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的儿童防虐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儿童虐待预防与干预的模式,除了法制的确定和司法的介入以外,应对受害儿童进行专业的心理与行为矫治,特别提倡利用学校教育和社区资源进行干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儿童保护法律和福利制度。

  • 标签: 儿童虐待 心理评估 干预模式
  • 简介:社区既是链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过渡地带”,又是影响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的基础性社会空间。因此,青少年犯罪预防必须立足社区,联通家庭和学校。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是社区预防犯罪的重要力量,应该使其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社区组织应当树立培养“资源”的意识,整合家庭、社区资源,形成一整套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社区干预结构体系。

  • 标签: 青少年犯罪预防 社区干预 社区组织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相关心理因素,探索心理干预对策。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调查和积极心理支持干预方法。结果:项目组提出的五个假设的相关心理因素与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相关性。心理干预研究结果证实未成年人获得积极支持多寡与违法犯罪行为相关,积极心理支持有益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或减少犯罪几率。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相关心理因素 心理干预
  • 简介:编辑同志:我与潘某系一家小区的同栋业主。10月31日即万圣节的夜里.潘某为参加其所在动漫公司举办的节日化妆晚会.而对自G进行了一番“装神弄鬼”:头戴假长发,身穿白衣.脸色涂有绿色涂料。挂着血红的长舌。就在潘某装扮完毕,下楼准备乘车前往公司时。

  • 标签: 万圣节 他人 赔偿 绿色涂料 公司
  • 简介:作为“重点青少年群体”及“困境儿童”双重语境下的未成年弱势群体之一,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自父母服刑之日起便开始经历着与同龄人不同的生存困难、监护困境和成长障碍。因国家亲权所系,在父母服刑而无法或不愿承担监护责任时,国家需紧急介入与干预未成年人生活。在构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时,应进一步巩固父母监护为主、社会监督为补充及国家监护为兜底的“三位一体”监护体系,并将由此衍生的各项干预落到实处。

  • 标签: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国家亲权 儿童最佳利益 监护干预
  • 简介:冲动性是B簇人格障碍戒毒人员的主要特点,给戒毒场所的管理和教育矫治工作带来很大挑战。本研究以一例甲基苯丙胺成瘾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戒毒人员为例,采用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对其进行系统干预,同时结合大样本的心理测评数据分析,总结出适合冲动性该群体的有效管理机制,为管理和矫治冲动性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提供思路。

  • 标签: B簇人格障碍 冲动性 接纳与承诺疗法 正念
  • 简介:在学龄前儿童群体中开展体育活动干预十分必要。近年来,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儿童肥胖率不断攀升,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心理健康问题与慢性疾病也日趋严峻,这一现象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关注。学龄前阶段正是开展这一有效干预的潜在关键时期。日托机构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托机构实施干预,帮助儿童掌握相关的知识与能力,促进儿童的健康积极生活,可以带来巨大的公共健康利益。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体力活动 肥胖 预防 关键时期
  • 简介:检察机关监护干预的力度不断增大,以支持起诉、督促起诉等方式为主,对未成年人保护效果明显。检察机关监护干预职能定位过窄,缺乏申请主体资格和刚性监督手段是制约检察机关开展监护干预的主要原因。可以探索实施强制报告制度,解决监护侵害案件发现难、干预难等现实问题;通过“刑民一体化”办案机制可以改变因办案周期过长而造成的隐私保护难、救助不及时的问题;应健全完善监护转移的配套保障措施。

  • 标签: 监护干预 检察职能 支持起诉 刑民一体化
  • 简介:按照《首都预防艾滋宣传志愿者“1+1”十进行动方案》工作要求,昌平团区委联合区疾控中心、区医院共同组建145人的防艾志愿者服务队,于2009年两节期间走进昌平区医院,与医护人员一起开展防预艾滋宣传活动。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昌平区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发挥了防艾志愿者的宣传工作实效,提升了预防艾滋志愿者宣传工作在全区的影响力,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悉度和自我保护能力。

  • 标签: 艾滋病防治 志愿者服务 预防 首都 区委 宣传工作
  • 简介:近年来,青少年吸毒人数急剧增长,青少年吸毒年龄也呈低龄化趋势。深入的案例分析表明,不利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深层原因,不良朋辈群体是诱使青少年吸毒的人际因素,吸毒聚集地的风气是青少年误入歧途的社区因素。有鉴于此,要对吸毒青少年开展有效干预与服务,需要优化其社会环境、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禁毒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已形成如下干预策略:即通过修复家庭支持系统、发挥同辈群体的正面促进力量、建立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戒毒康复工作模式,从而修复微观社会生态系统、建立社会帮扶体系。

  • 标签: 青少年 吸毒 社会环境
  • 简介:我国大陆地区主要通过行政干预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性质团伙化、暴力化以及低龄化的现象表明行政干预的效果并不理想。我国台湾地区以司法干预为主对不良行为进行干预,将具有不良行为且有犯罪倾向的未成年人界定为少年虞犯,通过设置多样化的干预措施以及配备专门的观护人员矫正不良行为,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从比较的视角出发,梳理台湾地区少年虞犯的立法与实践,分析大陆地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干预模式之不足,从实体法以及程序法两方面对司法干预的构建提出建议。

  • 标签: 未成年人 不良行为 司法干预
  • 简介:心理矫正、家庭治疗介入少年司法审判,源于司法实践中相当多的少年犯实施犯罪源于心理问题,心理矫正、家庭治疗可以广泛适用于存在心理问题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庭纠纷中涉少民事纠纷,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可以在庭前、庭中、庭后这三个不同的阶段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穿插心理矫正与家庭治疗的内容。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专业支持,心理矫正工作的大规模推行还比较困难。

  • 标签: 少年审判 心理矫正 家庭治疗
  • 简介:对于作为人性教育的一环的“道德治愈”的讨论,必须以对“道德性”和心理或性格问题的关系的理解为前提。所以,本文首先考察心理学上的性格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长处和短处,同时把最近流行的“意义治疗”当作道德治愈的“理论基础”。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有必要对儒家思想进行关注。儒学把很好地控制自己并且向道德本性回归作为最终目标,所以非常重视使人能以真实的自我去生活的修养方法。把儒家的修养论用现代的学术用语去表达,可以叫做哲学性治疗或心理咨询。实际上,儒学内部也曾在治疗的角度上解读修身,并且可以找到通过治愈学习者的内心实现恢复人的道德本性的事例。儒学中说的“心病”,其含义是和身体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截然不同的,是把它理解为道德本性的丧失,并把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欲望,意识到自己的真实自我,并且恢复真实自我作为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本文中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讨论了“道德治愈”的可能性。

  • 标签: 道德教育 人性教育 儒学 心理治疗
  • 简介:结构家庭治疗方法是一种通过改变家庭动力与家庭组织并进而促进家庭中个人改变的治疗方法,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本文主要研究了嘉定区高危社区青少年所处家庭的架构,尤其是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介绍和分析了运用结构家庭治疗方法开展小组工作的情况。

  • 标签: 社区青少年 结构家庭治疗法 家庭结构
  • 简介:少年刑事司法改革应当服从刑事审判工作全局,也要充分体现少年司法工作的特殊性和专门性。所以,在未成年人刑事和解过程中,应当秉承未成年人“优先保护、全面保护”的司法理念,建立并利用未成年当事人面对面和解对话会这一模式,在积极维护被害人的利益,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的同时,帮助未成年被告人(被害人)彻底回归社会,实现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目的和价值。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和解 对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