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1955年,在山西省榆次市苏村发掘了明晋裕墓,墓主人为第十一代晋朱求桂。该墓的发现对于认识明末社会政治、厘清晋藩世系,以及订正《明史》等文献记载中的一些谬误具有重要价值。长期以来,该墓的材料都没有得到详尽披露。本文在整理出土材料的基础上,从墓葬形制、建筑构件、随葬器物等几个方面对该墓进行了简要报道,并对墓志内容作了一定程度的解读。依据墓志并结合文献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其一,解读朱求桂家世以及朱审烜的命运;其二,以晋裕为切入点探讨晋藩对明代礼制的遵循;其三,对晋藩陵兆域进行梳理,在整理其分布地点与范围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晋藩陵与同在山西境内的代藩陵、沈藩陵兆域的异同。

  • 标签: 明代 晋裕王 墓志 晋藩王 兆域
  • 简介:明清鼎革之际,在清军进驻太仓的过程中,清初主流画坛领袖之一鉴的故乡太仓发生了什么?家国横遭劫难之际,在明清之际的太仓文化圈中,鉴正处于这个士大夫文人集团的中心而未曾置身事外。作为明朝大臣之后,既为人臣,又是家族与乡里推重的"郡伯""廉州",在生死攸关的板荡之际,鉴等太仓文人交游圈士子如何应对这一历史困境?本文试图回到清初的历史语境中作一探索。

  • 标签: 明清鼎革 王鉴 太仓文化圈
  • 简介:殷墟陵区共发掘十余座带墓道的大型墓葬,其腰坑的底部距地表的深度普遍在11~14米,远远超过同时期商代水井的地下潜水线,可证在陵区商人营建大型墓葬时,墓穴(尤其腰坑)的深度均应穿透地下水,达到"下及黄泉"的效果。本文认为,这正是商代社会中"黄泉观念"的体现,商墓底部的腰坑就是死者灵魂通往黄泉路的入口,腰坑中的殉狗就是通往黄泉路上的引领者。

  • 标签: 殷墟 商代墓葬 腰坑 黄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