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7月27—28日在吉林大学召开,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美国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台湾辅仁大学协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的1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4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当代人的精神生活”这主题进行了多视角探讨。吉林大学孙正聿、台湾辅仁大学陈德光等32名中外学者分别作了大会发言。

  • 标签: 精神生活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当代人 现代性 吉林大学 台湾地区
  • 简介:制度变迁是个长期、渐进甚至曲折的过程,应当结合本国实际,辩证地对待本国的制度遗产,注重营造新制度运行的环境,努力开展制度创新.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俄罗斯的制度变迁进行了经验的分析,认为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制度变迁虽然取得了局部成效,但付出了过高的成本和巨大的代价,犯了理想主义错误.普京试图建立具有权威主义色彩的国家政权和强有力的国家调控体系,是种现实主义选择.

  • 标签: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俄罗斯 制度变迁 普京 叶利钦
  • 简介:江苏实施“两个率先”战略目标对社科发展提出了由大到强的现实要求,确立了建设“五大高地”、实施“五大行动”的目标任务。实现由大到强,江苏注重推进决策咨询能力建设、学科创新体系建设、人才高地建设、发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江苏实践经验表明,哲学社会科学强省建设必须以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自觉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加快转变科研发展方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研究体制机制,激发工作活力;以优势学科和高素质人才为支撑,以发展特色地域文化为重要使命。

  • 标签: 社科强省 两个率先 创造性实践
  • 简介:书籍自有书籍的命运.张兵教授写的(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和(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两本书的两种命运,很令人玩味.只是作者写给自己的本书,原以为写均匀之后就被埋在书架深处落灰,谁知却引发了场小规模的批判.反倒是(以下简称)书落得了"万马齐喑"的境遇.我不禁联想起当年资产阶级怎么对付马克思的的:先是企图用沉默封杀,后来发觉不济事,才又开始批判.这种联想未免牵强,但是成为个"没有读者的文本"①,是个不争的事实.

  • 标签: 经济学语境 哲学解码 张一兵 《无调式的辩证想象》 阿多诺
  • 简介:近年来,牟门弟子李明辉先生以"理性事实"和"隐默之知"为基础诠释康德与孟子,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谨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我的基本观点是:我承认在康德和孟子学理中都存在着"理性事实"和"隐默之知",但这不仅不能消弭反而更加彰显了康德与孟子之间的不同.

  • 标签: 康德 孟子 “理性事实” 道德哲学 “隐默之知” “伦理心境”
  • 简介:在多元交错的社会空间结构中,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的获得关涉到自身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沉浮。执政合法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代文明社会中必须予以审慎思考的个重大时代命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的获得主要是从经济绩效的提升与宣展、意识形态的传承与超越、公平正义的坚守与追寻和民主模式的建构与拓展四个层面上展开的。本文意在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生成机理的多维审视,以期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探寻并积极拓展、开发和维护执政合法资源,进步夯实执政地位打开更为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合法性 生成机理
  • 简介:康德在《论永久和平——部哲学规划》中提出了个很重要的公式即公开公式,直以来,在这公式的翻译中,不论是中译还是英译都存有较大偏差,国内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译文也不例外。何先生在这公式的翻译中存在着几处严重的误译,这几处又恰恰是理解康德这公式的关键所在,而准确的译文建立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对这公式中容易误译的行动的准则、公开和不相容这三个关键概念的阐释将有助于我们对这公式的翻译,从而更加深入对康德这公式本身的理解。

  • 标签: 康德 公开性 准则 不相容
  • 简介:8月16—17日在内蒙古大学召开,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复杂与系统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前瞻研究和深入探讨。主要议题有:复杂与社会治理;大数据、云计算与复杂系统科学哲学;人类社会系统中的互动与复杂适应系统。

  • 标签: 科学哲学 复杂系统 复杂性 学术研讨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内蒙古大学
  • 简介:《礼记》中子游述及“以故兴物”与“微情”代表两种不同的制礼之法,然礼家对“以故兴物”的解释素有分歧。郭店战国楚简出土,研究者判断子游论述与《自命出》篇密切相关,这为重新解读“以故兴物”提供了可能。“以故兴物”意指因某种特定的教化目的,利用基于人情且精心设计“外物”以兴发释放行礼者与礼仪相匹配的情感。“以故兴物”的对象包括两类:为情感充分者,为情感不足者,前者需借助外物将“情”兴发、释放、宣泄出来,再在仪式的引导之下,调节情感浓烈之程度,后者则在外物的影响之下,调动原本不足的情感,以达到反躬修身的目的。“以故兴物”广泛地运用于各种仪式之中,辨明其义对于厘清“兴”与“礼”,“兴”、“情”与“物”等多组概念的关系,深入儒家礼学思想演进的肌理有着重要的解码作用。

  • 标签: 以故兴物 性自命出 礼记 士丧礼
  • 简介:政策如何下乡及有效运作,是乡村传播学及乡村治理研究应该给予重点关注的议题。本文通过江苏省J市10个乡镇的实证调查,主要探讨了国家对农传播过程中信息沟通或实际运作的背后,存在着由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所构成的政策下乡传播系统,其中体制渠道与非体制渠道的传播博弈,将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对农政策在乡村社会的认知、理解与传播效果。

  • 标签: 政策下乡 乡村传播 传播路径
  • 简介: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论《周易》“天人合”观中“天”与“人”的结合点刘金明“天人合”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命题,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而《周易》的宇宙模式则是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最早的表现形式。学术界对《周易》的“天人合”观多有论述,但却没有明确...

  • 标签: 《周易》 天人合 大衍之数 宇宙模式 宇宙生命 “天”
  • 简介:世界第部三国题材文学史——读李福清《中国的历史演义与民间传统》王长友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李福清先生,是俄罗斯当代杰出的汉学家。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对三国题材文学的研究造诣尤深,他的博士论文《中国的历史演义与民间传...

  • 标签: 民间叙事诗 《三国志平话》 三国题材 历史演义 文学史 《三国志演义》
  • 简介: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宋代易图,完全突破了象形化的物象图画层面。以白黑点为元素展现出完全抽象化的图像。从图像来说,其核心内容除了“数”便是“方位”,是种完全以形象表达抽象的模式。而在黄宗羲、毛奇龄、胡渭等人看来,这样种图像化的经典解释方式无疑是易学发展中的重大突破。但作为种经典解释的方式,易图学定是对《周易》的解释和发展,而不能被当成圣人作《易》之由本末颠倒。这种对于易图学的不同定位,使得清初学者们在重新构建易图学的同时,不仅赋予了“大衍”、“四象”等概念以新的诠释,也在重新梳理“象”、“数”关系的同时,开出了易学发展的新方向。

  • 标签: 图学 图书易学 象数 河洛
  • 简介:在环保领城里,公民社会的两类主体应当包括环境利益受到危害的社会公众与从事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ENGO)。他们本来该作为并列的公民社会组分而存在,但在现实中,社会公众虽然可以被赋予环境保护者的角色.且他们的参与在相关政策中极其重要,但是,由于他们代表环境利益时的组织能力不以与表达环境价值时存在满洞,因而与理想的公民社会组分有定的偏离。社会公众的缺陷恰好能够由ENGO的特点得到补偿,作为环境价值与社会责任感的双重持有者,ENGO有潜力成为种辅助与引导社会公众的精荚社会力量.并在二者间建立起合作型的公民社会结构。

  • 标签: 农村 工厂排污 社会公众 环保NGO
  • 简介:8月2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耕等出席成立大会。本届“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任期为2013—2017年,主任委员由韩震教授担任,秘书长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江怡教授担任,委员会由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的44位专家组成。

  • 标签: 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哲学 成立大会 高等学校 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本文以类假想中的、很有可能曾经在中国乡村社区中发生过的抗交村提留款的集体行动为对象,以社会运动,集体行动这研究领域内的现有理论成果为基础,提炼出了用于解释村民家庭户是否参与了抗交村提留款的集体行动这因变量取值的系列自变量组群,从而再现了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研究传统中的四大理论取向——古典理论、文化主义、结构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综合,对于中国经验案例的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社会运动 集体行动 抗交村提留款 中国乡村社区 理论模型
  • 简介:王阳明的《朱子晚年定论》,是王阳明与两京程朱派进行朱陆之学异同论战的产物。此书在借用程敏政的"朱子晚年定论"说的掩盖下以陆学攻朱学,以陆化朱学消解朱学。要彻底解开《朱子晚年定论》这以陆化朱学消解朱学的秘密,必须把《朱子晚年定论》同王阳明与两京程朱派的朱陆之学论战的大背景结合起来考察。这场论战,是正德以来重新崛起的心学派向官方程朱理学发起的第挑战,王阳明用"朱子晚年定论"的反讽武器对官方程朱理学的挑战虽然失败,却为他后来用"良知"说挑战官方程朱理学准备了条件。

  • 标签: 朱子晚年定论 朱陆之学论战 陆化朱学 消解朱学
  • 简介:在有着深厚隐逸文化传统的中国,把隐逸看作是种典型的高尚行为似乎已经成为历来人们的共识。然而,实际上中国并不存在能够成家之言的统的隐逸思想,中国隐逸思想分为儒、道两派,而且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儒家隐逸以合乎道义为准则,道家隐逸则以追求适为目的。在儒家隐逸思想中,“高尚”的确是隐逸行为的个重要性质;不过与之迥异其趣的是,高倡“道法自然”的道家却并不认同“高尚”这个人为的概念,并且认为恰恰是这个所谓的“高尚”性质才导致了隐逸的蜕化,使之沦为“禽贪者”。可是非常遗憾的是,从古至今的人们总喜欢不加区分且自以为是地把顶“高士”帽同样强行扣戴在道家隐士的头上,由此便形成了中国隐逸思想认识上的个重大误区。

  • 标签: 隐逸思想 儒家 道家 高尚
  • 简介:《周易》古经展示了符号与文字体的文本形式。《易传》从象数、义理合的理路出发,开显出阴阳之道与性命之理相贯通的易学天人之学。秉持象数优位立场的汉易系易家,承续《易传》理路以诠《易》,将《易》象数学内涵的诠释与文字背后象数根据的揭示,视为了首务,这在《周易集解》所采诸家对《大有》卦经传的诠释中,就有典型表现。他们基于阴阳消息以明象、诠《易》,认为象构成了《易》的基本世界,万象并非静态已然的存在,而是直处在生生流转、隐显转化的鲜活敞开状态与历程中,而立足阴阳消息,促成有序和谐通泰的礼乐化的人文理想天下愿景的实现,成为他们心目中《易》的旨归与现实王道归趋。

  • 标签: 《周易》经传 象数优位 象世界 阴阳消息 天下愿景
  • 简介:10月18—19日在奥地利格拉茨召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奥地利委员会主办,奥地利儿童哲学研究中心、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承办。来自近30个国家的200位学者和学生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以种批判的方式对待在文化、教育、社会正义和机遇平等等方面由全球化引起的系列挑战,加深人们对这样种立场的认识:只有当人们对文化多样持同情的态度并表明对人权的信念时,开放和成功的对话与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 标签: 文化多样性 儿童哲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世界主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