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VxMn2-xO4/C正极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充放电测试考察了产物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颗粒大小较均匀,同时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30℃放电容量可达到额定容量的79.3%,4.8V过充循环10次后,模拟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为94.8%。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高温固相法 过充电 过放电
  • 简介:用二氧化锰对改进的Hummer法制备石墨烯,并进行改性处理,以改善其作为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XRD研究其晶体结构,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定电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改性石墨烯电极构成的电化学电容器的性能。结果表明:经过二氧化锰改性后的石墨烯材料电化学电容效应明显,并具有法拉利赝电容。对其进行充放电测试,其首次充放电比电容达到237F/g。

  • 标签: 石墨烯 表面改性 电极材料 电化学电容器 二氧化锰
  • 简介:介绍了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掺铬Li4Ti5O1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SEM、电化学阻抗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铬的掺杂并未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但降低了材料的规整度。实验结果表明:铬的掺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锂钛氧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降低了电极极化,在电极表面未形成钝化膜。其中以掺杂比为Cr∶Ti=1∶10(原子比)的材料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75mAh/g,经过5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66.5mAh/g。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LI4TI5O12 掺杂
  • 简介:日前获悉,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马东阁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利用廉价、类似于塑料的有机材料制成的新型发光二极管(LED)。这种设计成简化的“串联”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可以发出两倍于普通LED的光包括适合家庭和办公室照明的白光。该项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物理联合会(AIP)出版的《应用物理杂志》上。

  • 标签: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白光发光二极管 廉价 应用物理 研究员 办公室
  • 简介:根据"关于对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电池认证检测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复评审+扩项评审的通知"([认可委秘(实)〔2013〕2454号])、"关于对国家化学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审查认可/计量认证(复评审+扩项评审)的评审通知"([认可委秘(实)〔2011〕2454-1号])和"关于对国家轻工业电池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进行国家计量认证复评审+扩项评审的通知"([认可委秘(实)〔2013〕2454-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委托,

  • 标签: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化学电源 电源产品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评审 三合一
  • 简介:利用恒电流放电、循环伏安、ICP、XRD等技术研究了λMnO2及掺铋、掺钡λMnO2在5mol·L-1LiNO3水溶液中的放电性能。得出λMnO2在中性电液中的恒电流放电曲线为三个明显的放电平台,放电机理与λMnO2在有机电液中的放电机理相似。循环伏安测试表明放电的可逆性差,经过掺杂后样品在LiNO3中的循环性有一定的改善。

  • 标签: λMnO_2 中性电液 放电机理
  • 简介:以柠檬酸铁、乙酸锰、乙酸钴和磷酸二氢锂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LiFe1/3Mn1/3Co1/3PO4/C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面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测试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700℃下焙烧16h合成的LiFe1/3Mn1/3Co1/3PO4/C为结晶良好的橄榄石型结构,颗粒呈球形,球径在0.5-5μm之间。该样品在0.1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8.3mAh/g,同时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 标签: 正极材料 LiFe1/3Mn1/3Co1/3PO4/C 锂离子电池 喷雾干燥法