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从1983年以来,张承志曾数次前往日本,或求学,或任教,如《夏台之恋——张承志20年散文选》中附录“创作年表”记载:1983年5月至1984年6月,张承志赴日本东洋文库进修;1990年11月至1993年4月,再赴日本

  • 标签: 张承志 日本 人道主义 大义 历史 创作年表
  • 简介:"大陆花嫁"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1931-1945),入殖中国东北的日本"满洲移民""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的配偶(相庭和彦等:《満州大陸の花嫁はどうつくられたか》,东京:1996年版,第11页)。与日本男性"对土地的渴望"的移民动机不同,"大陆花嫁"充满对新生活的期待与憧憬(相庭和彦等:

  • 标签: 日本 舆论宣传 大陆 生活 国内 侵华战争时期
  • 简介:1961年4月以来,日本著名女乒乓球运动员栗本(松崎)君代曾六次访问中国,已故周恩来总理先后五次接见了她。在悠悠的15载春秋岁月里,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忘年友谊,堪称中日友好的一桩佳话。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用日语对前来参加第26届世乒赛的松崎君代等日本运动员说:“晚上好!”1961年4月4日下午3时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巍峨壮丽的北京工人体

  • 标签: 周恩来总理 乒乓球运动员 周总理 世界冠军 日本运动员 日本广播公司
  • 简介:释奠是中国古代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仪式。8世纪初,日本模仿唐朝建立大学寮制度,释奠被引入日本。8世纪中叶,吉备真备借鉴《大唐开元礼》,整顿释奠,使其初具规模。平安前期,嵯峨天皇时设定了“天子幸释奠”的情况,并首开“七经轮转讲读制”、诗宴和内论义,后两者的恒常化凸显了日本释奠的本土化特色。日本释奠既包括准备、馈享、讲论等固有仪程,也包括诗宴、内论义等衍生仪程。讲论是大学寮教官展现才华的重要舞台;诗宴是文人表达尊师崇孔、以忠事君志向的场合;内论义是天皇参与释奠讲论的折衷方式。释奠是尊崇道统的表现,道统与治统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当皇权衰弱、大学寮衰败,释奠代表的道统也随之衰败。

  • 标签: 日本 平安前期 释奠 《大唐开元礼》 《延喜式》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基于国际法准则,为惩罚犯罪、伸张正义、明确战争责任、恢复人类尊严,先后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和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政府(以下简称新中国)对于日本战犯采取了法律与道德相结合、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处理方法,予以人道主义的待遇,在思想与劳动改造的基础上,使之逐渐自觉地认识到发动和进行侵略战争的罪行和责任,为战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具有不同于他国的中国特色和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 标签: 侵华日本 审判改造 战犯审判
  • 简介:近日,偶于冷摊购得江浦陈洙所刻《房山山房丛书》民国九年(1920)汇刊本,包括《读易杂记》一卷、《康熙朝品级考》一卷、《大正博览会参观记》一卷、《汉魏碑考》一卷、《拙存堂题跋》一卷、《石泉书屋题跋》一卷、《跋南雷文定》一卷、《玉井搴莲集》一卷、《岱游集》一卷、《同文集》一卷等十种.其中,《同文集》乃一部日本汉诗集,甚少为人所知,今勾稽有关文献稍作考索,聊供研究域外汉文学者参考.

  • 标签: 汉诗 诗集 文集 汉文学 杂记 刊本
  • 简介:一金泽文库本《香严颂》解题日本金泽文库素有“和汉(日中)文物之渊薮”之称。它由北条实时(1208-1276)于镰仓时代建治元年(1275)在金泽(今神奈川县横滨市金泽区)开创后,经过子孙不断的收藏及扩充,形成了蔚为大观的一大藏书,

  • 标签: 本金 抄本 库藏 文库本 文物 藏书
  • 简介:朱舜水在日本的汉语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为日本培养了众多汉学人才,同时也推进了日本的史学研究,对日本社会、文化及其他方面都有比较重大的影响。朱舜水将中国文化系统地传播到日本,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也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日本文化的内涵,对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事业而言,朱舜水功不可没。

  • 标签: 朱舜水 日本 汉学 史学 社会 文化
  • 简介:比较宗教学范围内存在一种现象,即当我们分析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民族性宗教时,会发现其于深层的原则及仪轨范式等方面颇有不同。日本古代的萨满教及我国西藏地区的原始苯教就是一个例子。当深究二者的民间渗透层面时,就会得到二者中存在共通的区域性宗教习俗和原始世界认识,即主要以巫术和符咒为主的结论。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具有萨满教性质的西藏原始苯教和古代日本萨满教的相关资料,发现二者在有关宇宙、灵魂观念和萨满的巫术、仪轨范式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并从原始的神祇观、宇宙观、巫师与仪轨等方面进行描述和比较,从而对一些重要的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日本萨满教 西藏原始苯教 比较宗教学
  • 简介:中日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对于日本学界对中国古都的研究,以往中国方面对日本古都探讨曾略显不足,但随着中日学术交流领域的不断扩大和中国学者的刻苦精进,中日古都研究领域的中国声音,开始日渐强劲。本文通过梳理20多年来中国学者关于日本古都研究的成果,尝试对这一领域研究的进展状况及其新特点做出总结。

  • 标签: 中国 日本 古都
  • 简介:自20世纪初,日本民间组织黑龙会充当日本军政界在中国大陆搜集信息的情报机关,所派来中国从事"回教工作"者不下百人。一些日本间谍以学术考察为名,渗透内地,进行地理测绘,或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成立社团组织,创办报刊,从事所谓"回教运动"。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在北京扶植成立"中国回教总联合会",从事一系列阴谋分化活动。同一时期在大后方的国统区成立了"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与日伪回教组织进行斗争,一些回族学者撰文揭露日军试图利用民族问题分化中国的阴谋。

  • 标签: 日本侵华 回教工作 社团组织
  • 简介:近代日本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政府已确立,并在此后几十年中持续推行对外扩张的世界战略。进一步说,早在18世纪八、九十年代,力倡开国论、海防论的经世学派已在主攻方向、实施手段、终极目标、内政整备等方面,为制定近代世界战略提供了大量思想素材。经世学派之所以能够当此重任,是由于它综合了国学、兰学、儒学诸学说之精粹,顺应克服内忧外患的时务需求,登上思想舞台,进行了未雨绸缪的不懈探索。

  • 标签: 世界战略 经世 近代日本 海防论 江户时代 近代世界
  • 简介:中国大陆南部是世界上铸造、使用铜鼓历史最长、保存铜鼓数量最多的地区,也是拥有铜鼓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地区。中国学术界对铜鼓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上海市博物馆郑师许著《铜鼓考略》出版,辑录了大量铜鼓文献,也介绍了国外学者研究铜鼓的情况,将德国学者黑格尔的铜鼓分类法介绍给中国学者。

  • 标签: 铜鼓 年代 南部 历史文献 东方学 考略
  • 简介:以1853年的黑船事件为发端,日本进入了思想转换的幕末维新期。这一时期的日本思想界以回应“西力东渐”的挑战为己任,在“锁国攘夷”与“开国攘夷”、“尊王攘夷”与“倒幕攘夷”的思想纠缠中,寻找适合日本的发展之路。其中,幕末思想家横井小楠的“开国论”与“攘夷论”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天看来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幕末 “外夷” 横井小楠
  • 简介:本论是报告笔者在中国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进行的关于公共坟墓的考察成果。笔者2005年12月和2006年9月在梅州市进行两次考察,其主要视点是以与日本和台湾的个案作比较研究为主。

  • 标签: 梅州地区 日本 坟墓 台湾省 考察成果 梅州市
  • 简介: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是对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辅助舰作出限制的一次会议。会上签订的《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在日本国内的批准过程颇费周章,在政府做出大量让步的情形下条约才勉强获得批准。其结果对日本政局以及政治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条约的签订非但未能有效遏制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延续政党政治的强势力量,反而使海军内部分裂、派系之争明显,并加速了日本对美国发动战争的进程。

  • 标签: 《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 枢密院 政党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