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侵占,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新增设一个重要罪名。由于这一犯罪同刑法典贪污有许多重合交叉之处,实践中较难把握。本文分析了侵占的立法背景和一般构成,并就侵占与贪污的界限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业务侵占罪 国家工作人员 贪污罪 利用职务之便 行为人 侵占行为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受贿主体的界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将司法实践中新出现的一些受贿主体精确地归入到其中.文章从受贿的立法成因出发,参照国内外的立法实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对我国刑法受贿主体精细化、准确化有所助益.

  • 标签: 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 刑法谦抑法 近亲属
  • 简介:在强奸型的强迫卖淫中,要区分情形,采取不同的处罚原则,即如果强迫卖淫者为了迫使被强迫者从事卖淫活动而强行奸淫被强迫者,该行为属于强迫卖淫中的手段行为,只定强迫卖淫即可。但如果强迫卖淫者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强行与被强迫者发生性关系的,应认定为强奸,并与强迫卖淫实行数罪并罚。同时,强迫卖淫应该认定为结果犯,如果强奸后迫使卖淫,但被害人没有卖淫,应该认定为强迫卖淫未遂,在适用强迫卖淫加重构成的同时,适用刑法总则有关未遂犯的处罚规定。嫖客在明知到被害人是被强迫卖淫的情况下,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而应该认定为强奸,强迫卖淫者既触犯了强迫卖淫,又触犯了强奸,构成想象竞合,按照重罪处罚,即按照强迫卖淫处罚。

  • 标签: 强迫卖淫罪 强奸罪 想象竞合
  • 简介:关于私分国有资产的主体有单位主体说和自然人主体说。单位主体说有诸多理论缺陷和逻辑矛盾,而自然人主体说则可以满足理论的协调和实践的需要。私分国有资产是单位内部的个人借单位名义实施的犯罪,没有为单位谋取任何利益,并且采取单罚制,这都表明该不是单位犯罪。自然人主体说有利于解决起诉和判决对象的选择、共同犯罪的认定、数罪并罚的处理等司法实践中的问题。

  • 标签: 私分国有资产罪 单位犯罪 单位主体说 自然人主体说
  • 简介:一、盗窃行为入门槛之修正轨迹从形式上看,盗窃经历了纯正数额犯向不纯正数额犯的转变。一般认为,盗窃在1979年《刑法》中是纯正数额犯,在盗窃的人门槛方面仅设置了单一的“数额较大”之标准。及至1997年《刑法》修订,盗窃的罪状被修改为“盗窃公私财物,

  • 标签: 盗窃罪 司法适用 路径 “数额较大” 《刑法》 数额犯
  • 简介:职务侵占,从建国以来直到1995年2月,我国所有的刑事法律中都没有规定。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施行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十条才将“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规定为单独的犯罪行为。1995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又将这种犯罪行为定名为“侵占”。至此,我国刑事法律有了侵占的明文规定。1997年10月l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

  • 标签: 职务侵占罪 研究与实践 新刑法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其他单位 利用职务之便
  • 简介:2005—2006年间,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北辰支行某分行以“仓单置押”形式,向刘某某(民营企业)发放贷款共计4000万元。在审批、发放贷款过程中,刘某某多次邀请与此贷款业务有关的两位副行长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旅游,邀请信贷员房某某到港澳旅游及国内高档服务场所消费。结果,两位副行长和信贷员房某某在贷款审批阶段利用职权,不按规定严格调查、审核,致使刘某某用部分假仓单骗取了贷款:在贷款发放阶段没有按照贷款发放规定进行放贷监管,造成4000万元贷款至今无法收回的巨大损失。目前,公安机关已就刘某某涉嫌贷款诈骗、房某某涉嫌违法发放贷款进行立案侦查,两位副行长被“双开”.该行“一把”行长被撤职。

  • 标签: 旅游 违法发放贷款罪 受贿罪 贷款业务 免费 中国农业银行
  • 简介:当前,因个人信息被侵犯而引起的频繁的骚扰电话、短信干扰着公民的正常生活;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实施的绑架、盗窃、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影响着社会治安秩序。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规定:“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 标签: 公民合法权益 个人信息 非法获取 非法提供 违法犯罪行为 刑法修正案
  • 简介:侵权复制品与违法音像制品之间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部分违法的音像制品也是侵权复制品,换言之,侵权复制的音像品也是违法音像制品。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与非法经营之间存在竞合关系,销售侵权复制品行为本身也是一种非法经营行为。认定销售侵权复制品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必须考察该行为是否符合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 标签: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非法经营罪 复制品 违法 非法经营行为 司法解释
  • 简介:在客观行为方面,是否存在一定的诈骗行为,并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的本质区别。应当区分作为手段行为的诈骗行为和作为目的行为的诈骗行为,后者才是认定集资诈骗的关键。集资诈骗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属于主观超过要素,系目的犯理论中的断绝的结果犯,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法占有目的'证明责任的转移和免除。我国刑法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并不需要做完全统一的理解,在集资诈骗中,应当解释为'实现占有并所有,不愿归还'的意图,这样才能较为精确地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在具体案件中,应当紧紧围绕这一点,对'非法占有目的'做严格的界定。

  • 标签: 诈骗行为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目的犯 主观超过要素
  • 简介:侵略修正案对缔约国的生效是国际刑事法院对侵略罪行使管辖权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规约关于修正案生效程序的规定十分复杂且侵略修正案本身对此问题的沉默,以致这个问题充满争议。这篇文章考察了侵略特别工作组在谈判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分析了这些观点各自的法理基础,认为侵略修正案的生效不得绕开规约所规定的生效程序,也无法共同适用规约第121条第4款和第5款两个条款;基于对有关条款的文字解释、目的解释以及嗣后实践的印证,侵略修正案的生效应当适用规约第121条第5款。这篇文章紧接着对适用规约第121条第5款的法律后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款与规约第15条之二第4款、第5款一样,在缔约国提交或检察官自行开始调查的情况下对国际刑事法院管辖侵略起到了限制作用,但是这种限制不适用于安理会提交情势。从这点上讲,安理会在国际刑事法院管辖侵略中有望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

  • 标签: 侵略罪修正案 生效 国际刑事法院 安理会
  • 简介:诉讼活动中的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危害极大,具有刑事诉讼领域发案高、侦查和审判机关占比大、一线办案人员涉足多等特点。在实践中,滥用职权型渎职与玩忽职守型渎职的产生既有共性原因,也有与其犯罪构成相联系的特有原因。有效遏制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发生和蔓延,必须采用规制、监督、引导和惩治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对其进行综合防治。

  • 标签: 诉讼活动 司法人员 渎职犯罪 发案特点
  • 简介:一、困窘:五例渎职无罪案折射出法官正常履职的刑事风险法官因渎职被追究刑事责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贪腐有明确谋取利益的行为,因此对于贪腐法官的刑法规制争议较少,而法官渎职犯罪因司法与行政相比具有特殊性,在罪与非之间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认识上也多有分歧,这构成了法官正常履职的最大风险。如果任由肆意对法官追究渎职刑事责任,则法官必将成为高风险行业,也将成为各类社会矛盾汇集的最终牺牲品,这与当前法治建设的指向背道而驰,因此亟待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以确定科学、明确的法官渎职标准、程序,保障法官能够依法独立履职。本文以中

  • 标签: 保障问题 履职保障 无罪案
  • 简介:2012年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在高检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2010]37号和高检院[2010]17号文件精神,按照《“十二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和第十三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全国检察长会议的部署要求,

  • 标签: 渎职侵权检察工作 办案力度 健康 发展规划纲要 科学发展观 “十二五”
  • 简介:渎职犯罪的多个罪名中“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直接影响法律责任的认定,因此经济损失的认定成为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部门应用《立案标准》、查办案件过程中必须予以先期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实务中涉及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梳理,以期助益于工作。

  • 标签: 渎职犯罪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认定
  • 简介:文章结合法定刑的配刑原则,即统一配刑原则和明确性原则,讨论了刑法典中贪污法定刑配置方面的缺陷,如起刑点的模糊、财产刑的可并或不并、资格刑的空缺、死刑的浪费等.最后,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如删除生命刑、延长自由刑、完善财产刑、增加资格刑、明确起刑点等.

  • 标签: 贪污罪 法定刑 统一配刑原则 明确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