏瘫患者进行PICC置管,做好对应效果比较。方法: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人数共计60例。经CT、MRI确诊,60例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试验组),常规组采用留置针,试验组采用PICC置管,做好效果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较大(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组、试验组并发症中出现静脉炎、穿刺口渗血、肢体肿胀等并发症出现率分别为1例、0例、1例,所占比例为6.66%,相比较常规组来说,整体效果较好(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PICC置管,患者质量能够明显改善,整体质量较优。

  • 标签: PICC置管 脑卒中偏瘫 应用 价值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将电针治疗实施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中,观察其作用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2年5月为观察时间跨度,将4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组别为康复训练组和电针治疗组,分别使用康复训练和康复训练+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下肢运动功能、痉挛指数、步态情况。结果:(1)康复训练组和电针治疗组下肢运动功能和痉挛指数评分对照中,治疗前两组分值无明显区别,治疗后康复训练组下肢运动功能为20.59±2.07(分)、电针治疗组为23.44±2.19(分),康复训练组痉挛指数为9.07±1.12(分)、电针治疗组为8.51±1.05(分),(t=8.820,p=0.012),两组结果有差异。(2)康复训练组和电针治疗组治疗前后步态分析对照中,治疗前连照顾步频和步速无明显区别,治疗后康复训练组步频为70.22±3.16(步/分钟)、电针治疗组为72.85±3.29(步/分钟),康复训练组步速为0.51±0.06(m/s)、电针治疗组为0.61±0.05(m/s),(t=8.177,p=0.013),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将电针治疗实施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中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电针 脑卒中后下肢痉挛 运动功能 步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用运动并呼吸训练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接诊的17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为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和运动并呼吸训练康复治疗(研究组)。结果:对呼吸困难指数分析得出,研究组显著更低,对照组则相对较高,P

  • 标签: 运动并呼吸训练 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妊高症患者实行预见性运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96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预见性运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观察组较低,(P

  • 标签: 预见性运动护理 妊高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是治疗冠心病常见的血运重建手段。CABG 后心脏康复是一项综合的、整体的全程医疗管理模式,包括运动治疗、二级预防用药、营养支持、心理管理、戒烟等方面,CABG 后规范的心脏康复对于降低再住院率,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以及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康复 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