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性对比和分析新生儿阻塞性肝炎(neonatalobstructivehepatitis)和先天性胆道闭锁(congenitalbiliaryatresia)患儿的超声学检查结果,探讨超声检查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对本院19例经腹腔镜胆道X射线造影证实为重症新生儿阻塞性肝炎和21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空腹时超声图像中胆囊形态和大小,进食前、后胆囊收缩程度及有无肝门纤维块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超声检查时,两组患儿空腹胆囊的形态异常率及胆囊长轴缩短率比较,先天性胆道闭锁组高于阻塞性肝炎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肝门纤维块出现率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01)。两组患儿进食后,胆囊收缩功能明显消失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8)。结论早期行超声检查,通过观察患儿空腹时胆囊长轴长度和形态及有无肝门纤维块,将有助于两种病变的鉴别诊断。进食后胆囊收缩功能明显消失,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协助诊断意义。

  • 标签: 超声 新生儿阻塞性肝炎 先天性胆道闭锁
  • 简介:目的探讨预警监控管理在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和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中的皮肤损伤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中,1157例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及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6~12月入院的557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将2015年1~6月入院的60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除进行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外,还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监控表》及"医源性皮肤损伤记录单",对容易发生或已经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儿进行重点预警监控和防治。分析两组不同出生体重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主要类型发生率差异。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构成比及出生体重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与患儿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对照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93.3%)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25.9%)、低出生体重儿(29.6%)及极低出生体重儿(55.9%)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68、25.02、7.69,P=0.000、0.000、0.006)。2观察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71.4%)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19.6%)、低出生体重儿(15.2%)及极低出生体重儿(29.7%)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23.57、7.82,P=0.000、0.000、0.005)。3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主要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外渗伤、尿布皮炎、鼻塞式氧疗所致压伤及黏贴伤;观察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21.2%)、药物外渗伤发生率(6.5%)及黏贴伤�

  • 标签: 高危人群 高危环节 医原性疾病 皮肤病损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盆底重建术和阴道壁桥式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50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25,接受改良盆底重建术)和对照组(n=25,接受阴道壁桥式修补术),两组患者均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保留或不保留子宫。评价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及盆腔脏器脱垂定量(POP—Q)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两组手术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术中平均出血量略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术后对照组阴道长度较术前明显缩短,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阴道长度则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阴道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研究组随访(6~30个月)未发现复发患者,对照组中2例复发;⑥研究组患者行改良盆底重建术后对性生活影响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术是治疗POP的有效术式,手术简单、安全且微创。

  • 标签: 盆腔脏器脱垂 盆底重建 网片
  • 简介: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和卡前列甲酯栓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contraceptivedevice,IUD)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法,将2003年7月至2008年11月498例绝经后妇女按照取宫内节育器时采取措施不同分为4组:A组(n=148)应用戊酸雌二醇;B组(n=117)取器前应用卡前列甲酯栓;C组(n=130)取器前应用戊酸雌二醇配伍卡前列甲酯栓;对照组(n=103)取器前不使用任何药物。结果取宫内节育器效果:A,B,C组取宫内节育器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采取戊酸雌二醇配伍卡前列甲酯栓措施的取器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单独应用戊酸雌二醇或卡前列甲酯栓。

  • 标签: 戊酸雌二醇 卡前列甲酯栓 绝经后妇女 宫内节育器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在INSURE治疗方式中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是否可降低有创呼吸支持率.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住院的胎龄为(30~34+6/7)孕周,患有NRDS,生后6h内至少需要无创呼吸机支持的早产儿20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29例患儿不符合纳入标准故排除,另72例患儿全部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按压30min,并查阅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DuoPAP组(n=38)和NCPAP组(n=34),若DuoPAP和NCPAP不能维持,则再次使用气管内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主要观察指标为患儿生后24h内,48h内,72h内的总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h,12h,24h,48h,72h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等比较.结果DuoPAP组48h内,72h内的总有创呼吸支持率明显低于NCP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09;P=0.04,0.04),但2组在24h内有创呼吸支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37).DuoPAP组1h,12hPaO2明显大于NCP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2.56;P=0.00,0.01),但24h,48h,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1.39,0.96;P=0.69,0.17,0.34).DuoPAP组PaCO212h,24h明显小于NCP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2.84;P=0.01,0.01),但1h,48h,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0.99,0.09;P=0.09,0.33,0.93).DuoPAP组氧合指数(OI)在1h,12h高于NCP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2.46;P=0.01,0.02),24h,48h,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1.04,0.85;P=0.67,0.30,0.40).2组患儿的用氧总时间、无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气胸发病率、NEC发病率、IVH发病率(Ⅲ级以上)、败血症、痰培养呈阳性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持续肺动脉高压�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呼吸支持模式 双水平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