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公共场所公用物品的卫生状况,促进卫生监督和监测测工作,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方法对2009-2011年大连市公共场所公用物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2009-2011年各类公用物品总合格率分别为91.4%,95.2%和98.8%,合格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1,p<0.05)。宾馆酒店类合格率明显高于美容美发类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31,p<0.05)。毛巾及床上卧具的合格率明显低于理发用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2,p<0.05)。结论大连市公共场所公用物品的总体卫生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加大卫生监督力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市庄河地区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00份粪便进行改良加藤(Kato-Katz)厚涂片法(一粪三检)查蛔虫卵、鞭虫卵和钩虫卵,对140份透明胶纸肛拭查蛲虫卵。结果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样品一份,感染率为0.2%。蛲虫卵感染样品0份,感染率为0。结论大连市庄河地区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率较低低。

  • 标签: 土源性线虫 改良加藤(Kato-Katz)厚涂片法 透明胶纸肛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了解和掌握大连市建筑业农民工群体的基本情况和身体健康、疾病发生、心理卫生、性压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医务人员到工地为农民工体检,同时采用结构式问卷一对一面对面的调查相关信息。结果年龄构成以20-49岁为主(占83%);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67%);消化系统发病率较高(占20%);高血压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26%);在心理健康问题有效问卷中阳性率15.3%。讨论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以文化程度偏低的青壮年为主;多处于性活动旺盛期;高血压病发病率较高;心理健康及性压抑问题比较明显。

  • 标签: 农民工 生殖健康 性压抑
  • 简介:摘要通过对大连市医务工作者及其他职业人员关于无偿献血知信行调查的对比分析,得出在无偿献血的知识方面,医务人员组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员,但是在无偿献血行为的测量方面,其他职业人员组要好于医务人员组。另外,调查结果表明,献血常识以及对无偿献血的态度与献血行为转变高度相关。

  • 标签: 无偿献血 医务人员 知信行 献血行为转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十一五期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预测十二五期间发病趋势并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流腮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连市十一五期间年流腮累计报告585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65/10万。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十一五期间春季高峰稍有后移,为5、6、7月份高发,冬季高峰仍然存在;年平均发病率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为旅顺口区(54.15/10万)开发区(52.48/10万),甘井子区(47.72/10万);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发病为主(6007/5853,79.92%);男女性别比为1.591;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6618/5853,88.06%)。十一五期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起,暴发疫情31起。暴发疫情以金州区最多(13/65,41.94%),暴发主要集中于冬春季和夏季,主要年龄段集中在3-18岁人群,罹患者以小学生为主(578/624,92.63%)。结论在发病的高峰季节,在重要地区针对重点人群加强流腮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加强易感人群的麻腮风接种工作,以便预防控制流腮暴发流行、减少健康危害。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十一五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2008年10月25日,总后勤部卫生部保健局在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召开了《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第三届第二次编委会。总后勤部卫生部保健局副局长席立锁、大连第一疗养院院长赵永光、《中华保健医学杂志》名誉主编陶国枢、主编郑秋甫教授及20多位编委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医学杂志 编委会 保健 大连 中华 二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街头低档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大连市198名低档暗娼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采集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印迹法(WB)监测、确证HIV感染;用快速血浆凝集试验(RPR)、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感染。结果调查人群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97人(48.99%),最近一个月与客人每次都用安全套的22人(11.11%)。检出HIV阳性1例(0.51%),梅毒阳性12例(6.06%)。结论低档暗娼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低,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多种危险因素,应针对性的对该类人群开展宣传和干预,提高安全套使用率。

  • 标签: 低档暗娼 高危行为 艾滋病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岁以下儿童紫癜类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大连市2007-2009年15岁以下紫癜患儿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到15岁以下儿童紫癜病例992例,发病率为35.46/10万。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但以5~9周岁儿童发病最多为530例,占全部病例的53.43%。从分类来看,过敏性紫癜发病最多,占74.29%,其次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247例,占24.90%,单纯性紫癜和风湿性紫癜较少,分别发生5例和3例,各占0.50%和0.30%。紫癜类疾病发病危险因素包括细菌或病毒感染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疫苗接种、紫癜家族史、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从疫苗接种史来看,12种疫苗可引起紫癜发病,排在前四位的疫苗依次为麻疹类疫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百白破联合疫苗。结论紫癜类疾病发病原因复杂,在判定是否与预防接种存在因果关系、评价疫苗导致疾病的发病风险时,不仅需要该类疾病的临床特征、疾病诊断等资料,更应结合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人群基础发生率进行群体发病水平的比较分析。

  • 标签: 儿童 紫癜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从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肠杆菌及非发酵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从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分离到1785株革兰阴性菌。结果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526株,占29.5%,肺炎克雷伯杆菌484株,占27.1%,鲍曼不动杆菌245株,占13.7%,大肠埃希菌205株,占11.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5株,占5.3%。10年中,对所有革兰阴性菌活性最高的是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病原菌检出首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其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8.7%,62%,产ESBL菌株检出率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增高。结论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菌保持很高的敏感性,但其它抗生素的活性根据临床情况有升有降。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明显,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是减缓耐药菌产生和传播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革兰阴性菌耐药监测肠杆菌及非发酵菌抗药性微生物
  • 简介:目的系统了解大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疫锚地对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的鼠类、蚊类、蝇类、蜚蠊类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分类和制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1-12月大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共计1108艘次,来源地以韩国、日本为主。其中输入性鼠类平均阳性率为0.27%(3/1108).已鉴定3种。输入性蚊类平均阳性率为6.4%(42/650),已鉴定4种。输入性蝇类平均阳性率为7.0%(78/1108).已鉴定9种。输入性蜚蠊平均阳性率为1.9%(22/1108),已鉴定1种。结论了解2006年大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基本情况,今后应予高度关注。

  • 标签: 大连港 入境国际航行船舶 检疫锚地 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
  •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本地蚊虫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测定Ⅳ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结果大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双硫磷、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LC50分别为0.001203、0.003376、0.073249、0.001636和0.003011mg/L,为参考品系的3.01、2.11、1.83、1.82和1.51倍。结论大连市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产生了低抗性,对其余4种杀虫剂敏感。应定期开展蚊虫抗药性监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 标签: 白纹伊蚊 幼虫 抗药性
  • 简介:摘要食物中毒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与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比它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频率更高。掌握食物中毒发生高峰时间的分布规律,对加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工作发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是今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的重点方向。

  • 标签: 食物中毒 分析 干预措施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统计2010-2013年大连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的感染情况,评估出入境人员的健康风险,为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大连口岸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3年4年间在大连口岸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共150232人,检出各种传染病4174例,总检出率2.7784%;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为3444例,丙肝抗体(Anti-HCV)阳性326例,梅毒250例,活动性肺结核130例,艾滋病24例.不同年份、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传染病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HBsAg阳性、梅毒和HCV-Ab阳性是大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应加强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加大对此类人群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传染病经国境口岸传播.

  • 标签: 传染病 监测 出入境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甘井子区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今后制定全区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方法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特征。结果甘井子区2010-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940例,年均发病率为30.92/10万;每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以每年5-6月份、12月份为两个发病高峰;以城乡结合部为高发地区;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为主;以3-19岁年龄组高发,占发病总数的78.99%;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控制集体单位腮腺炎疫情是降低我区腮腺炎发病率的关键。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